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80
- UID
- 16
- 积分
- 1323
- 主题
- 235
- 帖子
- 239
- 精华
- 50
- 经验
- 1323 点
- 金币
- 1309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239
- 精华
- 50
- 经验
- 1323 点
- 金币
- 1309 元
- 注册时间
- 2010-5-26
|
本帖最后由 jeremy 于 2010-10-14 09:15 编辑
当前华南各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与预报
9月广东水产病害测报
□文/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9-10月病害发生情况预测
9-10月份我省气温、水温仍然较高,是水生动物生长的旺季,也是病原菌滋生的高峰期,台风、雷雨多,要做好防风、防洪。预测海、淡水养殖水生动物病害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养殖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链球菌病、指环虫、车轮虫病、对虾的白斑病、红病、桃拉病和不明病因病等病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应大力做好防治工作。
目前是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的高峰期,各罗非鱼养殖产区要加强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监测,提前做好防控措施,加强对渔农的培训和指导,防止出现流行和暴发。
二、建议采取的预防措施
链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1、减少投喂,出现链球菌病情时,减少饵料的投喂,尽量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因素和改善养殖环境。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保持池塘溶氧充足。
2、有条件的适当降低水温,可有助控制链球菌病的发生。
3、对病鱼、死鱼要及时捞出,按规范深埋,鱼池水未经消毒不能排放。
4、全池泼洒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用二氧化氯或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全池泼洒,可以杀死水体中的部分细菌。
5、内服抗生素只有在病害暴发的早期使用才有效,对发病严重的鱼,由于不吃饲料,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对于出口备案基地及无公害基地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注意,选用允许、符合出口标准要求的药物,以免造成药物残留。
由于不同地区、池塘、品种,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各地在选用药物防治时,最好请渔医诊断,在渔医的指导下用药。
9月广西水产病害测报
□文/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一、9-10月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9-10月份,危害养殖对虾的病害仍以桃拉病与白斑病为主,但其危害趋于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将较8月份略低;养殖贝类的病害危害将进一步缓解;而出血性败血症、溃疡病、链球菌病、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等细菌性病害还将继续危害养殖鱼类,其死亡率将较8月份略高;小瓜虫病将严重危害养殖鱼类,其他寄生虫病的危害将趋于缓和;白底板病、红底板病、腐皮病仍然危害养殖鳖类。
二、9-10月份水产养殖病害预防措施
1、调节水质,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是疾病防治的重要环节。9-10月,水温持续偏高导致水温高达30℃以上,养殖动物摄食减少,体质下降,容易感染病害;此时,应保持最深水位,同时每15-20天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一次,并及时清除残饵,改善养殖水体水质,预防各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2、科学投喂饲料,密切监测养殖水体的水温,在30℃以上时,降低饲料投喂量到正常投喂量的50-60%;同时,每15-20天拌饲料投喂稳定维生素C,每天一次,连喂3-5天,预防病害的发生。
3、精心管理,坚持每天巡查1次以上,及时清除残余饲料,注意观察养殖水质和养殖动物活动雨摄食情况,发现疑似染病动物,及时采送病样到实验室检测,以便对症治疗;减少操作,必须操作时要细心,操作后次日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消毒水体一次;台风或暴雨后消毒养殖水体及四周。
三、常见疾病防治
1、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病防治
