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学院派 于 2011-10-16 19:02 编辑
瞎掰:蓝海战略之水产品
闲来没事干,找了几本书瞎看,前几天看一本书《蓝海战略》,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我不是学商业专业,对商业知识理解有问题、也不准确,但是不妨碍把里面的知识拿出来晒晒、秀秀、瞎掰,估计要走火入魔了,哈哈。
先瞎掰下我对蓝海战略的理解:
蓝海战略的思路,是从红海出发的。红海是什么?作者是指竞争惨烈的行业,通常已经是“充分竞争”状态,业内平均利润低,存活者都活得比较辛苦-------咱们广大的养殖户不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吗?养罗非鱼的,养鲤鱼的,养草鱼的,还有很多很多。
红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市场规模增长缓慢,各个企业所占份额,基本已经锁定,动态平衡了!咱们来对应一下养殖鲤鱼的情况:鲤鱼这品种辽宁、湖南、山东、河南养殖量比较大,看看养殖户的养殖模式:网箱,池塘等。饲料大家都用的差不多吧,只是饵料系数高低的问题。大家的成本也差不多,但是你降价,别人也降价,贩鱼的就希望广大养殖户朋友打起架来呢。一句话:大家活得的累,利润小。如果有一天一个养殖户一发飙,搞大规模的养殖,他占当地的市场份额有多大?市场行情怎么样?赚不赚钱?
什么是蓝海呢?
第一,蓝海战略的企业,是基于对原有市场的顾客、进行客户价值的重大突破。
第二,所谓蓝海战略的行为,就是对原有成本结构的迅速重组。
有了成本结构这词语,可以分析下了。大家是养鱼的,对成本的理解比我还清楚。
塘租,人工,饲料,鱼药,电费,养殖技术,销售渠道,还有什么啊?哪位补充哈。可能有的人认为销售渠道没有成本,这都不是事,我只是列出来,便于我一会的分析。
对于绝大多数养殖户,我把你们的成本分按其投入的多少分等级,1星、2星、3星、4星,星越多表示投入越多,其产生的价值越大 ----提升鱼价。
鱼的价格有上面决定?市场行情?我认为主要因素是鱼的肉质,而有了肉质才敢去对营销(渠道)的投入。
鱼的肉质主要由上面哪些成本决定?我认为是水,饲料,鱼药(一些代谢物),还有啥,我想不出来了。我省却了塘租、人工、电费、养殖技术等成本按星分等级,因为他们对鱼的肉质影响不大--------对提升鱼价没有很大作用。请看下表:
体型 体色 肉质 安全 渠道(营销)
大众鱼 2星 2星 8星 8星 6星
千岛湖鱼 2.1星 2.1星 4星 4星 2星
大众鱼代表一类养殖户养殖的鱼,价格很低,利润很小
千岛湖鱼代表一类:通威鱼,千岛湖有机鱼,大湖股份鱼,脆肉草鱼等。
大众养殖户对提升鱼价投入情况看上表。相应的成本会创造出相应的价值----提高鱼价。
看最后的价值曲线--战略布局图。
大众养殖户赚那么一点钱很正常,看看他们对肉质、安全、渠道(营销)的成本结构就知道了。他们对提升肉质,安全,营销(渠道)的投入有多少,我认为基本没有,他们就是等着鱼贩来收购。 再看看千岛湖这样的水产品,什么药啊,水质啊,渠道啊都投入相对大的成本。特别是肉质、渠道营销者一块,控制的相当的牛,搞专卖店,供酒店等等。人家赚钱也是正常的。 对于普通的养殖户,你这样搞行吗?看见本网站上一报道说有机鱼好吃不好卖,对照一下上面的价值曲线-----战略布局图就知道是不是可以做起来。 《蓝海战略》里面有一套加减乘除的方法,我上面的分析只是用了其中的一部分分析方法。对于千岛湖鱼所代表的一类产品,他们搞的不是《蓝海战略》,是差异化?我认为不是,因为差异化太笼统了。是创新?我认为也不是,他们只是改变了一下成本结构以及运作模式。到底是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