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麟先生1915年10月29日出生,广东省南海县大沥人。1938年毕业于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39年在香港中国侨港渔民学校任教,旋随鱼类学家林书颜先生进香港水产研究所当研究生,1941年冬到农林部广西(桂平)鱼类养殖场工作,开始从事鱼类人工受精工作。 
钟麟在省高级水产学校排球队(前排左1)
1951年回广州任职于广东省海岛管理局,积极建议设立水产研究机构得到重视,1953年主持创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水产局水产研究所,为广东水产科学研究的奠基人和领路者之一。该所历经发展演变形成了当今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在我国渔业科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广东省立高级水产学校第一届毕业班留影(前排右 3 为钟麟)
建所之际,钟麟先生以丰富的专业经验和敏锐眼光,选定立项开展四大家鱼人工繁殖研究。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于1958年6月4日率先获得池养鲢、鳙鱼人工繁殖成功。这一渔业史上的创举,被国家列为我国科学研究重大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奖。1978年被授予“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5年至1981年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淡水养鱼培训班(广州)的主授,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传授淡水养鱼和家鱼人工繁殖原理和技术。1962年发表《白鲢的生长发育和人工繁殖》(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1965年出版《家鱼的生物学和人工繁殖》(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中国池塘养鱼》(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年出版《POND FISHERIES IN CHINA》(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并为《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广东淡水鱼类志》、《中国大百科全书》等重要编撰人。
生产实践
钟麟先生是新中国现代水产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历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政协广东省第二、三届常委,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常委、中央委员,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委水产组成员,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顾问,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委员,以及多种学术期刊的编委等。他一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我国水产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学识渊博、德高望重、高风亮节、垂范后人。
言传身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