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80
- UID
- 124271
- 积分
- 2086
- 主题
- 1042
- 帖子
- 1044
- 精华
- 0
- 经验
- 2086 点
- 金币
- 650 元
- 注册时间
- 2021-2-26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044
- 精华
- 0
- 经验
- 2086 点
- 金币
- 650 元
- 注册时间
- 2021-2-26
|
本人是做水产养殖技术服务与产品销售的,想要了解更多水产养殖技术可以联系我:18660779672(18660779672)
大菱鲆自引进我国以来,已经成为北方沿海地区海水养鱼的一项特色产业,其养殖面积发展较快,伴随着养殖快速发展,一些疾病也随之而生,并且日渐严重,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中常见并且危害最大的疾病应是腹水病和肠炎病,针对这两种疾病到底该如何预防?
腹水病、肠炎病的主要症状
1、腹水病的主要特征
患病的鱼表现为腹部胀满,鱼的腹部像充满气的皮球,用手触摸时很硬,肛门红肿外翻,严重时有肠道溢出的症状,发病的鱼不集群、不摄食,解剖病鱼可发现肠壁发炎症状,肠道内积水严重,用力挤压腹部时有液体被挤出。
2、肠炎病的主要症状
患病的鱼主要表现为厌食、腹部干瘪,肛门处拖带粘稠状的黄色粪便条,清理养殖池时池底、管道壁以及池壁也可见黄色粪便条。解剖病鱼时可发现肠壁有炎症,肠道内有白色粘稠状粘液。
腹水病、肠炎病的发病机理
养殖户大多选用地下盐井水勾兑海水养殖大菱鲆,一方面夏季井水水温较低,正好适直接合大菱鲆的生长温度,冬季盐井水温度达60℃左右,加海水调至大菱鲆的适宜生长温度,节省了能源,减少了生产成本;
另外利用地下输井水养殖大菱鲆比单纯使用海水养殖发病率低,因为地下盐井水是经过一系列过滤后的有一定盐度的水,过滤后的盐水没有寄生虫和有害细菌。
大菱鲆的肠炎病是由大菱鲆弧菌和溶藻胶弧菌感染所引起,可当水质条件良好、摄食正常的优质餌料时很少发病,从长期的工厂化养殖大菱鲆观察发现,大菱鲆养殖过程中腹水病和肠炎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鱼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这时可导致鱼长时间摄食不好、体质变弱,改变了鱼的内分泌状况,使得原有的生理周期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养殖过程中的长时间观察发现,腹水病和肠炎病的发生之前都有过应激刺激,如夏季雨水过大导致的养殖用水浑浊、大小鱼苗倒池分池等刺激可导致鱼的摄食发生变化,长时间的摄食变化就导致了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生病害,经济损失较大,一般病鱼的死亡率达15%以上。
大菱鲆的工厂化养殖,鱼病预防工作尤其重要,因为养殖水体小、养殖密度大,一旦发病传播速度很快,在对多家养殖户的调查中发现,重视疾病预防的养殖户其养殖效益较高,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预防可以大大降低养殖病害的发生,预防所用成本也远远低于治病的成本。
1、减少应激反应对鱼的影响
在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的过程中,产生对鱼的应激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如育苗的分池倒池、养殖水体的浑浊、饵料的转换等等情况都有可能对鱼有刺激作用,一些短时间的刺激对鱼的应激反应影响不是很大,有时摄食有些影响,但较长时间、连续的刺激对养殖的大菱鲆影响较大,首先对其摄食有影响,较大和较长时间的摄食影响就
要特别注意腹水病和肠炎病的发生。
因为鱼在长时间不正常摄食的状态下
机体对病害的抵抗力是很弱的,并丑养殖环境的剧烈变化也很容易收到病菌的侵入,病菌往往通过伤口、鱼鰓、饵料等途径人侵鱼体,特别是当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时,如浑浊的带有泥沙的养殖用水。在平时的养殖中投餌量一般控制在七、八分饱,如果受到长时间的应激刺激时,就要合理控制投餌量,一般控制在四五分饱,这样对鱼体和养殖环境都有利。
2、肝肠一体防控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对比,中草药对大菱鲆的腹水病和肠炎病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由于中草药自身的特点,在鱼体内没有残留,因此对鱼类生长起到积极作用。
重视肠肝一体,做好肠道和肝脏的保健工作。拌料内服胆汁酸和杜仲叶提取物,胆汁酸是肠道的一个重要的化学屏障,胆汁酸可以通过和内毒素的结合阻止肠道对毒素的吸收,从而增强免疫力,同时配合杜仲叶提取物,杜仲叶里面的杜仲多糖可以促进肠道乳酸菌的生长、增值,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病菌生长,提高鱼体的抵抗力,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减少肠炎病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