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55264
- 积分
- 6
- 主题
- 3
- 帖子
- 3
- 精华
- 0
- 经验
- 6 点
- 金币
- 30 元
- 注册时间
- 2013-6-3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3
- 精华
- 0
- 经验
- 6 点
- 金币
- 30 元
- 注册时间
- 2013-6-3
|
DB3201T 067-2004 大水面网围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水面网围养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态条件、围网设施、清野除害、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预防和捕捞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大水面网围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2001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065-2001 无公害食品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
NY/T 5293-2004 无公害食品 鲫鱼养殖技术规范
NY/T 5279-2004 无公害食品 团头鲂养殖技术规范
DB32/T 200-1999 团头鲂、草鱼、青鱼、鲤鱼配合饲料
168test.com/168检测技术网整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墙网
围网主体部分,由内外两层组成,两层墙网间距4m~5m,外层8号网,内层10号网;墙网上下纲均装双纲绳;下纲内侧铺设1.5m宽网,网下沿装置石笼。
3.2
隔网
安装在两层墙网的过道间,以将其隔成几段的网片。
3.3
倒檐网
为防止河蟹从围网上口沿逃逸的网片,呈倒檐状,宽度40㎝~50㎝。
3.4
石笼
装满石块的网袋,用于固定墙网底纲,防鱼蟹从底部逃逸的装置。
4 生态条件
4.1 水质
水质应符合NY 5051-2001的规定。
4.2 底质
底质应符合GB/T 18407.4-2001中3.1和3.3的规定。以粘土为好,有适量的植被根系固着层,底部平缓。
4.3 水文条件
常年水深≥1m,高水位季节水深≤3.5m。风浪较平缓,流速≤0.1m/s,远离航运主航道与进排水河口。
4.4 水草与底栖生物
水草:轮叶黑藻、苦草、黄丝草、眼子菜;底栖生物:螺、蚬、水蚯蚓。
5 网围设施
5.1 网围材料
3×3聚乙烯网线制成的网片,竹片,硬质塑料布,毛竹或木桩,瓜子片石子,铅丝,聚乙烯纲绳。
5.2 网目长度
1.5cm~3cm。
5.3 网围形状
因地制宜,采用椭圆形、亚圆形或长方形。
5.4 网围面积
6hm2~20hm2。
5.5 网围高度
一般应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m。
5.6 网围选址与建造
5.6.1 网围选址
水位涨落差大的水面,网围养蟹选址宜一侧靠岸或近岸,留有缓坡水岸带。
5.6.2 装置部件
a)围网:由墙网、隔网和倒檐网组成;
b) 石笼:与内墙网底纲连结在一起,每米石笼灌装石子6kg~7kg。石笼踩入预先开挖的底沟,埋入泥中20cm~30cm,并每隔4m~5m打竹、木脚桩(地锚),并入泥固定;
c) 毛竹桩和横杆:为墙网的支撑桩,桩高比最高水位高1m,底部插入泥中0.8m~1m。弱风浪带桩距3m~4m,强风浪带桩距1.5m~2m,风浪大的水域,两桩间再横连1~2根横杆加固。
5.6.3 建造流程
选址→确定面积→计算材料用量→建框架→网片拼装→石笼安装→留活门→挂网封口→踩纲下地桩。
6 清野除害
选择枯水季节,利用围网留有的活门,驱赶或围捕野杂鱼。采用电捕、地笼和丝网。
7 苗种放养
7.1 蟹种放养
7.1.1 蟹种质量
应符合NY/T 5065-2001中6.3.1的规定。
7.1.2 蟹种规格
以100只/kg~160只/kg为宜。
7.1. 放养密度
1500只/hm2~3000只/hm2。
7.1.4 蟹种消毒
经3%~4%食盐水溶液浸洗3min~5min。
7.1.5 放养时间
2月~4月。
7.2 鱼种放养
7.2.1 放养种类
以鲢鱼、鳙鱼、团头鲂、异育银鲫和草鱼为主。
7.2.2 鱼种质量
团头鲂苗种质量应符合 NY/T 5279-2004中4.2的规定;异育银鲫苗种质量应参照NY/T 5293-2004中4.2的规定执行;鲢鱼、鳙鱼和草鱼的苗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鳞鳍完整,无寄生虫。
7.2.3 鱼种规格
一般采用以下规格:鲢、鳙鱼300g/尾~500g/尾;团头鲂50g/尾~100g/尾;异育银鲫40g/尾~50 g/尾;草鱼500g/尾~1000g/尾。
7.2.4 放养时间
2月底之前放养结束。
7.2.5 放养密度
鲢、鳙1200尾/hm2~1500尾/hm2;团头鲂1300尾/hm2~1500尾/hm2;异育银鲫800尾/hm2~1100尾/hm2;草鱼200尾~300尾/hm2。
7.2.6 鱼种消毒
经3%的食盐水浸泡10min~20min。
8 饲养管理
8.1 饲养
8.1.1 饲料种类
a) 配合饲料:应符合GB 13078-2001、NY 5072-2001、DB32/T 200-1999的规定;
b) 植物性饲料:以玉米、小麦、豆饼、水草为主;
c) 动物性饲料:以螺蛳、河蚌、蚬、小杂鱼为主。
8.1.2 日投喂量
以天然饵料为主,在鱼、蟹生长旺盛季节,加投配合饲料,鱼每日投饲量为体重的5%,河蟹日投饲量为体重的3%~6%。
8.1.3 投喂方法
a) 定时投喂:每天一次,下午3时~4时;
b) 定位投喂:每间隔30m~50m设一投饲点;
c) 定质投喂:青、粗结合,确保新鲜适口,提倡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河蟹要求动物性饲料占60%,鱼类以植物性饲料与配合饲料为主。
d) 定量投喂:根据8.1.3条中规定的日投喂量计算投喂。
8.2 管理
8.2.1 巡网检查
每天结合投饲巡查网围一周,观察河蟹、鱼类摄食生长状况,并做好档案记录。
8.2.2 杂物清理
每周清除一次网围杂物,如飘浮物、腐败物等;同时定期检查底层水草生存状况,初夏后遇底部水草大批出现枯黄死亡,应及时刈割处理,防止败坏水质,防止底部缺氧。
8.2.3 防洪防逃
在两层网围与网隔之间设置地笼,每天上、下午检查地笼,查看是否有鱼、蟹进入。定期检查水下网围设施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汛期密切注意水位上涨,应及时增设防逃网与加固墙网的支撑物,及时捞取飘浮水草,以防墙网的水阻与压力过大。
8.2.4 抗旱移网
在水位大幅下降的季节,提前在湖库的低水位区构建御接的墙网,逐步转移养殖对象至相连的深水域。
9病害预防
9.1 防治原则
由于湖泊网围养殖的特殊性,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
9.2 定期预防
在生长季节,每隔15天药物预防一次。
9.3 食台消毒
采用漂白粉挂袋消毒。
10 捕捞收获
10.1 捕捞时间
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进行河蟹捕捞,11月下旬鱼类捕捞结束。
10.2 捕捞工具
以网簖,地笼为主,丝网为辅。
10.3 暂养上市
对于捕捞的河蟹,可采取网箱、小网围、池塘进行暂养,特别是对软壳蟹更应分开暂养。暂养时根据水温变化,调节水质,强化培育。对于捕捞的鱼类可以分检,进行网箱暂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