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51894
- 积分
- 1223
- 主题
- 116
- 帖子
- 1017
- 精华
- 11
- 经验
- 1223 点
- 金币
- 5843 元
- 注册时间
- 2012-5-14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3-12-11 09:52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帖子
- 1017
- 精华
- 11
- 经验
- 1223 点
- 金币
- 5843 元
- 注册时间
- 2012-5-14
|

一、水 水是鱼类的生活载体,包括水源、水质、面积、水深、水温。“养鱼先养水”,管理好水质是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池塘的几种水色
1、茶褐色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隐藻为主,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长旺盛,繁殖迅速,所以天然饵料的质量与数量都好,另一方面,由于溶氧高,生物的代谢废物少。
2、黄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第二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为主,绿藻次之。形成优势种群时,水体PH值适宜,氨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或无,浮游动物只有少量的枝角类、无节幼体、纤毛虫和轮虫、水质清爽,池角不产生浮膜。
3、淡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的第三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绿藻、裸藻为主,水体透明度适宜,水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正常,水质清爽,池面没有浮膜。
4、蓝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中大量的多细胞蓝藻繁殖形成绝对优势种,而且密度较大,水质浑浊水体透明度较低,池塘下风处水表层常聚集有大量的同样颜色的悬浮泡沫。这种水对生产不利。
5、红色水色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浓淡分布不匀,成团成缕,水中以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浮游动物为主,浮游植物量很少,溶氧量很低,水体一般较瘦,严重时水面颜色泛红,水体PH值偏低,亚硝酸盐偏高。这种水色对生产极为不利。
6、灰色水质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这种水色在高温季节出现表明水质已恶化,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掉。
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
1、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
(1)适当施肥:根据池塘的状况掌握施肥量:其一是池水的溶氧量。对于几种鲤科养殖鱼类,要求在温暖季节溶氧量每天的最低值(清晨、日出前)大致为3毫克/升,生产中习惯用的掌握法是在生长旺季保持鲢鱼和鳙鱼3~5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其二是浮游植物的数量。生产中一般多沿用较简便的方法,即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加以判断。鲤科鱼类养殖在温暖季节要适度肥水,正常透明度应在25~30厘米,水色应为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透明度过大、水色过淡要加大施肥量,反之透明度过小、水色过浓就要减少或停止施肥。
基肥的用量一般为有机肥250~400千克/亩,在专门为调节水质而施肥时应以化学肥料为主,磷肥、氮肥是绝大部分水域中经常不足的营养成份,一般每亩施磷肥、氮肥各为1.5~2.5千克。追肥施用的时间在晴天下午2~4时较适宜,一般10~15天施一次,天气闷热和阴雨连绵、鱼吃食不旺和暴发鱼病时,要少施肥或不施肥。施肥要尽量“少量多次”并要坚持巡塘制度,以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施肥量。
钙肥有杀菌、消毒、净化水质、调节PH值等多种功效,在6、7、8、9月份定期全池均匀泼洒,时间一般为每隔20天每亩用10~15千克泼洒一次。
(2)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的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在6~9月份生长旺季,一般鱼池每7~10天就要加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也要每10~15天加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具体操作时要根据池水肥度,鱼群浮头情况和池塘渗漏情况而灵活掌握。发生泛池时,紧急注水是最实际、最有效的办法,而当池水恶化时,大量注水或大量换水(池水1/3~1/2)也是一个改善水质的有力措施。
2、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
使用增氧机的方法为:晴天时中午开机,时间下午2~3点,开机的目的主要是打破热层,搅水消除氧债;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时间大约在清晨(3~5点),开机主要目的是直接增氧,一般开机到日出;阴雨连绵或由于水肥鱼多等原因可能会造成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之前,一般是半夜前后开机一直持续开到日出;一般情况下,傍晚不开机,因为通常这时池水溶氧还不至于紧张,而且开机只会促成池水的提前垂直混合,会使黎明前的溶氧显著低于不开机; 阴雨天白天不开机,这是因为阴雨天光线不足,热成层不明显,由于光合作用较弱,表水层溶氧量也不过饱和,因此搅水没有积极意义。
调节池塘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组成
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威胁到池塘氧平衡时,可采取冲水压制或药物杀灭的办法,大量冲水对压制水蚤的数量很有效。采用药物杀灭时,用敌百虫泼洒效果很好,敌百虫杀灭各种浮游动物的有效浓度互不相 同,因此可用选择性杀灭。杀灭枝角类的有效浓度0.03~0.05克/m3,杀灭桡足类0.1~0.5克/m3。
池水中蓝藻过多时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铜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7克/ m3。但硫酸铜对鱼类的毒性也很大,因此最好不用。而在不得不用时,应当在撒药处理后,立即大换水(池水的1/2~2/3),以便将硫酸铜和杀死的蓝藻大部分排掉。
使用生物制剂来调节浮游生物的数量。淤泥比较严重的池塘,可使用生物底改净化底质,再用复合菌培育有益的浮游生物。除光合细菌、乳酸菌是厌氧菌以外,大多菌种都是耗氧菌,因此,一定要注意池塘的溶氧,一般通过开增氧机或抛洒颗粒氧的方法来增加溶氧。
