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殖池塘底质管理(二)——底质与水质的相互作用

[复制链接]

65

主题

6

听众

134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69
精华
0
经验
134 点
金币
250 元
注册时间
2015-6-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2 12:3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6-5-12 10:57 编辑

养殖池塘底质管理(二)——底质与水质的相互作用原创 2015-08-02 李样红渔愉鱼


在养殖周期前,随着养殖水源水的注入和及养殖水与底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养殖水体从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底质浸出液”,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底质对水质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底质能透过泥水界面与养殖水体进行物质交流,从而影响水质。底质对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底质对水体肥度的影响

池塘底部的淤泥是养殖系统的有机物贮存库,淤泥中有机物的存在和分解也为池塘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了微生物的增长繁殖,同时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分解活动将底泥中的无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也在为浮游藻类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促进了池塘藻类的生长。池塘底部淤泥及底泥中的微生物是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在物质循环中扮演了分解者的角,促进了养殖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到了稳定水质和养殖生态系统的作用。

淤泥中含有腐殖质等胶体,由于胶体带电荷,因而对离子有吸附作用,吸附在胶体外围的离子也可以被其他离子交换而离开胶体,从而实现离子的代换吸收。淤泥中的胶体代换吸收,为水体的肥力提供了缓冲空间。

当水中的矿质元素离子浓度较低的时候,底质中的含有这些离子的无机盐可以通过泥水界面的物质交换直接进入养殖水体,直至两者之间的离子浓度达到平衡,这些营养盐有些可作为藻类生长的矿物质从而被利用,底泥和养殖水体之间的离子交换也为底泥对养殖水体的肥力补充提供了通道。



二、底质对养殖水体氮循环的影响。

在高密度养殖的过程中,由于大量饲料的投喂,水体中一般不缺氮,不需要额外施氮肥,沉积在池塘底部的含氮有机物的分解成为养殖水体中氮的的主要来源之一,含氮有机物被池塘底泥中的微生物分解,大多数情况下,由于饲料蛋白的缘故,这些有机物的C/N比的一般比值较小,有机物中氮很难被全部被微生物利用,分解过程中伴随着氮的矿化,产生的氨氮最终进入养殖水体,造成养殖水体中的氨氮超标,影响水生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由于底泥的通透性差以及微生物的活动,在泥水界面几厘米深度以下的底泥通常处于厌氧状态。如果底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得不到充足的氧,这些有机物就会进行厌氧分解,由于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底泥间隙水中的硝酸根离子将首先成为微生物分解活动中的电子受体,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或氨氮,成为养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一个潜在的来源。如果池塘底部泥水界面不能维持好氧条件,这些还原产物就会向养殖水体中扩散。



三、底质对养殖水体磷循环的影响。

在养殖水体中,残饵,施肥,水生动物的排泄及底泥的释放成为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水体中的磷除了浮游植物的利用之外,主要是被底泥中粘粒的吸附,腐殖酸的螯合以及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形成难溶磷酸盐沉淀于池底,由于底泥对水中有效磷的吸附,导致水体中的磷很重要的一部分沉积于池塘底部,退出了池塘的磷循环,造成水体中磷的缺乏。在鱼类的主要生长季节,由于饵料的投喂,水体中大多不缺碳和氮,磷逐渐成为水体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浮游藻类的自身机体的物质构成,浮游植物对水体中的碳,氮和磷是按比例吸收利用的,磷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藻类对其他元素的利用,不利于浮游藻类的生长,同时也在影响藻类的种群结构。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向养殖水体中补充磷肥,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和养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施用磷肥时,最好是用可溶性磷肥,以利于浮游藻类的吸收利用。



四、底质对养殖水体硫循环的影响。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养殖过程中沉积在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的分解(池塘建造在富含黄铁矿的酸性硫酸盐土壤以及水体中富含硫酸盐的情况除外),在池塘底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中的硫在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中将被氧化成硫酸,在厌氧条件下将以硫化氢的作为最终分解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在池塘底质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中,随着厌氧分解的进行和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不断地降低,硫酸根离子可作为微生物厌氧呼吸中氢受体,不断地被还原,直至产生硫化氢,通过底泥的间隙,最终进入养殖水体,影响水生动物健康。



五、底质对养殖水体pH的影响

在大多数高密度精养过程中,由于较高的投喂量,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会导致残饵和粪便在池塘底部的沉积。如果池塘底部的溶氧不足,沉积在池塘底部有机物得不到充足的氧进行好氧分解,转而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发酵,有机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类脂及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产生的有机酸等中间产物通过底泥的间隙渗透到养殖水体中,造成水体的pH值下降,由于是底部有机物厌氧发酵引起的水体PH值降低,使用生石灰只能暂时提高水体的pH值,过一段时间pH值会重新回到较低的水平。这种情况只有通过池塘底质改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未完待续)。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