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62322
- 积分
- 29
- 主题
- 12
- 帖子
- 17
- 精华
- 0
- 经验
- 29 点
- 金币
- 209 元
- 注册时间
- 2015-1-17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7
- 精华
- 0
- 经验
- 29 点
- 金币
- 209 元
- 注册时间
- 2015-1-17
|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1-21 11:51 编辑
QQ904089224、网名:挑战者
盐都,大丰,射阳,兴化,高邮,金湖,宝应,江都等这几年来鲫鱼鳃出血病的发病率高,部份塘口高于60%到70%,部分死亡率高达90%以上。这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使许多不管精养还是混养池塘的养殖户都失去了养殖鲫鱼的信心。
腮出血病的主要症状是濒死鲫鱼离群独游或在池塘池边四周下风边,全身发黑,各鳍条末端发白,最典型特征为死亡的鲫鱼腮盖上有一红点。病鱼死亡后,鳃盖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常常伴随全身组织器官如鱼鳔、肌肉等处出血或充血;检查黑头,眼球突出。眼球与下颌,胸鳍基部点状充血,部份鱼有身体出血现像。病鱼捞出水面后,放在地上跳跃会发现腮部两边流血,或放在清澈水桶中很快水会变成血红色。黑头或病鱼解剖发现内脏粘连,肝脏严重充血,部份病鱼有黄色半透明腹水。肝脏糜烂,脾脏、肾脏肿大。肠道无食物。发生这种病毒性出血病病程长,常发生病在18到28度,30度以上少有发生。只会危害鲫鱼,不会传染其它鱼。
病原有关专家确诊为鲤鱼疱疹病毒ll型。
引起腮出血病毒性出血病的病源:
1、池塘底质:空塘清塘时不彻底,池塘底层带病毒与病菌。由于塘口面积大,淤泥堆放及清淤成本的问题,许多塘口多年不清淤,不晒塘,底泥淤积严重。底泥微生物厌氧呼吸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到水体中,造成了池塘水质变差,对底栖性鲫鱼产生毒性最为显著,同时引起池塘菌相、藻相失衡,降低了池塘生态缓冲性,鱼类容易产生应激而疾病暴发。(空塘清塘时应暴晒10天左右,当出现裂痕时应带水清塘,加大消毒剂量,带水杀病毒,病菌无死角)。
2、苗种的退化。银鲫鳃出血病跟鲫鱼种质退化也有关系,不少养殖户多年连续养殖一个品种导致种质退化,种质退化就会导致抗病性下降,发病率增加。异育银鲫作为方正银鲫和兴国红鲤的雌核发育的杂交子代,日前普遍存在鲫鱼的苗种原、良种引进不规范,世代不清,有些苗种繁育供应基地亲本引进后,经过种内多代繁殖后,优良性状、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的明显下降。同时,苗种的“准出”和“准入”检疫制度不健全,扩大了疾病的传播蔓延。(Q友为鱼而生:鳃出血可以通过垂直传播,也就是亲鱼直接传给后代的。病毒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流行期的鱼种及其它途径带来的,也就是说选苗种也很关键,苗种是养殖成败的第一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