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52741
- 积分
- 17
- 主题
- 2
- 帖子
- 14
- 精华
- 0
- 经验
- 17 点
- 金币
- 250 元
- 注册时间
- 2012-8-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4
- 精华
- 0
- 经验
- 17 点
- 金币
- 250 元
- 注册时间
- 2012-8-12
|
海鲈水霉病防治策略
海大集团养殖技术中心
2012年12月11日,珠海斗门东围养殖户池塘突发水霉病,导致死鱼1.5万斤,约占存塘量15~20%。(如图1)。养殖户采取拉网过塘措施(图2),导致原来池塘海鲈应激死亡一部分,过塘后依然感染水霉,三天后(12月14日)水霉病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图3),据了解,水霉病是海鲈池塘管理的重要风险点,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水霉病、如何预防及治疗是海鲈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下面主要从水霉的生物学特性、适宜繁殖条件、爆发原因等进行分析。
水霉营腐生生活,能分泌分解鱼组织的酶,使鱼体受刺激而急躁不安,行动失常,并大量分泌黏液。随着水霉的生长,病鱼患处腐烂加剧,且因负担过重,使其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极度消瘦,以致鱼体失去平衡而死亡。水霉菌感染初期,肉眼难以看到明显的病症,随着水霉菌在伤口处大量繁殖,便入侵上皮及真皮组织产生菌丝,与此同时向外生长形成外菌丝,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或黄色棉絮状菌丝(如图1f所示)。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一般而言,水霉菌在pH值4-11、水温5-30℃条件下均能生长繁殖,其适宜生长pH值范围是6-9,最适生长pH为7.2-7.4;最适温度范围13-18℃(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是爆发高峰期),28℃以上受到抑制。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李爱华等对海鲈的水霉病做过相关的研究,《花妒水霉病及其病原的初步研究》文中记录了山东省高青县水产试验场的水霉病发病,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这次花鲈水霉病发病总结有以下规律:海鲈病鱼先是出现因其它原因造成的病变,角膜变得混浊,然后此处开始有水霉感染。随着病情的发展,水霉感染的范围不断扩大,向眼睛四周及背鳍基部扩展,最后眼睛被厚厚的棉花状物所覆盖。李爱华等认为霉菌属于条件性的,在细菌或病毒感染之后的继发感染,有时候水温剧烈变化等应激因素造成鱼体免疫缺陷所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水霉病属于慢性病,不会造成养殖动物大批死亡,健康养殖动物也不易感染,但养殖动物一旦患病却不易恢复,规格小的患病养殖动物也容易发生死亡,尤其在水温转暖季节,还极有可能继发感染细菌性传染病,造成更大的死亡率。这次水霉病爆发,可以总结以下因素:1天气骤变,前段时间进行了换水,海鲈可能会被冻伤。2.换水后没有及时消毒,寄生虫感染后造成伤口,让水霉有机可乘,直到发现死鱼及岸边病鱼之后,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已经为时已晚。3.这几天晚上最低气温14摄氏度、中午18摄氏度,适合水霉大量繁殖。4.拉网过塘对海鲈应激大,死亡量剧增。5.水质氨氮偏高是诱导因素。(测得PH:7.9;氨氮0.9~1.2,亚硝酸盐:0.2)
综上所述,海鲈冬季水霉病的防治策略主要如下:
一、发病前预防:
1.冬季池塘水深大于2米,保持水温的稳定性,以免水温骤降造成鱼体冻伤。
2对于水质浑浊的池塘,用育藻膏,P肥等进行培藻,防治水质偏瘦(暖冬方案)。
3尽量少换水,如果有必要换水,换水后要尽快用温和性的药物进行消毒。(如聚维酮碘等碘制剂)
4减少人为的应激因素对鱼体的伤害,如换水、强刺激性物质杀虫、消毒等。
5.定期改底,海鲈养殖后期底部有机物积累较多,底质恶化。天气变化,风向变化(吹东风)则容易造成水环境恶化,如氨氮、亚硝酸盐升高。策略:一个星期为一周期使用201、202进行改底增氧。
6.冬季藻类光合作用弱,产氧能力低,应常开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5mg/L以上。(常备粒粒氧以应急)
二、发病初期治疗
发现海鲈出现水霉病的症状后,除了按照如上所示的做到六点预防之外,还需采取如下措施:
1.控料,投喂看情况而定,一般投喂正常投喂的50~70%,并内服海联科505或VC,提高机体免疫力。情况严重的池塘甚至要停料(停料则可泼洒维C)。
2控制、抑制水霉
2.1.海鲈是广盐性鱼类,可泼洒食盐:水深1m每亩用食盐0.5kg~1kg。看发病情况使用食盐量。
2.2每立方米水体用2g~3g亚甲基蓝全池泼洒,隔2天再泼洒1次。
2.3用0.2ppm~0.3ppm碘三氧或二氧化氯0.3ppm全池泼洒,连用2天~3天。
2.4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李爱华等对海鲈的水霉病做过相关的研究水霉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25mg/L的生石灰及0.7mg/L的硫酸铜,结果水霉病得到了控制。
3.如果水霉病爆发,且死亡量较大则采取过塘措施,尽量挽回损失!这次案例中的拉网过塘后,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拉网过塘并不可取,存在很大风险。总而言之,水霉病仍采取预防方式为主。
图1.ab:海鲈水霉病发病后抛弃河涌旁边的死鱼c:池塘岸边漂浮d:e:死鱼体表附着大量水霉f:或鱼背部、头部附着大量水霉菌体
图2.12月11日当天采取过塘措施.a:养殖户在拉网b:挖掘机在两口池塘中间挖开一条宽1米,深0.5-1米水深的水沟c:塘主在岸边查看拉网情况d:拉网成小部分后把中间塘基彻底挖开e:海鲈随着水流进入另一个池塘,进入的池塘水非常浑浊f:另一个池塘增氧机全开,拉网过程中有部分海鲈应激死亡。
图3.2012年12月14日早上水霉病情况.ab:原来池塘岸边死鱼严重,养殖户准备干塘cd:海鲈过塘后仍出现水霉病,死鱼情况依然存在,岸边新捞上来的死鱼100多斤ef:海鲈过塘后的水质浑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