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3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菱鲆苗种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复制链接]

170

主题

9

听众

2909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6Rank: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459
精华
11
经验
2909 点
金币
996 元
注册时间
2010-5-25

荣誉贵宾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6:34: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菱鲆作为一种优质的冷水性海水养殖品种,引入我国已有近十年时间,其中开展大规模的工厂化养殖也有5~6年时间。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病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其中苗种培育期间疾病造成的危害尤其严重。

    以往大菱鲆育苗的困难点主要是仔鱼"开鳔"。开鳔期间会有较大损失,而开鳔后仔鱼体色逐渐变浅,变成"花苗"后,成活率则很高,基本没有什么疾病危害;而如今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10月~2008年3月期间,各地育苗场的大菱鲆育苗均受到了各种疾病的严重威胁,总体上的育苗成活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根据调查,目前危害较大的主要是两种疾病,即"大菱鲆白便症"和"大菱鲆腹水症"。现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并结合理论对这两种疾病的防治作一说明,希望能对大菱鲆育苗工作者有所帮助。

    这两种病害主要发生在20~70日龄的大菱鲆仔稚鱼上,传染速度快,一般从发现患病个体到大规模发病仅 2~3天。病苗死亡率高,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有时死亡率可达90以上。当大菱鲆苗转入底栖性生活状态后,病害会逐渐减少。

    大菱鲆白便症主要由大菱鲆弧菌和溶藻胶弧菌感染引起,感染初期病鱼会出现摄食明显减少,而后有些鱼苗则不再摄食;此时鱼苗池的池底也出现明显特征,开始是池底的粪便明显减少,残饵增多,然后在池底会发现大量白便;鱼苗的活力会明显下降,在池中散开独游的鱼苗开始增多;仔细观察不活泼个体,有时可看到肛门处拖带粘稠的黄白色粪便,此时无论是捞出活苗还是死苗,挤压其腹部均可见白便从肛门流出;解剖后可见肠内有大量稀状或粘稠状黄白色物质,肝脏充血明显。

    大菱鲆腹水症主要由鲨鱼弧菌和大菱鲆弧菌感染引起,被感染的鱼苗有时会出现摄食减少的现象,但有时鱼苗的摄食并不受影响;鱼苗体色稍变暗,严重者呈暗红色;鱼苗活力下降,多在池中散开独游;最明显的症状是病位腹部隆起,严重者可将病鱼腹壁胀成半透明状,轻压其腹部可见有液体流出;打开腹腔后发现肠胃中或腹腔内有大量无色或淡黄色液体;肝脏常呈土黄色或白色,有时还大量充血。

    这两种疾病的外观症状均很明显,因此诊断相对容易,如用油镜镜检"白便"及"腹水",可在镜下看到大量活泼游动的弧菌,则可进一步确诊。

    在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从各地育苗场鱼苗患病后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及效果看,彻底治愈这两种疾病是很困难的。这两种疾病的发生与育苗水质有着很大关系,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易发病。例如今年河北黄骅、丰南的育苗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非常高,这两个地区总体上水质较肥,有机质含量高,大菱鲆仔鱼开鳔率很高(在水肥、透明度低的环境下开鳔率高的机理尚不清楚),有的可达50以上,但育苗后期"白便"和"腹水"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总体出苗率非常低。因此育苗用水在进入车间前一定要彻底砂滤,在水质较肥的地区应考虑两次砂滤,并在砂滤设施中添加活性炭或麦饭石等以加强对微小颗粒的吸附;有条件的育苗场最好在车间外建有一大型蓄水池,先用消毒剂对水消毒(如用30克/平方米漂白粉,7天后可用水),然后再进入车间,这样有利于疾病的预防。

    在育苗池中添加海水小球藻(最好是自己培养的,浓缩海水小球藻效果差一些)。一是可保持一定透明度,有利于仔鱼开鳔;二是防止轮虫饥饿,有利于降低白化率;三是小球藻可抑制弧菌的繁殖,有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提高换水量并降低鱼苗密度。从受精卵的孵化到仔鱼开鳔一般很少换水,这有助于稳定水环境,提高开鳔率。但当仔鱼完成开鳔后应尽量提高换水量并及时分苗,降低鱼苗密度,尤其是当配合饵料转换完成、鱼苗摄食明显增大后更应如此。实践证明,换水量愈大、鱼苗密度愈低,发病率也愈低。

    当鱼苗摄食量增大后,应每天彻底吸污,及时清除粪便及残饵;每隔15天应倒池一次,这样有利于保持好的环境;每隔3天以1.2~1.5克/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一次一元二氧化氯,既可以消毒灭菌,又可以氧化池中过多的有机物,有利于保持优良水质。

