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河蟹“水瘪子”再暴发!发病前期可控,中期仅恢复5成,后期无药可治!

2020-7-9 11:58|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116429| 评论: 0|来自: 利洋水产

摘要: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2015年夏季,江苏兴化等地的河蟹发生比较严重的俗称“水瘪子”的疾病,养殖户损失惨重。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2015年夏季,江苏兴化等地的河蟹发生比较严重的俗称“水瘪子”的疾病,养殖户损失惨重。6月份,有一线技术员发出预警:2020年“水瘪子”或将全面暴发。其分析,气候因素跟“水瘪子”发病密切相关,今年雨水频密,容易造成水体低氧,滋生各种病毒害,大大增加河蟹发病可能性。

  据了解,水瘪子主要在河蟹养殖的中后期多发,部分地区发病率可以达到60%,发病前期还可以通过内服调理恢复,中期只能恢复5成左右,后期无药可治。今天就来分享河蟹“水瘪子”的塘头检测方法,及早发现,及早防控。

  河蟹微孢子虫的塘头检测方法

  河蟹“水瘪子”每年都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头胸甲腔大量积水,全身组织水肿,肝胰腺萎缩,胃、肠内有黄色或白色内容物(俗称“拉黄”),可引起河蟹生长缓慢或大量死亡,目前“水瘪子”的病因还未明确。2016年5-7月份利洋研究所一室曾对“水瘪子”的河蟹进行集中检测,检测河蟹25批次,共计140只河蟹样品,其中96只河蟹肝胰腺中可见微孢子虫,检出率为68.57%。统计发现,肝胰腺有发白症状的河蟹其肝胰腺中均可检测到微孢子虫,可见河蟹“水瘪子”与微孢子虫有一定的关系,或者微孢子虫感染后更易发生水瘪子病,或者发生水瘪子病后更易感染微孢子虫。

  近来多有药店送检河蟹检测微孢子虫,但由于河蟹上的微孢子虫种类不明确,无特定引物可用于PCR检测。目前公司研究所对于河蟹微孢子虫的检测方法为组织切片的制备与观察,但组织切片耗时太长,不适用于微孢子虫的快速检测。

  多次实验发现,河蟹肝胰腺制作压片(无需染色、无需油镜)直接进行镜检可以观察有无微孢子虫。因为河蟹微孢子虫的包囊比较大,且有明显的膜包被、虫体有一定的折光性,在镜下比较容易区分,我们药店一线技术人员或者养殖户自己可以按照如下方法直接在塘头较快速的检测河蟹有无微孢子虫,省去送检耗费的时间。

  1、所需材料

  待检测河蟹,干净的载玻片、盖玻片,剪子,显微镜。

  2、操作步骤

  ⑴拿一张干净载玻片、平放,用剪子减取少量的肝胰腺,大小大约为半个黄豆大小,放入载玻片中央。

  ⑵拿一张干净的盖玻片盖在肝胰腺处,稍用力压平整(若没有盖玻片,载玻片可以替代盖玻片),压至看不到明显的线状肝胰腺腺管(看着透明,越薄越好);(应保证肝胰腺湿润,若肝胰腺太干,可滴加一滴水,再进行压片)。

  ⑶将压好的片子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进行“地毯式”搜寻观察。先用低倍镜(10倍物镜)观察,找到疑似目标再换高倍镜(40倍物镜)观察。

  3、结果观察

  肝胰腺压片镜检下的微孢子虫形态如下图:

  图1河蟹肝胰腺压片100倍(10倍物镜)

  箭头示微孢子虫包囊,灰绿色、密集,有明显形状

  图2河蟹肝胰腺压片400倍(40倍物镜)

  箭头示微孢子虫包囊(上)及包囊破裂散落的微孢子虫的单个虫体(下),灰绿色、密集,有明显形状,虫体有折光性。

  附:河蟹“水瘪子”研究报告(2015年)

  一、眼观变化

  病蟹壳软,背部比正常发黑,底部发黄而脏。腿断后或其它部位破裂后便流出大量液体。头胸甲腔大量积水,打开壳不久便呈胶冻状(图1)。肝胰腺萎缩,腺管不清楚;肝胰腺呈灰黄色、灰白色、白色,而非固有的黄色(图1,2);肝胰腺组织水肿;有的肝胰腺有黑色条状物(图2)。全身肌肉不饱满、水肿。许多病蟹的胃、肠和直肠空虚、无食物(图3);但有的病蟹胃内充满黄色内容物,有的肠或直肠也含有黄色或黄白色内容物(图4),俗称“拉黄”。


