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80
- UID
- 16
- 积分
- 1323
- 主题
- 235
- 帖子
- 239
- 精华
- 50
- 经验
- 1323 点
- 金币
- 1309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239
- 精华
- 50
- 经验
- 1323 点
- 金币
- 1309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
本帖最后由 jeremy 于 2010-9-3 09:30 编辑
采用鱼虾混养模式,南美白对虾可充分利用水体,特别是底层水体的有机营养物,一方面减少了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节省了养虾的饲料成本,另外,病虾死虾可被罗非鱼及时地吃掉,减少了传染性虾病的传播、节约了鱼品种的饲料成本
□文/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罗非鱼事业部 沈耀锥
1 养殖模式与流程优化
具体情况见表1。
此表只是针对平沙的正常气候和苗种供应下的建议模式,具体情况还应根据当年的天气和种苗情况做调整。
1.1 放养说明
平沙鱼虾混养中,虾的成活率(大部分低于20%)和亩产量(250斤左右)都比较低,主要原因是:(1)虾苗质量差;(2)罗非鱼放养密度过高,水质无法控制;(3)虾苗放养密度过高,放养批次与放养量都不科学;(4)投饲习惯使得对虾营养不足。所以,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通过调查与研究,首先要确定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的合理放养比例,考虑到产量、效益与养殖水平,我们建议:
(1)放虾苗前先提前一个月放罗非鱼苗,目的在于提前出鱼,保证出鱼价格,降低风险。当然这得根据天气情况分析。
(2)罗非鱼的放养密度应控制在2000-2500尾/亩,并且应分批出鱼(两到三批),错开虾生长的存塘高峰期。
(3)清明节过后,天气稳定,加上此时水体微生态系统平衡,这时候放虾苗成活率和成功率都会比较高。
(4)要选用优质的虾苗,这是提高对虾成活率与成功率的首要保证。
(5)虾的一年正常投放量控制在10万尾/亩以内,分三到四批放养,养殖过程中使用虾笼捕大留小。并且通过选择不同网目的虾笼来控制虾的存塘量。另外,应根据虾苗的成活率来适当进行补苗。实践中,鱼虾混养模式中虾的成活率一般都低于30%,甚至10%。所以当虾苗成活率低时,应及时补苗,保证塘里面的虾密度至少在5万尾/亩以上。有产量是营利的前提。
(6)塘中放养少量的草鱼,对控制虾病有比较好的效果。建议每亩放10-15尾。如果放的是寸片大小的草鱼,则可以多放一些,比如20尾/亩;放一斤以上规格的则应放少一些,并且注意放养的时机。
1.2 鱼塘与设施要求
较高密度的养殖要求较高的养殖技术水平与精细的养殖管理,这就要求鱼塘的面积不能过大。一般8-10亩规格的鱼塘比较合适。
8亩的鱼塘应配备2-3个3P的增氧机和一个3-4寸的抽水机。
1.3 水质要求
鱼虾混养模式对水体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对池塘底质的要求。实践生产中,由于这种模式的放养密度比较高,到了养殖后期,养殖水体的各项水质指标都会偏高。
养殖中后期的底层水体要求如下:
首先水深应在1.5m以上,最好达到1.7-1.8m,虽然虾不喜欢水太深,但是由于高密度的鱼虾混养,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体空间,才能保证产量。在外源水质比较好的情况下,最好用小泵进行连续抽排水,但一天的换水量最好控制在15cm以内。换水量的安全水位是10cm。这样电耗会比较大,但是充足的氧气是鱼虾混养高产、高成活率的最重要前提。
亚硝酸盐<0.05mg/L
氨氮<1.0mg/L
pH值:8.0-8.7都比较适合,不过上午7点和下午6点pH的差值不超过0.4,如果超过了说明水质很不稳定,比较容易出现水质突变。
另外,氨氮含量可作为投喂量调整的参数之一。当氨氮超过1.0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减少罗非鱼饲料投喂量。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作为藻类好坏和水体有益菌多少的指标之一。养殖过程要确保水体pH值在8.0-8.7之间,太低不利于有益藻的生长,太高容易引起氨分子中毒。
1.4 病害防治
鱼虾混养模式提倡生态养殖,通过维系整个水体的生态平衡来预防养殖品种的病害。基于对虾对水体清洁程度的要求,我们建议只在养殖中后期进行水体消毒,并且是使用较低剂量、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轮换着来进行消毒,如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漂白粉和生石灰等。消毒的频率不应过高,视水体情况,一般1.5-2个月使用一次。养殖前期一个月用一次有益菌,如芽孢杆菌、硝化菌、乳酸菌或光合菌;到了养殖中后期,每20天使用一次有益菌,如果水质还是比较差,颜色还是比较深,则每40天还可以用一次底质改良剂,如以腐植酸、硫代硫酸钠、EDTA等为主的解毒型底改。
尤其要说明的是在对活力菌的使用过程中,要做到正确使用和自己培养。正确的使用,比如,避开消毒药的效用期、施用时增氧、天气好水温较高时施用、根据不同的水质环境来选择菌种等。有关水体有益菌的知识可参考各种水产专业书。购买菌种自己培养可大大降低成本,正常情况每亩的施用成本为3元/亩/次左右。自己培养的方法也很简单,以芽孢杆菌为例,培养时只需提供碳源和载体(如红糖、花生饼和麸皮等),打氧集中培养一到两天即可。
