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90
- UID
- 76
- 积分
- 6889
- 主题
- 443
- 帖子
- 1749
- 精华
- 25
- 经验
- 6889 点
- 金币
- 544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8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749
- 精华
- 25
- 经验
- 6889 点
- 金币
- 544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8
|
本帖最后由 蔓延 于 2011-8-26 15:48 编辑
几天前跟几个专家探讨混养的问题,聊的内容大概是下面这样:
现在大家都知道混养的成功率比精养要高,因为精养高密度易发病且发病了难治,基本搞不定了
结果大家就用四大家鱼,罗非鱼,河豚,塘诗跟虾一起养,台山去年是养得不错,今年情况没去年好
中山今年的河豚价后期估计要降,养的人太多了
但是这些鱼的品种并不能从最主要的地方解决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鱼的口太小,没法一次把病虾吃进去,而且总是吃一半剩下一半,没有把病源消灭干净
所以混养如果找到好的鱼,才可以真正降低发病甚至不发病。
有些好的模式大家也在想推广,但是有时候并不好推
比如说河豚和虾 这个在中山坦洲养得最多也最成功,但是为什么中山那边没人推广呢
跟一个当地政府的朋友聊过,他说河豚这个鱼虽然淡水养殖吃饲料基本没毒,但终究是有一点,怕出
事情。而且有很少部分人对这个这个鱼的毒性很敏感。所以那边的一些政府机构也不感太大推广,就让市场去考验。
河豚鱼在自然的海水中为什么会有毒?
曾经看过资料这么讲过
在海水中,一些藻类被河豚报食以后,会在他体内产生一种叫“雪哈毒素”好像,这种毒素就是他的毒性来源
但是引入到淡水中养殖以后,因为淡水中没有这样藻类,且让他吃饲料,所以就基本不产生这种毒素
这也就是河豚能够养殖的原因吧。
说得不知道对不对,大家拍砖!!! |
-
总评分: 经验 + 10
金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