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anyan 于 2013-1-15 11:56 编辑
由于目前国内鲍鱼养殖业中存在许多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尤其是种质退化。因此,借助于国外种质资源进行本地鲍种质改良,期待可以提高鲍苗种成活率,改良产品性状,提高企业利润。
通过澳洲水产业考察,感触全球水产市场的全新革命,了解水产业生产技术,市场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革新。 拜访昆士兰洲水产养殖场、塔斯马尼亚鲍鱼养殖场、塔斯马尼亚贝类养殖有限公司、塔斯马尼亚霍巴特Tassal虹鳟苗种繁育场以及Mures Finging 水产品加工企业等单位。
塔斯马尼亚鲍鱼养殖场:鲍鱼是澳大利亚的主要养殖品种,主要品种有4种。塔斯马尼亚现有鲍鱼养殖场5-6家,我们参观的塔斯马尼亚鲍鱼养殖场是一家最大的养殖场,主要养殖黑鲍,为台湾人合股投资,占地15公顷,共有200个左右15平方左右的水泥池, 8名职员包括技术人员,苗种年生产能力在500万粒以上,年商品鲍(7-8cm以上)生产量在10吨左右,整个过程采用流水养殖,除苗种期投喂培养微藻以外,全部采用配合饲料投喂,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药物,由于重视产地环境控制,养殖环境污染少、水质良好、密度控制合理,生产过程基本没有疾病发生,同时也保证了养殖成活率和产品的质量。 塔斯马尼亚贝类养殖有限公司:牡蛎是澳洲又一主要养殖品种,主要为来自日本的太平洋牡蛎和来自悉尼的本地牡蛎。参观的是塔斯马尼亚最大的牡蛎种苗繁殖公司,占地面积20亩,公司员工也只有8名,但自动化程度和苗种生产技术很高, 参观的育苗场除了用于水处理的沉淀池、少量玻璃缸桶孵化池和培养藻类的地躺式塑料薄膜袋外,几乎看不到大型的水池,饵料藻类培养采用流水式光反应器高密度培养,幼体培养在20L左右的玻璃缸柱内进行,采用地冲式高密度流水培养(带有藻类),幼体培育密度可高达100-500万颗/20L,藻类培养用水采用80度高温消毒冷却后使用,幼体培育用水全部经过超微滤膜过滤并消毒处理后使用,从而避免了生产过程病原生物和敌害生物的进入,保证育苗的顺利进行。目前公司生产的主要为单体太平洋牡蛎和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其中三倍体牡蛎占到40%,方法是采用四倍体牡蛎与正常二倍体交配、繁育获得,这两种苗种的生产技术已相当成熟,公司每年生产2亿左右的苗种用于供应塔斯马尼亚周边的牡蛎养殖户。
塔斯马尼亚霍巴特Tassal鲑鱼苗种繁育场:大西洋鲑鱼最早于1960年从加拿大引进,目前是澳大利亚的主要鱼类养殖品种,年产量在2.5万吨左右(世界产量150万吨)。塔斯马尼亚霍巴特Tassal鲑鱼苗种繁育场是一个新上的养殖项目,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由丹麦引进。参观时项目正在建设施工当中,根据项目负责介绍,本项目的实施主要是基于可持续养殖的需要,由于一方面随着气候的变化,水温不断升高,严重影响常规冷水性虹鳟鱼类的生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一方面可以人为控制升温变化,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用水和控制水质,减少环境污染,所有繁育用水将全部经过严格的沉淀、臭氧消毒、去氨氮、生物净化等处理,繁育用水将循环使用,每天只需添加2%的薪水,同时排放的污水并须经过净化处理并打到输送至6公里以外的牧场用于灌溉使用。项目占地面积,项目总投资1800万澳元,项目在实施前已通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和环境评估。为防止疾病传播,育苗场全部采用检疫和消毒的鱼卵进行生产,每个繁育池相对独立,养殖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苗种质量。 Mures Finging 水产品加工厂:澳大利亚水产加工企业均有自己完善畅通的原料供应和运输渠道,以确保来料的新鲜优质。地方政府给加工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并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养殖或捕捞的水产品原料在进厂之前均有严格的来源记录,包括进厂加工后,均有生产加工记录,以确保生产加工过程及原料的可追溯管理。
本次活动有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带队,并有专业翻译陪同。
详情咨询QQ:1752413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