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90
- UID
- 125
- 积分
- 5324
- 主题
- 904
- 帖子
- 2049
- 精华
- 220
- 经验
- 5324 点
- 金币
- 1698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13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3-6-9 11:01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帖子
- 2049
- 精华
- 220
- 经验
- 5324 点
- 金币
- 1698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13
|

抗生素后果全部由人来承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2006年曾在中国科技协会的支持下,做过一项名为“抗生素类药物滥用的公共安全问题研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每年生产抗生素21万吨,其中9.7万吨用于动物养殖。
9.7万吨几乎相当于当时国内抗生素生产量的一半。根据肖永红的调查,21万吨产量中,3万吨用于出口,剩下的人和动物几乎平分秋色。换句话说,国内的抗生素人吃一半,动物吃一半。
在接受《中国经贸聚焦》记者采访时,肖永红表示,2006年之后,他没有再做过调查,“不过从现在的情况下,并没有太大的好转,管理方面也没有严格的措施跟上。”
肖永红告诉记者,当时他们调查了5个省市自治区,数据调查非常困难,因为没有一个官方的机构来统计调查,不同的地方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也不一样,他们是利用综合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当时(养殖场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大的养殖场相对规范一点,个别的,特别是中小型的养殖场问题比较突出”。
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年人均使用抗生素138克,是美国的10倍。但兽用抗生素远比人用更多。
而饲养的动物最后都作为食物被人吃了,因此肖永红对记者指出,可以理解为,最后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抗生素全部都由人来承担了。
“在人类医学的历史上,抗生素是唯一可以把疾病根治的药物,没有第二种药物可以根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和进步。如果我们不好好用的话,就像世界卫生组织今年4月份发布的报告中所说的,将来这个药我们可能就没有办法再使用了,因为它失效了。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抗生素是杀菌的,它把细菌杀死了,就治愈了疾病。但长期使用的话,细菌就会产生抵抗力,再用的话就会失效。如果连这个药都无效的话,我们人感染细菌之后就会很麻烦。”
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疾病控制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杨先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抗生素并没有说一定不能用,但要限制使用,不能用得太多。“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有一个合理的问题和比例的问题。不允许把抗生素放在水里泼洒,只能喂投。”
添加毒药,没有办法的选择?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何为对记者表示,绝大多数抗生素是不允许在水产品里使用的,“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传说,但实际上,抗生素在饲料里添加得并不是很多,因为抗生素很贵,你说养鱼的人真的很喜欢用抗生素,我觉得不一定。”
何为告诉记者,实际上,抗生素很多是用在育苗的阶段,因为育苗的时候密度比较大,而且是在全人工状态下,没有自然的调节,所以,可能相对会用得比较多,但在养成上面用得并不多。
“抗生素在哺乳动物身上会比较明显,但对水产类不是非常有效,因为水产上的疾病不完全是细菌。”何为告诉记者,水产上的疾病一般分为三类——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即,原虫和寄生虫)。细菌只是其中的一类,对于病毒,抗生素则完全没有用,对于原虫类的疾病也没有用。
“因此,抗生素用得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但是有一点,在水产市场上,很容易查出来抗生素,那是因为在运输的时候会加,特别是长途运输的时候。”何为说,比如上海附近的水产品,以及江苏和浙江运到上海来的水产品基本都会添加一些抗生素,主要作用是在运输途中抑制细菌的繁殖,这样运到上海来的时候水产品的成活率会提高很多。
2006年11月,上海曾查出“毒多宝鱼”,全部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且呋喃唑酮代谢物最高检出值为1毫克/公斤左右;部分样品还分别检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禁用渔药残留。长期大量摄食,既会使人产生耐药性,也存在致癌可能。
何为告诉记者,事实上,当时多宝鱼里的呋喃类药物就是在运输的时候加的。“由于途中运输的时间毕竟不长,它加的量也很有限。到了卖鱼的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换水,基本也就很难查出来了。”
何为说,养桂鱼的时候会用药,但它用的不是抗生素,而是敌百虫、敌敌畏,这类药物是严禁使用的。“但从渔民的角度来讲,他不用这种东西就很难养得好。原生性的疾病很多,从水产品养殖来讲,我觉得倒是这一类的药才是真正让人担忧的。”