调节水质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指向池水中施放某些化学药剂,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生石灰可直接调整PH值和增大水的硬度,是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用得最多的一种水质改良剂,使用的剂量同石灰施肥相同。
用于水质改良的生氧剂有:过二硫酸铵、过氧化钙等几种,他们进入池水中都能放出初生态氧,从而氧化有机物质,消除有毒物质(氨、硫化氢)和增加溶氧。对于池塘发生严重浮头后紧急投放是有效的。
二、种 选择品质优良的鱼种是健康养殖成鱼的前提。优质鱼种不仅生长快,成活率高,而且养殖期间病害少。对放养鱼种的要求是: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规格合适、体质健壮和无病无伤。
1、鱼种来源 成鱼池放养的鱼种,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培育,这样既可做到有计划地生产鱼种,在品种搭配、数量和规格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又可避免因长途运输在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鱼种伤残,以及鱼病传播带来的损失。
2、鱼种规格 成鱼饲养阶段,放养大规格鱼种是健康养殖的关键。大规格鱼种抗病力强,生长快,有利于高产高效益。但由于不同鱼类的生长性能不同,放养规格也有差异,不同地区对放养鱼种的要求也有所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点,放养鱼种规格越大,长成的商品鱼规格越大,长成时间也相应缩短。
3、放养时间 成鱼池鱼种放养的原则是提早放养,其目的是延长成鱼生长期,放养时间有冬放和春放两种方法。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才采取冬放,水温在6~10°C时放养(即12月初至次年1月底),也可以春放(3月上、中旬)。春放应在4月中旬和5月上旬结束。无论是冬放还是春放必须水温较低,这时鱼类活动力弱,鳞片紧密,在捕捞、筛选、放养等操作时不易受伤,可提高放养后的成活率。冬放还有一个好处是,它可使鱼类能尽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来年春天提前开食,对延长生长期也有好处。
鱼种放养要选择晴天,避免阴雨天操作。放养操作一定要轻柔、细心,防止鱼体受伤。鱼种下塘前要进行鱼种消毒,避免鱼病的发生。
三、饵 目前养殖鱼类的饵料主要是人工生产的颗粒饲料和通过施肥培养的天然饵料。因此,施肥是高产、高效渔业最根本的技术措施之一。
1、施肥 鱼种放养以后,在整个成鱼养殖阶段,都要根据池塘的水质情况,适时进行追肥。施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补充水中的营养物质,为鲢、鳙等肥水鱼繁殖天然饵料。高产成鱼池塘施有机肥,可采取如下的“三看”法.一看季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巧施伏肥,狠施白露肥。即春秋适量多施,夏季少施。二看天气。抓住正常天气施肥,阴雨天气或下大雨时不施肥。三看水质。水清时勤施,伏天水浓时加清水施,大量投饵时少施。施追肥应掌握适时、均匀和少量、多次的原则。要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对主养鲢、鳙鱼的池塘,应狠抓两头(即春、秋两个季节)培养水质。
6月份以前池水透明度可达到25厘米左右。因为春、秋两季的水温较低,适宜浮游生物繁殖,也有利于鲢、鳙鱼的生长,故可大量施用各种有机肥。各种粪肥在晴天中午泼洒效果较好。在肥源不足的单位,可就地取材,市场上销售的生物肥是解决商品鱼基地肥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在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7-9月),由于水温较高,投饲量又大,水质一般都较肥,可少施或不施追肥。此时水中含氮量较高,含磷量很低,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若要施肥,则以晴天泼洒磷肥效果较好,不仅对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又不易败坏水质,对池鱼有利。一般每隔15天左右可施磷肥一次,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次施过磷酸钙2.5公斤左右。先将磷肥用水溶解,选择晴天上午9-10点全池泼洒。施肥当天不能搅动池水(包括拉网、加水、开动增氧机等),以延长磷肥在水中的悬浮时间,降低塘泥等胶体的吸附和固定。
2、投饵 全年的饲料用量已经养过几年鱼的塘口,如果条件没有什么变化,一般可根据以往几年的经验来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初次养鱼或虽已养过几年鱼而条件有较大变动的单位,就必须通过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全年饲料的用量。
各月投饵计划和每日投饵量的确定一年中各月的投饵计划,主要根据各月份的水温、鱼类生长情况和饲料供应情况来制定。因为鱼类是变温动物,摄食量显著地受水温变动的影响。同样体重的鱼,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摄食量越大,因此,投饵率(每天的投饵量占所喂鱼体重的百分数)是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根据实践的经验,一年之中的投饵工作应掌握早开食,晚停食,抓中间,带两头的投喂规律,即将全年的各种饲料主要集中在6-9月鱼类摄食旺盛,生长最快的季节投喂,6月份以前9月份以后投喂饲料的比例则较小。
每日的实际投饵量,则主要根据季节、水色、天气和鱼类摄食情况而定,具体做法可根据以下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增减。天气情况:天气晴朗,水中溶氧量高,鱼群摄食旺盛,应适当多投;反之,天气闷热,水中溶氧量低,鱼群食欲不振,而且残饵腐败快,容易使水质变坏,应少投或不投。池塘水质情况:水质清爽,鱼群摄食旺盛,应多投;水质不好,过肥,过浓,鱼群食欲不振,而且残饵更容易使池水变坏,应少投;水质很坏,鱼群已浮头时,应禁止投喂。
四、密 是指成鱼养殖中鱼种放养要掌握合理的密度,在一定条件下池塘所能承载的最多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我们称之为鱼栽力。每个池塘的鱼栽力都有自己的固定值,鱼栽力不是以尾数而是以重量为计量单位的,当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时,鱼将停止生长或养殖事故频繁发生,损失不断,使这口鱼塘最终承载的饲养鱼总重量始终不会超过鱼栽力。当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后,如果继续强行饲养,不仅会出现主养鱼光吃料不生长的现象,而且必定发生养殖事故,通过死鱼减少尾数,结果是规格增大了,尾数减少了,收获时总重量还是没有超过鱼栽力!因此,放养鱼种一定要因池塘条件、饲养品种、管理措施和水平不同,掌握好放养的密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