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五月小龙虾养殖,要谨防白斑综合征病毒

2018-4-26 09:35| 发布者: 一片云| 查看: 92367| 评论: 0|来自: 科学养鱼

摘要: 每年4-5月,我国长江流域的湖北、浙江、江西等地会相继出现淡水小龙虾大量死亡的案例,经诊断基本证实引起这些小龙虾死亡的病原体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从发病的现场调查来看,无论是野生还是养殖环境条件下都有暴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每年4-5月,我国长江流域的湖北、浙江、江西等地会相继出现淡水小龙虾大量死亡的案例,经诊断基本证实引起这些小龙虾死亡的病原体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从发病的现场调查来看,无论是野生还是养殖环境条件下都有暴发大规模病毒病的经历,发病水体往往具有养殖密度较大、环境相对较差、养殖水温度偏高和日照增长等特点。现将小龙虾病毒性疾病的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症状
  
  患病初期病虾螯足无力、行动迟缓,伏于水草表面或池塘四周浅水处。解剖后可见少量虾有黑鳃现象,普遍表现肠道内无食物,肝胰脏肿大,偶尔见有出血症状或个别头胸甲外下缘有白色斑块,病虾头胸甲内有淡黄色积水。
  
  二、预防措施
  
  1、放养健康、优质的苗种
  
  种苗是小龙虾养殖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健康养殖的关键环节,选择健康、优质的种苗可以从源头上切断病毒的传播链。苗种质量的好坏可从以下3个方面把握,看体色,好的小龙虾群体色素相同,体色鲜艳有光泽,差的往往体色暗淡;看活动能力,将虾苗捕起放在容器内,活蹦乱跳的为好虾苗,行动迟缓的为差虾苗;看群体组成,好的虾苗规格整齐、身体健壮,光滑而不带泥,游动活泼,相反差的虾苗参差不齐、个体偏瘦,身上往往有污泥。
  
  2、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过大,虾体互相刺伤,病原更容易侵入虾体。另外大量的排泄物、残饵和虾壳、浮游生物的尸体等不能及时分解和转化,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使溶解氧不足,虾体质下降,抵抗病害能力减弱。适宜的放养密度依照养殖方式不同应作调整。通常稻田养小龙虾的放养密度为亩放养亲虾20~30千克,雌雄比例为3∶1;池塘养殖小龙虾有专养、混养模式,专养通常放养幼虾密度4-5月投放规格3厘米的为(0.8~1)×104尾/亩,9-10月投放规格1厘米的为(1~1.5)×104尾/亩。混养密度4-5月投放规格3厘米的为(0.6~1)×104尾/亩,9-10月投放规格1厘米的为(0.8~1.2)×104尾/亩。
  
  3、改善栖息环境,加强水质管理
  
  小龙虾栖息在湖泊、河流、水库、池塘、沼泽、稻田及沟渠中。通常在食物较为丰富的静水沟渠、池塘和浅草型湖泊中较多,栖息地多为土质,特别是腐殖质较多的泥质,有较多的水草、树根或石块隐蔽物。当栖息地水体水位相对稳定时,小龙虾较多,总结其生活习性,具有广栖性、穴居性、迁徙性、药敏性、喜温性、格斗性、避光性等特点。在实践中应做好:移植水生植物,定期清除池底过厚淤泥,勤换水,使水体中的物质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或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等,调节水体生态环境,病害期间,用0.2%维生素C+1%大蒜+2%的强力病毒康,加水溶解后喷雾在饲料上投喂;发现有小龙虾发病,应及时将病虾隔离,防止病害进一步扩散。
  
  三、治疗方法
  
  根据小龙虾发病原因和症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有效治疗。①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药物含量达到0.3~0.5毫克/升;②用季铵盐铬合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药物含量达到0.3~0.5毫克/升;③采用一元二氧化氯100克溶解在15千克水中后,均匀泼洒在水体中;④聚维酮碘和一元二氧化氯可以交替使用,每种药物可连续使用2次,每次用药间隔2天。

  【关键字】:五月 小龙虾养殖 白斑综合征病毒 水产养殖网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