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养殖模式之后,原有的养殖技术肯定不再适合新的养殖模式,养殖环境、销售市场甚至养殖户自身的技术水平,是否能否支撑这些改变,是行业必须共同探索的问题。 文/ 广东海大集团 叶啸川 罗然海 罗非鱼好养吗?笔者想曾经确实是这样的。然而,自2009年7月开始,链球菌病突然大暴发,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链球菌犹如暴风骤雨般,席 卷了所有广东罗非鱼养殖区域,之后暴发的链球菌病呈现多个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死亡的规格从鱼苗到现在各个规格通杀。 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为刺激消费,美国各大超市加大了罗非鱼产品的广告投入,而零售商为了尽可能不降低自身利润空间,只有压低采购价格。目前国内罗非鱼加工能力超过200万吨,但全年实际加工量仅50多万吨,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加工厂之间斗价格,抢订单,导致了罗非鱼价格持续走低。 除了链球菌外,罗非鱼过冬难也成为制约养殖户效益的重要因素,虽然专家们有很多良机妙策,但更多时候,人定胜不过天,我们总是能看到越冬季节和倒春寒造成的罗非鱼大面积死亡。 一、罗非鱼转养草鱼的三个问题 在此般环境下,部分优质养殖户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改变放养模式,将罗非鱼与草鱼混养或是精养草鱼,以此来降低养殖风险。此想法虽好,但绝不像口头上说的这么简单,那么,罗非转养草鱼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如何将技术挑战变成罗非鱼养户们的机遇? 1、
水质要求,不容忽视
广东大部分的罗非鱼养殖鱼塘都是立体的鱼鸭或是鱼猪混养模式,大量的猪粪与鸭粪排入鱼塘。以前罗非鱼可以消耗一部分粪便,但是如果转养草鱼或是草罗混养,大量的粪便会积蓄鱼塘中,且大部分客户没有调水的观念,水质恶化将非常严重。而草鱼养殖需要比较清爽的水质,因此这样的池塘条件能否支持养户养殖草鱼,或者说养殖户能否将这样的鱼塘水质管理好,将是制约罗非转养草鱼获取好效益的关键。
2、
技术水平,能否满足 罗非鱼刚从国外引进的时候,是非常好养的,对养户技术要求不高,只要将罗非鱼苗放下塘,不用消毒、杀虫,甚至不用饲料,利用猪粪、鸭粪等就能养出罗非鱼。 但随着各项养殖成本的增加,放养密度逐年上升,养殖环境越来越恶劣,疾病越来越多,养殖风险也是逐年上升。罗非鱼和草鱼相比较,显然草鱼养殖对水质要求和过程管理要高于罗非鱼,而养殖户一直养殖罗非鱼,突然改养草鱼或罗非鱼与草鱼混养,自身的技术水平能否满足这一需求呢? 3、
饲料选择,大有学问 草鱼属于植食性鱼类,罗非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食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当他们混养时,由于他们对食物和营养的要求各不一样,养户该如何去选择饲料呢?或者说养户哪个阶段投喂何种饲料,会让他们养殖风险小,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更高呢? 如果投喂高蛋白的罗非鱼膨化料,对草鱼的生长是否有影响,草鱼的肝胆能否负荷呢?类似这样的问题都是应该在选择饲料时考虑的。 总的来说,罗非鱼养殖区域转养草鱼思路非常好,也是养殖户的出路,但是在这条通往成功的大道上,以上3个问题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的。 二、部分地区罗非鱼失宠 肇庆高要市主养罗非鱼,但是随着近几年来,罗非鱼链球菌、过冬冻死鱼、价格低这三大问题的盛行,当地的罗非鱼养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到底还要不要罗非成为养户最纠结的一个问题,也是各大饲料厂家、饲料经销商所纠结的问题。 带着这个纠结的问题,我们奔向塘头,向养殖户询问今年对罗非鱼养殖的看法和今年的养殖计划。经过大量的市场拜访得出一下结果: 1、未暴发过链球菌的村落 60%左右的老板的看法还是一如既往的养殖罗非,没有多大的改变;25%左右的老板开始减少罗非鱼的放养密度,增加其他鱼类的放养(草鱼、斑点叉尾鮰、鲮鱼等);大概10%左右的老板选择放养大规格罗非苗,希望通过提早投喂,提早上市来避开罗非鱼链球菌病;5%左右的老板选择养殖其他品种来代替罗非鱼(草鱼、斑点叉尾鮰、鲮鱼等)。 2、暴发链球菌的村落 85%的罗非鱼养殖户选择降低罗非鱼的密度,增加其它鱼类(草鱼、叉尾、鲮鱼等)密度的办法来避开养殖风险;10%左右的养殖户选择投放大规格罗非苗,提早罗非鱼上市来避开链球菌病;5%左右的养殖户选择养殖其它品种(草鱼、鲮鱼、叉尾等)来代替罗非鱼。 针对上面的几种情况出现了几个主流的养殖模式: 1、往常一样养殖 罗非鱼放养密度维持在往年的水平,在大部分在1000-1800尾/亩之间,搭配草鱼、大头、白扁、鲫鱼等品种。 2、减少罗非鱼放养密度 罗非鱼密度一般由原来高于1000尾/亩的水平减到800尾/亩左右,增加其它鱼类的放养量,比如草鱼(200-500尾/亩)、叉尾、鲮鱼等。 3、放养大规格罗非苗 放养密度上稍微往下调,一般在1000-1500尾/亩,放养过冬苗,选择在7月底之前干塘,希望以此来避开链球菌。 4、改养其它品种 一般选择草鱼、斑点叉尾鮰、鲮鱼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