他告诉记者,像敌百虫这类杀原虫的药是挺毒的,渔民之所以会偷偷地使用,就是因为它有效。“现在也有所谓的安全药物,但从渔民的角度来讲,不但用量大,而且比较无效。”
在江浙沿海,养殖大闸蟹的胡晓梅也告诉记者,为了消毒杀菌,她会使用一种名叫“敌百虫”的药。“这种药技能治疗螃蟹生病,又能预防生病,还可以提高水质,因此常用。”
公开资料显示,敌百虫是高效、低毒及低残留的杀虫剂。对鱼体内外寄生的吸虫、线虫、棘头虫及危害鱼苗、鱼卵的枝角类、桡角类、蚌钩介幼虫和水蜈蚣等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但由于敌百虫在弱碱性条件下,可形成残毒性更大的敌敌畏,当PH值为8-10时,敌百虫转变成敌敌畏仅需半小时。
敌百虫的危害主要为:抑制胆碱酯酶,造成神经生理功能紊乱。出现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症状。急性中毒:短期内接触大量引起急性中毒。表现有头痛、头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瞳孔缩小、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多汗、肌束震颤等。重者出现肺水肿、脑水肿、昏迷、呼吸中枢麻痹。部分病例可有心、肝、肾损害。少数严重病例在意识恢复后数周或数月发生周围神经病。个别严重病例可发生迟发性猝死。可引起皮炎。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
生长激素使用令人忧
除偷偷使用抗生素外,《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养殖户也在悄悄使用激素类药物以促进虾蟹的生长。
在江苏启东东海镇,养殖扣蟹和蚂蝗的王伟忠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水质太差,成品蟹不好养,因此只能养点扣蟹。在扣蟹脱壳时,他会使用脱壳素,这样扣蟹在脱壳时就会快一些,也就更容易长大。王伟忠同时告诉记者,镇江、苏州、洪泽湖、安徽那里养螃蟹的都是到他们这里来收购扣蟹的。
养殖大闸蟹的胡晓梅也对记者表示,为了加速螃蟹的脱壳,她会使用脱壳素。“如果不用脱壳素的话,有时螃蟹的壳就脱不下来,那么就不容易长大,而且爪子还会环起来。”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杨先乐对记者明确表示,脱壳素是不允许使用的。“激素——如避孕药等——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使用的,更不允许在饲料里添加。
在浙江宁波郊区,甲鱼养殖场负责人郭明山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的甲鱼都是外塘放养的,至少要养4年,而大棚温室养殖的甲鱼如果使用激素的话,最多只要养1年就够了。
他同时告诉记者,很快就长起来的甲鱼养殖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杭州萧山那里。“我们外塘养殖每亩放两三千个苗,但他们至少要比我们多一倍,最少放五六千个苗。”
在杭州萧山郊区,某机械厂传达室左大爷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养的甲鱼都不是野生的,只要1年多点就能卖了。“因为我亲戚是养甲鱼的,所以我知道。我们这里是把甲鱼苗放到温室里养大,然后再放到大塘里面去养,温室里要放半年左右,大塘里也要养半年左右。一个塘大约有80平方米大小,有3200只甲鱼。”
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何为对记者表示,过去,养温室甲鱼的地方,去过10个人,起码有8个人是不敢再吃甲鱼的了。“甲鱼是肉食性的,比较凶猛,你把那么高的密度放在那么小的池子里面养,而且保持那么高的温度,它怎么会没有病?有了病怎么办?用药,用药之后就会有新的病出来,再用药,最后导致什么呢?前些年,温室里的甲鱼已经用到氰化物了,有些人已经把剧毒什么的全都用上去了。谁怎么还敢吃甲鱼?”
不过,何为也强调,现在他对甲鱼这个事情倒是不担心了,因为市场在变,温室甲鱼大家都不吃了,而且甲鱼现在市场上也不缺了,大家都吃野生甲鱼。“但真的有那么多野生甲鱼吗?没有。现在甲鱼的生产模式是怎么样的呢?小甲鱼可能会在温室里待一段时间,但等到能够正常生长的时候就不用在温室里面了,就会把它拿出来,因为大塘里养的甲鱼好卖。”
何为告诉记者,甲鱼的生长有个特点,很冷它不怕,不吃也不动;很热温度很高的时候,它又吃又动,会长;怕就怕十几度的时候,甲鱼会跑来跑去,但又不吃,所以越养越小。“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温室养甲鱼的现象。”
污染导致环境更恶劣的报复
在杭州萧山郊区甲鱼养殖场,记者看到周边工厂林立,不远处还有一家化工厂,以及一家砖头预制厂正在向外冒出滚滚黑烟。养殖场旁边有一条河,站在马路上能闻到明显的恶臭味,工厂和养殖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流里面。在离养殖场大约100米的垂直马路上,漫天尘土飞扬,甚至令人睁不开眼睛。记者看到,马路上广告牌的玻璃上已经积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广告上文字已经难以辨认。这样的环境着实令人担忧。
何为告诉记者,以前的甲鱼都是这么养出来的,“污染真正的危害,在于它使水产品的重金属超标。大部分水产品,特别是贝类,它会附集重金属的。现在我们水里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太普遍了。比如说,我们吃的牡蛎生蚝,它会有铜离子附集。”
何为说,化工污染,它对水产品是一个间接的作用,它使水产品负营养化,“它不是直接对甲鱼有污染,而是说在这样的环境里,水产品容易生病,生病了渔民肯定要去治,这又会产生一个恶性循环。”
何为说,池塘的产量就是这么大,拼命增加产量,短期内可能是有效的,但后面可能导致环境更恶劣的报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