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宝 于 2011-9-26 17:03 编辑
以下文章包含大量翔实的罗非鱼常识,但不代表本人完全赞同文章所有观点,并且尤其需要读者要自行判断文章中可能涉及商业利益的部分论述。
中国罗非鱼养殖的品种与模式
张文博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市沪城环路999号,201306)
摘 要:本文概述了中国罗非鱼的引进过程,罗非鱼全国和各省养殖的概况,分析了引进的原良种和国内培育的新品种,分别从按照投喂方式、养殖水体、养殖周期的角度总结了国内罗非鱼养殖的模式,并概述了罗非鱼混养和越冬的养殖技术。
关键词:罗非鱼,中国,养殖概况,养殖品种,养殖模式
1概述
罗非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种类数量达100多种,为广盐性热带鱼类。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因个体大、肉厚色白、质嫩刺少、富有弹性、细腻味美并略有甜味等优点,同时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丰富的钙、磷、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目前罗非鱼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人类六大主食品之一 。
养殖中,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物杂、饲料源广、抗逆性强、繁殖快、易养殖、产量高,又适合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池塘、网箱、水池、工厂化循环水等养殖等一系列优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6年在日本召开的《水产增养殖会议》上,向全世界推荐作为养殖对象鱼,之后,被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众多国家引进养殖,并引起国际养鱼业界的重视,目前,世界上罗非鱼的产量已是仅次于鲤鱼,居第二位。
在国际上,随着鳕鱼、鮭鱼、三文鱼的短缺,包括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在内,罗非鱼已被认为是可替代鳕鱼、鮭鱼的“白色三文鱼” 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中产阶层所青睐,并被喻为21世纪的鱼。
世界罗非鱼生产以捕捞和养殖两种方式进行。九十年代,世界罗非鱼养殖业迅速崛起,养殖产量开始逐渐超过捕捞产量。世界罗非鱼养殖主要品种是尼罗罗非鱼。与此同时,世界罗非鱼的加工与贸易,亦有比较快速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十几种罗非鱼,主要有中国、台湾、哥斯达黎加、印尼、厄瓜多尔、洪都拉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以色列等国。罗非鱼主要进口国为美国、澳大利亚,而欧盟、中东、日本、韩国,港澳也有一定的需求。
近年来罗非鱼养殖发展迅猛,2000年全世界罗非鱼养殖产量为13万t。同年中国大陆罗非鱼的产量达62.9万t,占世界养殖产量的一半以上。
全球罗非鱼产量2006年达到260万t,2007年比2006年略有增长,达到270万t,预计2008年将达到300万t。2006年我国罗非鱼产量达111万t,年均增长率超过10%。预计到2010年,世界养殖总产量将达到200万t,总产值将达到30亿美元,而中国大陆的养殖产量将占60%左右。同时,预计到2015年,全球罗非鱼养殖年产量将达380万t,并于2030年增加到800万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