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80
- UID
- 52
- 积分
- 2693
- 主题
- 1278
- 帖子
- 1360
- 精华
- 0
- 经验
- 2693 点
- 金币
- 260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8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360
- 精华
- 0
- 经验
- 2693 点
- 金币
- 260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8
|

一、悬浮物的处理-1
1、养殖水体中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及其特性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悬浮物主要由于饵料的投喂而引起。在一次性过流养殖水体试验中,根据饵料投喂量的不同,其含量在5~50 mg/L左右。在饲料系数0.9~1.0情况下,鱼体每增重1 kg就会产生150~200 g悬浮物。因此,作为循环使用的养殖水体,悬浮物在水中的积累是非常迅速的。这些基础实验数据是进行悬浮物处理的基本参数。 养殖水体中鱼类的固体排泄物,在正常代谢的情况下,大部分以悬浮物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在流动的养殖水体中,悬浮物有64%是小于30 μm的颗粒。悬浮物的比重略大于水,颗粒小、流动性好、有一定的黏附性,在有水流的条件下呈悬浮状态。从养殖水体中去除30 μm以下的悬浮物,一直是工厂化水产养殖设计研究的重要方向。 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的积累,使水体浑浊,影响养殖鱼类鳃体的过滤和皮肤的呼吸,增加鱼类胁迫压力,恶化水质、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工厂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及时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是非常必要的。
2 悬浮物处理技术
(1)固定式过滤床
固定过滤床一般由鹅卵石、粗砂和细砂三层过滤组成。根据其工作水流的不同可分为喷水式滤床和压力式滤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过滤方式,具有过滤效果好的特点,可过滤90%左右的悬浮颗。其应用难度在于设备庞大、效率低、反冲困难。
(2)滤网过滤
滤网过滤主要是细筛网进行悬浮物的过滤,其中液力驱动旋转式过滤转筒是一项新技术,用网目为60μm的筛网,可过滤36~67%的悬浮物。其中改变其结构设计,增加过滤面积,减少尺寸和反冲用水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3)浮式滤床 浮式滤床应用比水比重小的塑料球作为过滤介质,浮球直径为3 mm左右,可过滤100%的30 μm以上79%的30 μm以下的悬浮物颗粒获得很好过滤效果。但是,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具有结块的特性,为了防止反冲时堵塞和较好的过流量,浮球生物滤器需要频繁的反冲。为了改善其应用效果,必须进一步研究防止堵塞的结构和方法。
(4)自然沉淀处理 自然沉淀技术是应用鱼池特殊结构或沉淀池,使悬浮物沉淀、集聚并不断排出,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可去除59%~90%悬浮物。其中设计的关键是确定悬浮物的沉降流速,有资料表明,对于沉淀池处理,过流流速应低于4 m3/min,适宜流速为1 m3/min;单位面积的流量为1.0~2.7 m3/m2h。自然沉淀虽然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低流速限制了循环的流量,会减少养殖密度和养殖效率。
(5)气泡浮选处理 气泡浮选处理的原理是通过气泡发生器持续不断的在水中释放气泡,使气泡形成象筛网一样的过滤屏幕,并利用气泡表面的张力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产生微小气泡(直径为10~100 μm ),可有效去除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气泡越小,效率越高。因此,研究产生微小气泡的发生装置,是该项技术应用的关键。
二、氨氮处理技术-1
1 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及其特性
工厂化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是由于养殖鱼类的代谢、残饵和有机物的分解而引起。一次性过流试验表明,高密度流水养殖排水中的氨氮浓度一般为1.4 mg/L左右。饲料质量的影响更是直接的,大约有40%饲料蛋白的氮被鲑鳟鱼类转化成氨氮(NH3和NH4+),在饵料系数为1.0的情况下,鲑鳟鱼类每增长1 kg就会产生33 g N。根据饲料蛋白的含量不同,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鱼类的氨氮排量,蛋白为超过40%时,氨氮(mg)=投饲量(g)×30;蛋白质在30%~ 40%时,氨氮(mg)=投饲量(g)×25,在蛋白低于30%时,氨氮(mg)=投饲量(g)×20。 养殖鱼类排泄的氨氮中,大约有7~32%的总氮是包含在悬浮物中,大部分溶解于养殖水体中,分别以离子铵NH4+和非离子氨NH3的形式存在,并且随着pH值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氨氮处理先进技术和有效方法,是工厂化水产养殖的重要课题。 氨氮在养殖水体中的积累会对鱼类产生毒性作用,其中非离子氨对鱼类毒性作用很大。工厂化养殖水体的氨氮总量一般不应超过1 mg/L,非离子氨不应超过0.02 mg/L(GB 11601-2000)。由于离子铵NH4+和非离子氨NH3在不同pH值条件下相互转换,因此在控制养殖水体氨氮积累的同时,应注意pH值的调节。
