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80
- UID
- 61839
- 积分
- 67
- 主题
- 7
- 帖子
- 60
- 精华
- 0
- 经验
- 67 点
- 金币
- 107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2-25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60
- 精华
- 0
- 经验
- 67 点
- 金币
- 107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2-25
|
1、泥鳅养殖现状
泥鳅在野外分布广泛,数量多,但随着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泥鳅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由于人们对泥鳅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导致泥鳅的过度捕捞,致使我国天然野生泥鳅数量逐年下降。在养殖方面,没有规模化的商业养殖,仅仅依靠野生捕获,不仅不能满足人们对泥鳅的需求,而且还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发展规模化的泥鳅养殖势在必行。近年来伴随着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特种水产养殖业不断兴起,泥鳅又开始在国内外市场走俏,这为人工养殖泥鳅创造了巨大的商机。泥鳅养殖开始从小水体养殖向规模化生产发展,但发展速度不是很快,而天然的泥鳅资源因生活水域受到严重污染、农药的滥用,以及电力捕鱼的危害等因素影响,资源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其商品已不能满足目前国内外日益增长市场的需求。鉴于此,开展泥鳅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1]。
2、泥鳅生理特点分析
泥鳅的抗病能力强,食性杂,可以适应多种水域单独养殖、混合养殖,特别是在一些比较狭小的水域中也能够摄食生长;泥鳅养殖占地少,投资小,收效大,饲养技术简单;泥鳅有很强的适应性,少疾病,高成活率;泥鳅繁殖力强,方便运输,种苗及饲料比较容易解决;泥鳅的生长速度快,而且产量高,泥鳅从幼鱼到成鱼上市一般只需6个月左右;泥鳅养殖方式多样,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增加效益[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