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正在逐步到来,气温开始慢慢下降,水产养殖有的地区已经清塘完毕,而有的地区还有存塘鱼准备越冬,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大多数的鱼类就已经停食,进入休眠的状态,这时候不少养殖户就认为停食之后就可以不用管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越冬池塘也需要严格的管理,才能减少越冬期间以及来年开春的死亡。下面主要跟大家说说越冬期间水质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backcolor=rgba(0, 0, 0, 0.6)]编辑
水质过肥:水质过肥池塘有机质含量过高,底质氧化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会引起缺氧的情况。这样的池塘鱼还会容易发生气泡病,严重的会出现充血、尾鳍腐烂的现象。这类的症状往往是由于甲烷、氮气等有害气体过饱和引起的栓塞。应及时换水或者注入新书稀释,或者泼洒吸附增氧型底改加以调节。 水质过瘦:正常情况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以及机械增氧能够满足鱼类的需要,一旦封冰之后,增氧机械停用,再加上冰面透明性不好的情况下影响氧气的产生,就容易发生冰下缺氧浮头事故,鱼类上浮水面,还会导致鱼类冻伤诱发水霉病等。像这种水质应从附近池塘抽进肥水,晴好天气破冰施加部分速效肥,并注意及时开启增氧机。 池塘藻相差:低温期水体中的藻类新陈代谢周期慢,低温导致池塘中的物质和能力循环大幅度降低,池塘底泥中的氮、磷、钾等藻类营养物质很难释放出来,老的藻类死亡后,新的藻类缺乏影响很难生长替代。有益藻缺少会导致水体发黑、发暗,会大量生长角甲藻、小金毛藻等有毒藻类。可以通过底改和培藻的方法有效解决池塘藻相问题。 越冬期间水质容易出现问题,再加上越冬期间鱼的摄食很少或完全停食,体质会越来越差,同时由于长期栖息在蓄积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偏酸的池塘底部,鱼的免疫能力会大幅降低,这种鱼类在越冬后水温上升时更容易爆发大规模的烂身、水霉病等疾病,而且一加大投料就会大量死亡,导致开春后无法提高投饵率。所以越冬期间也要做好保健管理,维持鱼体体质健康。 可以定期使用胆汁酸,以保证鱼体越冬时期肝脏和肠道功能的完整,继续发挥肝脏和肠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消化的关键作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保证鱼体膘肥体健。同时促进肝脏排毒解毒,维持肝脏正常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详情联系15508610393,微信同号。 冬天的管理工作做不好,来年春天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一定要在冬季做好越冬管理,保证来年鱼类体质快速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