针对罗非鱼的肠炎、肝胆综合症和链球菌病等常见的病害,除了以上水质调控的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平时拌药预防。我们建议在罗非鱼150g的规格时,定期使用大蒜头制成蒜泥汁拌在饲料中使用,根据鱼体大小以及病害情况,每80斤饲料拌200-500g生大蒜头不等。蒜头有辛辣味,应从少到多逐渐添加,以让罗非鱼适应吃食,一般要求连续使用两到三天。这是一个成本低而比较有效的方法。6-8月份天气炎热时可定期(2-3周)使用三黄粉和维生素C拌料投喂。做成药饵的饲料应选用高质量低蛋白的罗非鱼沉水颗粒料,因为膨化料有时表面油质过高,不易与药液结合。
2 饲料使用方法优化
2.1 饲料说明
由于养殖密度较高,罗非鱼饲料最好选择膨化饲料,或大比例使用膨化饲料,尽量减少水体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全程使用膨化饲料或大比例使用膨化料效益较好。从这几年的走访经验来看,罗非鱼饲料的蛋白不宜过高,成鱼阶段26-28个蛋白性价比较高。同时除了关注饲料的氨基酸组成外,还应注意鱼饲料的能蛋比。膨化饲料容易引起维生素损失而造成维生素有效含量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除了选择新鲜、营养搭配合理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外加维生素或调节水体藻相以达到补充罗非鱼和虾的维生素摄入量的目的。另外,养殖过程应不定期(根据天气情况、虾的规格与存塘量)用优质的罗非沉水料或中低档的虾料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投饲。
饲料的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80%以上,所以选择合适的饲料并按科学的方法进行投饲,很大程度决定了养殖成本的高低与养殖的利润水平。
2.2 各养殖阶段对饲料粒径的要求
罗非鱼苗下池后,一般7-15天内不进行投喂(水中有丰富的浮游动植物),之后投喂粉料按6%-10%的投喂量饲养(视水中浮游动植物的数量而定)。15g以上开始投喂1.0-1.5mm粒径的膨化料或少量罗非鱼破碎料,破碎料颗料太大时,可先用少量的水浸泡,然后集中投喂。50g主要以罗非鱼破碎料进行投饲。100g以上开始投喂3.0mm粒径的罗百非鱼膨化料或粒径2.0mm以下的颗粒料(不过这时对料的长度有要求,最好控制在0.6-0.8mm)。150g以上时可开始投喂3.0-4.0mm粒径的罗非鱼膨化料或2.0mm以上的颗粒料。
我们建议在罗非鱼1.3-3.5两的阶段,多投饲一些中高档沉水料比较好,这样有利于罗非鱼长骨架,有利于提高后期生长潜力。另外,平时投饲虾时,建议不需要用太高档的料,因为投下去的沉料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会被鱼吃掉,或溶散在水中。
2.3 投喂率优化
膨化料投喂率优化见表2。
此表只是一般性的概述。实际投料与天气及水质情况关系较大。
2.4 投喂方法
一般不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专门的投饲,只是在虾苗和成虾阶段进行少量投喂。鱼虾混养模式中,对虾的投喂量不到纯养模式的1/10。
虾苗时可用密网围起来进行集中投喂和标粗。成虾时,在喂完罗非鱼或投喂过程中沿着鱼塘的四周撒些罗非鱼沉水料或虾料。
3 效益分析
3.1 鱼虾混养的优点
通过与罗非鱼混养,南美白对虾可充分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特别是底层水体的有机营养物。这样一方面减少了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节省了养虾的饲料成本。另外,病虾死虾可被鱼体及时地吃掉,减少了传染性虾病的传播、节约了鱼品种的饲料成本。我们知道,普通鱼塘养虾,成活率都不会很高,这部分损失的虾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营养源。由于虾是分批放养,罗非鱼先放,所以各个生长阶段的病虾死虾,都可被罗非鱼吃掉。平沙罗非鱼的肥满度(一斤以上规格,约为4.7-5.0)比其它养殖区域的罗非鱼都要高,背肉也要厚一些。这跟与虾混养这一模式有一定的关系。
鱼虾混养的模式能充分地利用养殖水体,提高单位水体的产量与效益。
3.2 产量与效益
通过改善与优化养殖管理,对虾的亩产量可接近500斤。该养殖模式中,罗非鱼成活率可达95%,亩产量3000斤以上。(这就对水质调控与养殖病害防治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我们评估了该养殖模式在平沙的实际养殖成本:
电费:0.61元/度,800-900元/亩/年。药费:150-200元/亩/年。由于鱼虾混养,平沙养殖对水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罗非鱼苗种:450-550元/亩/年。虾苗:400-500元/亩/年。
饲料成本:约8500元/亩(按09年的饲料价格)。塘租:400元/亩
由上评估得出,此种养殖模式的年亩利润超过4000元(鱼价以一斤规格3.5元/斤计算)。但目前很多养殖户较难达到,主要是成本控制 不恰当、虾的亩产量太低。这需要进行及时的总结探讨。
(本文是笔者近几年对平沙罗非鱼养殖基地的走访与思考所总结的一些见解,希望通过本文与各业内人士进行交流和探讨。)
(本刊原创稿件,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