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引起鱼类发生疾病的十二大病因

2017-10-23 09:10| 发布者: 御城雪| 查看: 27698| 评论: 0|原作者: 刘维森|来自: 水花鱼

摘要: 一、放养密度过大。放养过量,鱼类争食不均,容易形成两级分化。另外水体环境易恶化,水质不易控制,极易发生缺氧泛池事故,并且特别容易爆发大规模的鱼病,条件一般的渔池更应注意适当稀养。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一、放养密度过大。


  放养过量,鱼类争食不均,容易形成两级分化。另外水体环境易恶化,水质不易控制,极易发生缺氧泛池事故,并且特别容易爆发大规模的鱼病,条件一般的渔池更应注意适当稀养。

  二、品种搭配比例不当。

  品种搭配要充分考虑分层、分食的问题,如果放养比例不当,就会造成饵料利用不均,一方面缺食鱼类体弱多病,另一方面剩饵败坏水质,污染池塘。


  杂鱼---麦穗鱼(麻鲹)

  比如:很多人忽略白鲢的净水功能;有些池塘野杂小鱼泛滥成灾,也不适度投放肉食性鱼类以清杂除野。

  三、喂养不当。

  投喂时要注意不要投喂腐烂、变质、带菌的食物,饵料要新鲜、适口、洗净消毒,最好不要长期投喂某一种饵料,以免造成鱼类营养不全,要采取科学的投喂法并适时捞出残饵。


  象草

  比如:草鱼最好主喂精料兼喂草料为最佳模式。

  四、施肥不当。

  有些瘦水塘需要投肥,但施肥量一次不宜过大,也不要时多时少,要少量多次。

  农家肥肥效持久,但使用前必须先发酵,亩施用量100—250kg。

  化肥肥效迅速,根据水色5—7天施一次,每次亩施用量为1—2.5kg。

  一般水色呈蓝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25—35cm为最佳。

  五、操作不当。

  在繁殖、运输、拉网时,动作粗糙或使用错误的捕鱼、捉鱼方法,刮掉了鱼体表粘液或造成鳞片脱落,损伤鱼体而引发疾病。


  在操作中应注意动作轻快,使用正确的方法保护鱼体。

  六、工具未消毒。

  在鱼病暴发时期,养鱼工具多会交换使用,往往携带很多的病菌、寄生虫和害虫。使用未经消毒的工具,极易传染鱼病。

  工具使用后用10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5—10分钟,然后最好曝晒1天,消毒效果理想。

  七、水体缺氧。

  长期缺氧浮头易导致鱼类唇部充血变形,影响鱼类的正常摄食与生长,甚至泛池死亡。平时积极观察水色和鱼类的活动情况,预测鱼类的浮头时间。


  在热天,水温升高,水质转浓,如遇天气变化,池鱼往往发生“暗浮头”。在这些可能发生浮头的时间及时开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可有效防止浮头发生。

  八、水温不适。

  鱼苗运输和下塘,温差不得超过3℃一5℃,如处理不当极易导致鱼苗大批死亡。


  在高温季节要做好鱼池的防暑降温,严防鱼类中暑;在冬季水温过低时,要搞好防寒,防止鱼体冻伤,从而引发疾病。

  九、池塘底泥过厚。

  15-20厘米厚的底泥有助于储存营养,杀菌消毒药力也可以穿透。淤泥太厚,病毒和寄生虫大量繁殖,有机质大量耗氧同时产生大量有机酸和有毒物质,并使水体PH值无法控制,对鱼类生长造成极大危害。


  十、引用工业有害废水。

  在有些地方欠缺水源,对于有些废水可适量放人肥水,对鱼类生长有利。但工业废水重金属离子含量大,毒性强,极易使鱼类得病或大批死亡,如果人类食用了此类病鱼也容易引起中毒。

  十一、引用未消毒水源。

  在鱼病暴发疫区或水质有污染含毒的时候,对引用水必须要进行消毒并密网过滤,防止寄生虫、害虫、病鱼、杂鱼等泥人池塘。

  十二、生长环境不良。

  放养前彻底清塘,养殖过程中定期消毒、注水,食场长期挂药袋(篓),及时捞出死鱼、残饵,冬季彻底清淤,使鱼类在良好的水域环境中健康生长。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水产前沿网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

鸡蛋

雷人

酷毙

漂亮

鲜花

最新评论

重点推荐

讨论热点

    微博互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水产前沿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水产前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水产前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水产前沿网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