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很多保苗厂家为了提高刺参产量,陆续开展升温保苗,目的是希望在寒冷的季节也让海参保持一个适宜生长的温度,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笔者就所接触到的冬季保苗厂家的遇到的一些情况,做个浅陋的分析与业内人士共享。 首先从经常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入手做一简单分析 肿嘴 这是最常遇到的,个人认为,在在这个特殊期(不是自然温),许多保苗厂为了节约成本,总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延长换水和倒池时间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性的方向,我们不能忘了升温的目的是什么。升温是为了让他长,如果不长,你三个月不换水又能如何,还不是一样没效益。大多数保苗厂在15天左右倒一次池(不代表全部),我首先给算一下,倒池后三天内参苗不在状态(部分厂家操作上的原因),从第十天上水质有所不好,摄食量又有所下降,生长速度开始下降,从第十二天开始参苗几乎不长,又过三天,开始倒池,又一循环开始。试问一下,前后除去六天,中间还剩几天呢,而且这六天还是要有成本投入的。实际参苗长的时间也是在7-9天上,这中间还不能有病参出现,如果有,又要用药折腾了,折腾对了还好,折腾不对,持续有化皮的,你说不闹心吗?但是往往肿嘴现象随之而来,继之而来吐肠现象也会发生,更有甚者吐肠、化皮。 总之笔者可把冬季保苗常规发病总结下两种: 1、倒池——药预防没起作用——萎缩——肿嘴——化皮 2、养成期——爬边——肿嘴萎缩——少量吐肠——化皮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其根本原因 1、水质恶化(水并不是靠药物能完全改善的,药物只是辅助) 2、不正确的管理操作造成。当然这个管理包括多方面,比如倒池的操作,产品的选择等等。。。。。就不一一而举了。 具体如何改善,由于各家有各家的情况,也没法给一个标准的模式,还是靠保苗厂自已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相信只要改掉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刺参会平稳健康快速的生长。 以上仅为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请勿采纳。 来源:网友水产疾病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