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52320
- 积分
- 3768
- 主题
- 333
- 帖子
- 3410
- 精华
- 6
- 经验
- 3768 点
- 金币
- 23010 元
- 注册时间
- 2012-7-2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3-7-16 01:17 |
---|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帖子
- 3410
- 精华
- 6
- 经验
- 3768 点
- 金币
- 23010 元
- 注册时间
- 2012-7-2
|
昏眩病
【本病特点】病原为粘孢子虫科的脑粘体虫和七囊虫,寄生在鱼的头骨及脊椎骨的软骨组织内。感染此病的鱼有特别的游泳行为(旋转游泳),且尾部常呈黑色,因此又称为“黑尾病”。病鱼极度瘦弱而死亡,不死的鱼随着长大停止旋转,脊椎弯曲,畸形。本病为可引起慢性及高传染性的鲑鱼疾病,在被感染的环境中,幼鲑的发病率通常可达100%。严重感染的幼鲑,其死亡率可达100%。依照病鱼反常的游泳行为及黑尾的特征可以初步诊断。进一步诊断需取病鱼脑部或脊椎软骨组织制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可参考增生性肾病。
车轮虫病
【本病特点】寄生于海水鱼上的车轮虫形似淡水中的种类,已发现70余种。主要寄生在鳃上,大量寄生时可严重妨碍呼吸,引起死亡。鱼苗寄生车轮虫时,体色暗淡。厌食,鳃组织受损,呼吸困难,衰竭而亡。车轮虫的寄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甚。宿主范围广泛,对苗种的危害较严重。离开鱼体的车轮虫能在水中生活l~2天,通过囊接与鱼体接触而感染,亦可随水、水产动物和工具丽转移寄主以致传播感染。池小而浅、水质不良、放养过密均易引起车轮虫病爆发。取鳃组织样品制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车轮虫方可确诊为车轮虫病。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主要在显微镜下1个视野观察到30个以上寄生虫时,可用药物进行处理。
①每立方米水体用25毫升福尔马林药浴病鱼15~20分钟。
②以淡水浸浴5~10分钟,同时可加少量抗生素,以防治细菌感染。
③以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o.7~1.o毫克/升全池泼洒。
瓣体虫病
【本病特点】瓣体虫属虫体侧面观,背面隆起,腹部平坦,前部较薄,后部较厚。虫体腹面观呈椭圆形或卵形,幼小个体近似圆形。石斑瓣体虫寄生在石斑鱼的体表和鳃上患病鱼游泳缓慢,呼吸困难,寄生处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白斑。病死的鱼胸鳍向前方伸直,几乎贴近于鳃盖。病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皮肤、鳍条、鳃上粘液增多,体表出现小白斑,严重时,白斑扩大成一大片,病鱼食欲减退,常浮于水面。瓣体虫病的高发期是夏季和初秋高温期,主要危害石斑鱼、红笛鲷、胡椒鲷、黄腊鲳等海水鱼类等。在高密度养殖的池塘和网箱中较为常见,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取白斑处样品制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在苗种放养前或转池(箱)时用淡水浸浴4分钟;投喂的鲜活鱼饵也应用淡水浸泡。
①以淡水浸浴病鱼2—4分钟,次日重复1次。
②以硫酸铜2毫克/升浸浴2小时,连续2天,效果较好。
隐核虫病(海水鱼白点病)
【本病特点】病原为刺激隐核虫。虫体无需中间宿主,靠胞囊及幼虫传播。稚幼鱼的背部、鳍、鳃上出现少量白色小点,鱼体因被寄生虫附着而摩擦池底、池壁、网衣或在水面跳跃。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感染部位出现许多直径O.5~1毫米的小白点,粘液增多,感染处表皮点状充血。鳃组织贫血呈粉红色,严重时鱼体表皮覆盖一层白色薄膜。该病往往由于寄生虫对鱼体的侵袭而导致细菌的继发性感染,引起大量死亡。本病在鱼苗中的流行季节为3~8月。当水温在15—20℃时,20日龄的鱼苗最易发生此病,且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1—2天可达100%。网箱和池塘养殖区流行季节为5—7月,以水交换差、水质差、有机物含量丰富、污染严重的水池为甚。取患病鱼体表或鳃处的白点制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个体较大、不透明、缓慢旋转的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对养殖过的池塘或网箱用含氯消毒剂或高锰酸钾彻底消毒;避免投喂的鲜活饵料鱼带人虫体;将病鱼、死鱼及时捞出,并对发病池水实施隔离。
①淡水浸泡病鱼3一15分钟,之后转入含盐酸喹宁或氯化喹宁(2.5~3.5毫克/升)的海水中养殖。
②每立方米水体福尔马林25~30毫升全池泼洒。
杯体虫病
【本病特点】海水形态似淡水中杯体虫。遇到适当寄主可固着于鳃、体表及附肢等处寄生。少量寄生时,危害不大,大量寄生时可导致鳃区呈黄色或灰黑色,压迫组织,从而妨碍寄主正常呼吸,导致鱼种窒息而死。杯体虫危害海水、淡水养殖的鱼苗、鱼种及各种虾、蟹的卵、幼体和成体。取患病鱼病灶处的粘液,制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同车轮虫病。
三代虫病
【本病特点】海水中三代虫形态及患病鱼症状似淡水鱼中三代虫病,虫体寄生于鱼体的皮肤和鳃上,引起烂鳃、呼吸困难以及不适,鱼的局部粘液增多,呼吸困难,体表无光,时而狂游,食欲减退,消瘦。大量寄生时,病鱼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粘液,鱼体瘦弱,失去光泽,游动不正常,呼吸困难,终至死亡。三代虫适宜繁殖水温为20℃,4~5月流行,北方较迟。剪取鳃丝或刮取体表粘液,用显微镜检查可确诊。
【防治方法】同淡水病害中的指环虫病。
本尼登虫病
【本病特点】寄生种类常见的有石斑鱼本尼登虫和蛳本尼登虫。本尼登虫寄生在鱼体的鳍、眼、体表等部位,以眼和胸鳍居多,1尾鱼上可寄生数百个虫体。该虫摄取宿主的上皮细胞、粘液及血细胞,被寄生的鱼受到刺激,粘液分泌过多,焦躁不安,不断用身体摩擦网衣以至鳞片脱落、瞎眼、烂尾,易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最后停食衰竭死亡。每年的5~11月为发病期,在水温高的水域全年都可发生。就发病情况来看,淡水较多的河口、内湾较盐度高的外海患病强度低一些,主要寄生的鱼为网箱养殖的快速游泳类,如蛳鱼、大黄鱼、石斑鱼、鲷科鱼类等。用淡水浸浴病鱼2~3分钟,如有虫体从鱼体脱落,制成水浸片观察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该病主要由于养殖鱼种活动空间狭小、鱼游动缓慢引起,可通过降低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网箱规格,减少受伤机会来尽量减少本尼登虫的寄生。被本尼登虫寄生的鱼可通过浸浴清除体表寄生虫。
①用淡水充气浸浴病鱼5~10分钟,可杀死成虫,但不能杀死虫卵,10天后需再浸浴1次。
②每立方米水用福尔马林300~500毫升浸洗20~30分钟,用药过程要注意观察鱼活动情况,一有异常,迅速冲稀药液。
③用敌百虫晶体8毫克/升浸浴10~15分钟。
④用1%过氧化焦磷酸钠浸浴病鱼15~30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