    勤观察,一旦发现有个别鱼苗出现症状,首先应捞出病苗深埋,以防止传染,并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疗。白便症:以2.5~3克/立方米浓度全池泼洒一元二氧化氯,1小时后换水,每天一次;同时使用庆大霉素与恩诺沙星联合口服,口服量100毫克/千克鱼,根据鱼摄食情况,每日投1~2次药饵,连续投喂5~7天。腹水症:以磺胺嘧啶与庆大霉素交替药浴3小时以上,浓度为3~5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3天;同时使用氟甲砜霉素与磺胺嘧啶联合口服,口服量100毫克/千克鱼体重,根据鱼摄食情况,每日投1~2次药饵,连续投喂5~7天。在使用药物的同时应加强对育苗用水的预处理并结合倒池。

一、大菱鲆体色异常

  大菱鲆与其它比目鱼类一样,在人工育苗中常出现高比例的体色异常鱼,主要是有眼侧色素发育不良出现变白现象,称为“白化”。有时无眼侧出现黑褐色色素,称为“黑化”。两者有时同时发生,决定“白化”的发育阶段为仔鱼全长8mm-10mm左右。根据这几年的育苗工作经验,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换水量大,氧气充足,氨氮低,“白化”率也低;(2)饵料中的DHA、EPA含量高,“白化”率低,所以投喂轮虫和卤虫必须进行强化。

  二、大菱鲆鳔器官发育对育苗成活率的影响

  大菱鲆苗种培育比起牙鲆育苗成活率更低得多,从初孵仔鱼至30mm稚鱼,一般情况下,成活率5-10,成活率较多为10-15,成活率的高低除与卵子质量、饵料的数量、质量、水质条件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大菱鲆仔鱼的开鳔。我们在大菱鲆人工繁殖中发现,相当数量的死亡仔鱼,具有发育异常的鳔器官。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大菱鲆鳔器官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水温14℃以下,大菱鲆初孵仔鱼的消化管呈直管状,鳔原基本不能辨别。孵化后第2天鳔的形成开始,孵化后第5天,观察到鳔管,开口于贲门部;第8天鳔器官首先充气,至第19天大部分仔鱼鳔中充荡气体,气量最发达。

  1、仔鱼的变态与鳔器官的退化几乎同时进行。

  转化后第25天,鳔前端所气腺上皮细胞退化,只余腹部的气腺上皮,孵化第47天,气腺上皮完全消失,幼体开始营底栖生活。至第63天,鳔器官完全消失,幼鱼开始转入底栖生活。大菱鲆仔稚鱼发育正常的鳔器官通常比较小,在未充气的鳔器官中还发现有中等程度的炎症。

  鳔器官可以看作大菱鲆的仔稚鱼的脊柱和胃之间的一个气垫,提供一个既可以向背部,也可以向腹部的压力,确保仔鱼的正常发育。牙鲆,在其整个生活史中,鳔器官并不出现,其浮游仔鱼阶段较可早,大约在30日龄左右就可以营底栖生活。在40多日龄基本上全部转入底栖生活,比大菱鲆提早20多天。根据海产鱼类育苗生产实践上的观察及前人的研究结果,总结:(1)发育异常的鳔器官可导致仔稚鱼死亡,发育异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鳔不充气,二是鳔内无气体;(2)鳔充气过大,造成鳔的过度膨胀。鳔器官未充气的仔鱼比鳔器官充气的仔鱼需消耗更多能量才能捕捉到饵料,并且它们对应激反应更敏感,因此成活率将会降低。

  2、鳔器官的发育异常导致脊柱前弯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鳔的开腔率:

  (1)加强亲鱼的强化培育,提高卵子的质量

  (2)控制充气量

  (3)保证仔鱼的饵料质量

  (4)清除水表面的油膜   


                                                                                                              ——(中国鲆鲽网转)
已有 1 人评分金币 收起 理由
thinkpad + 3 好文章奖励!

总评分: 金币 + 3   查看全部评分

青春是人生的实验课,错也错的很值得。
kook    

904

主题

14

听众

5324

积分

五级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6-9 11:0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2049
    精华
    220
    经验
    5324 点
    金币
    1698 元
    注册时间
    2010-6-13

    社区QQ达人

    沙发
    发表于 2010-7-19 10:44:31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据了解,开膘、变态、沉底是育苗时最危险的三个时期。白化病和营养的关系最密切。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63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49
    精华
    0
    经验
    63 点
    金币
    106 元
    注册时间
    2012-4-26
    板凳
    发表于 2012-4-27 14:59:30 |只看该作者
    杂志招聘
    讲的很透彻!!
    水产前沿杂志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