每20天左右,每公斤鱼用0.3-0.4克青蒿末加1.5-2克稳定维生素C拌饲料投喂一次,每天一次,连喂2-3天,可有效预防。经确诊发生了小瓜虫病,将网箱提起、套袋(彩条布),用200-300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浸泡10-20分钟,每天1次,连用2天;同时,每公斤鱼用0.3-0.4克青蒿末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每次连喂5-7天。
2、溃疡病治疗
用硫醚沙星和聚维酮碘消毒(先泼硫醚沙星,30分钟后再泼聚维酮碘),每天一次,连泼2-3天;同时拌饲料内服盐酸沙拉沙星加稳定维生素C,每天一次,连喂5-7天。
最新鱼病分析
对罗非鱼病害防治的一些思考
□文/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胡大胜
今年以来,广东和海南两地的罗非鱼病害危害闹得沸沸扬扬,从4、5月的溃疡病,到7、8月的链球菌病,养殖户损失惨重。而作为邻居的广西,虽然罗非鱼病害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但相对来说,还算风平浪静,没有发生大规模病死鱼现象。分析个中原由,可能与各地的诊治方法不同有关。笔者认为:
一、病原体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能不能发病与流行危害,取决于养殖水体的质量和鱼本身的抗病力水平。就广西而言,危害罗非鱼的主要病原体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链球菌、丝囊霉菌等,这些病菌都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如果养殖水质保持得好、鱼类健康强壮,这些病菌就不会造成危害;如若养殖水质差、鱼类又处于亚健康状态,就极易感染病菌,导致鱼类发病,甚至流行危害。
二、不是研制那一种病菌疫苗或筛选出某种病菌的敏感药物就可以拯救罗非鱼养殖业。病害的流行危害因素有多种,其致病菌也有多种,而且各地的用药习惯和方法都不相同,耐药性也不一样,靠一、二种病菌疫苗或药物,是不可能彻底罗非鱼的所有病害的。
三、防治病害还得脚踏实地、一步步来做才行。
1、首先要通过实验室确诊。及时采送病样送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确诊和药敏试验结果来筛选敏感国标渔药,才能做到及时治疗。如果发病初期自己先用药治疗,疗效不佳时才采集病样送检,很有可能分离不到病菌,更做不了药敏试验,这样也就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疗。
2、其次要根据目检和镜检来判断水质状况及鱼的健康状况。病鱼鳃的病变直接反映了养殖水质状况,通过观察鳃的病变可以初步判断水质,再结合问诊来判断水质是否需要改良;而内脏器官的病变,也直接反映了鱼的健康状况,特别是肝脏的病变,还可反映出饲料的质量水平,若肝脏病变严重,有坏死、分区、出血等症状,说明饲料有问题。
3、综合防治,才能提高疗效。根据实验室确诊结果,采取外消内服的方法防治,选用一种消毒剂消毒水体,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并选择一种敏感国标渔药,添加一种中药制剂和稳定维生素C,拌饲料投喂,每天一次,一到二个疗程就可控制病情;同时,根据鳃和内脏器官检测结果,改良或者更换饲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根治。
高位池养虾如何防治偷死
□文/湛江市东海岛帮成水产技术服务中心 黄学军
中后期“偷死症”是一种对养殖影响很大的综合病症,主要原因在养殖中后期水质、底质严重污染,有害物质极度超标造成虾中毒所致。笔者最近走访了东海岛东简镇后海、崩塘、龙海天及东南的许多出现偷死症的虾池,发现大部份养殖户存在预防误区,治疗方向和治疗方法的错误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误区:
1、经常用大包底质改良剂(主要成份是沸石粉、聚合氯化铝、活性碳等吸附性物质),这种“底质改良剂”具很强吸附性,容易将水体有机质及氨氮、亚硝酸盐等吸附起来沉积在池底,表面上看水质变清爽,实质上是加重了池底污染,对偷死是雪上加霜;
2、过度依赖于内服白浊偷死药,而忽略了对水环境的治理,很多养殖户一停药就复发;
3、过度依赖硝化细菌去降解亚硝酸盐,实际上硝化细菌发挥作用需要大量耗氧,在后期池底氧不足情况下,很难发挥出作用,用量过大还会造成缺氧;
4、水浓时杀藻,杀藻可以减少一部份生物耗氧,虾暂时会吃料加快,但藻类少了,水体的净化能力也随之减弱,最终会造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积累,偷死会加剧。
预防:
应从治理养殖环境出发正确下药。建议放苗后,逐渐用分解型底质改良剂改底,释放池底有机质,转化为有益营养肥育藻类,达到稳水效果。中后期(30天开始)逐步用氧化型底质改良剂氧化池底,消除池底“氧债”,减少池底臭味及有害物质产生,并坚持用有机酸类解毒产品解毒,推迟偷死发病时间。
治疗:
如果已经发生偷死症,首先停料一至两天,减少氮源积累,然后按如下处理:
1、加大排污,排去底层水30-40公分,加入新水,减少部份有机质及老化藻类耗氧;
2、加强解毒增氧:有机酸类解毒剂连下三天,夜间下颗粒型增氧剂;
3、加强改底:氧化型与分解型底质改良剂交替改底,连下五天,以后每隔1-2天改底预防,坚持改底养成习惯;
4、如果虾惊跳,说明底层缺氧并伴有鳃病,呼吸困难,此时应配合治疗细菌性烂鳃(黄、黑鳃):
内服:“氟苯尼考粉+双黄连口服液+复合多维”连续3-4天;
外用:“氯制剂”或“碘制剂”按治疗用量连下两天,隔3-4天后补充微生物制剂。(本刊原创稿件,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
-
总评分: 金币 + 11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