  二、病理切片变化

  1、肝胰腺

  腺管间较稀疏、水肿(图5)。

  腺管本身极少崩解消失,主要的变化是腺管上皮萎缩,严重者其腺管上皮似导管上皮,只有一种细胞。轻者其腺管上皮仍可见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但消化细胞内的大、小泡数量明显减少(图5,6)。腺管腔多空虚,或有少量内容物。

  在萎缩的腺管(也包括较正常的河蟹或较正常的肝胰腺),其上皮细胞的核内出现卵圆形、长条形或不规整的嗜酸性包涵体(图6)。在所观察的23只河蟹中,21只具有包涵体,只是有的多而明显,少数较少或不典型。


  在所观察的23只河蟹中,9只见到有微孢子虫(图7)。但除1只河蟹肝胰腺在较多处腺管上皮细胞见到外,其它河蟹肝胰腺的都较少,有的仅在腺管腔见到散在的虫体。在2只河蟹肝胰腺的同一个腺管上皮中,同时见到微孢子虫和核内包涵体,此时后者最明显。

  眼观见到的肝胰腺里的黑色条状物,为腺管的凝固性坏死,腺管上皮及增生的结缔组织坏死(图8)。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坏死腺管的外壁有黑色素,故眼观呈黑色。


  2、胃

  胃上皮正常,胃壁淤血、水肿。眼观病蟹胃内的黄色内容物,为无结构的均质或颗粒状物质(图9)。

  3、肠、直肠

  有多例肠上皮脱落,肠壁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有的肠壁疏松水肿。有的肠腔空虚;眼观病蟹肠或直肠内的黄色或黄白色内容物,为无结构的丝状或颗粒状物质。在几只病蟹肠腔内散在有多少不一的微孢子虫(图10)。


  4、肌肉

  多数河蟹的肌肉横纹仍正常,但肌肉块间、每块肌肉的肌肉束之间疏松、水肿(图11);有的肌纤维紊乱,肌纤维水肿,横纹模糊。

  三、细菌检测结果

  在对15只河蟹的肝胰腺进行的细菌检测中,有12只分离出较多的细菌(图12)。其中4只经初步鉴定分别是气单胞菌和弧菌。


  四、PCR检测结果

  利用PCR技术对15只河蟹的肝胰腺进行了白斑综合症病毒和螺原体的检测,有2只白斑综合症病毒呈阳性,但螺原体检测都呈阴性。

  五、初步结论

  河蟹“水瘪子”的主要变化归纳为:头胸甲腔积水,全身组织水肿,肝胰腺萎缩,颜色变浅。肝胰腺萎缩的实质是腺管萎缩。在21/23只河蟹的肝胰腺中观察到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在9/23只河蟹的肝胰腺中观察到有少量的微孢子虫。在12/15只河蟹的肝胰腺中分离出较多的细菌,在2/15只河蟹的肝胰腺中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

  综上所述,鉴于在21/23只河蟹的肝胰腺中观察到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意味着病毒的感染),因此,河蟹“水瘪子”很可能是由病毒、微孢子虫和细菌多种病因,特别是由病毒引发的以肝胰腺萎缩、水代谢异常为特征的疾病。从以往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看清塘用杀虫药物残留、气泡病、缺氧等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需要澄清的几个误区或问题

  误区一:“水瘪子”的肝胰腺“化了”,并通过胃肠道排泄掉——错误。整个肝胰腺依然存在,只是肝胰腺萎缩变小、颜色变淡而已。

  误区二:胃、肠道里的黄色或黄白色内容物(“拉黄”),被认为是要排泄的肝胰腺——错误。应该是正在消化的、但未被吸收的玉米,只是类似于正常肝胰腺的黄色而已。

  误区三:肝胰腺里的“黑点”是什么?不是点状,而是条状,其实质为一条一条散在坏死的腺管,其管壁变硬且外层有黑色素沉积,所以呈黑色条状(本文转自【利洋水产】。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河蟹  水瘪子  病害  防治  水产养殖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