2 氨氮处理技术
2.1 空气吹脱
空气吹脱的原理是应用气液相平衡和介质传递亨利定律,在大量充气的条件下,减少了可溶气体的分压,溶解于水体中的氨NH3穿过界面,向空中转移,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空气吹脱的效率直接受到pH值的影响,在高pH值的条件下,氨氮大部分以非离子氨的形式存在,形成溶于水的氨气:
HH4+ + OH-D NH4OH "H2O + NH3›
在pH值为11时,空气吹脱可去除95%的氨氮,在正常养殖水体也可获得一定的效果。
空气吹脱应用的关键是pH值的调整,使处理过程既能提高处理的效率,又能适应养殖鱼类对水体pH值的要求。同时空气吹脱需要空气的流量大,在低温下水温易受影响。
2. 2 离子交换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是应用氟石或交换树脂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交换和吸附。氟石的吸附能力约为1 mg/g,设计适宜可吸附95%的氨氮,在达到吸附容量后,可用10%的盐水喷林24小时进行再生,重复使用( Stephen M. Meyer 2001)。在工厂化养殖中应用氟石有较好的效果,但其再生操作烦琐、时间长。有些研究利用氟石作为生物处理的介质,在氟石上接种硝化细菌,达到提高生物处理效率的目的(Ori Lahav,1997)。
2.3 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是利用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对水中的氨氮进行转化和去除。亚硝化细菌Nitrosomonas europaea and Nitrosococcus mobilis把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细菌 Nitrobacter winogradski and Genus Nitrospira 把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如果进行彻底脱氮处理,可利用反硝化细菌进行处理。由于反硝化过程是在厌氧条件下(溶解氧低于1 mg/L)进行,应用于水产养殖有一定的困难。研究表明,硝酸盐对鱼类的影响很小,一些养殖鱼类可抵抗大于 200 mg/l浓度的硝酸盐。因此,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很少应用反硝化过程。 生物处理具有投资少,效率高的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有资料显示,应用硝化和亚硝化细菌附着浮球进行氨氮处理,氨氮的转化率为380 g/(m3·day),饵料负荷能力为32 kg/(m3·day)。 但是,硝化细菌的最佳生长温度在30℃以上,温度降低其活性降低,处理能力下降,低于15℃已经很难利用。研究低温下优势细菌的培养和保持技术,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2. 4 臭氧氧化处理
臭氧作为消毒和去除悬浮物在水产养殖上获得广泛应用,其也有一定的氨氮氧化效果。研究表明臭氧的直接氧化可去除水体中氨氮的25.8%,在加入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其氧化效率。在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中加入催化剂,也可大幅度提高氧化效率,可去除50%左右的氨氮。
臭氧氧化氨氮的方法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还有待深入研究。由于臭氧氧化氨氮可把氨氮中的氮直接转化为氮气,去除了水质恶化的营养源,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利用催化方法提高臭氧氧化氨氮的效率,应用于养殖水体的处理,是水产养殖水体氨氮处理的一条新途径。
同时,臭氧具有消毒杀菌和沉淀悬浮物的作用,如果能提高其氧化氨氮的效率,臭氧在处理养殖水体上的综合利用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重点研究的课题。
2. 5 电渗析处理
电渗析处理是极性电场技术和分子筛膜分离技术结合的处理技术,其工作原理是水体在电场的两极流动时,水中的带电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阴离子透过阴膜进入阴离子集水槽,阳离子通过阳膜进入阳离子集水槽,从而可把水体中的离子氨去除。
由于水体中的氨氮在pH值为7的中性条件下,非离子氨仅为氨氮总量的0.55%,95%以上是离子氨,所以电渗析处理可获得好的处理效果。电渗析处理具有分离效率高、装置紧凑、自动化容易的特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化工、食品、冶金和航天领域的水处理工程。结合工厂化水产养殖实际的养殖水体处理的电渗析设备,是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研究的新领域。
由于电渗析处理中的分离膜有很强的选择性,容易受悬浮物的堵塞和有机物的污染,需要频繁的清洗,容易损坏,增加成本。因此,研究高强度膜材料是发展的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