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鱼病发生规律及治疗特点

[复制链接]

1628

主题

10

听众

36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财源享通
    2020-1-13 10:45
  • 签到天数: 9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2005
    精华
    1
    经验
    3639 点
    金币
    12893 元
    注册时间
    2014-1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7:56: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水产养殖的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高密度集约化已是养殖常态,伴随而来的各种水产病害也层出不穷,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呢?如何科学地防治呢?希望通过本文的讲述,给你的养殖带来帮助。

           1、 鱼病的分类属别及特点:
           水产养殖动物生存的位置总是在水面以下,而人不可能对水面以下看不见的鱼的健康情况时时观察,并作出准确判断。然而根据鱼病发病规律,当鱼被病菌感染出现带病个体时并不会有特殊的症状出现,而只有当病菌在鱼体内大量繁殖,并出现发病病症时才会被我们观察到。所以当我们观察到鱼群有不正常现象如吃食炸群、吃草不好、鱼到水面闹、黑头黑背甚至出现死鱼时,病症的发展往往已经到了发病的后期,所以患病鱼体一般治不好。但池塘中养殖对象作为一个群体,跟个体治疗不同,患病鱼体治不好不等于鱼病治不好。因为当我们发现死鱼时,池塘中养殖对象所处状态存在有五类。第一类是健康群体;第二类是易感群体;第三类是已感未发病群体;第四类是发病群体;第五类是病后恢复群体。我们用药治疗鱼病是救治第一、二、五类群体和第三类中的大多数。而第四类群体一般都会大部份死亡!

           2、 水产学病害发病规律:
           根据水产养殖病害学所述,水产养殖动物发病与否直接决定于环境、鱼体免疫力、病原菌数量三者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1所示意义为环境好(溶氧高、水质好、藻相菌相平衡、经常改底)则病原菌数量则不容易繁殖起来;反之则病原菌数量大量繁殖。另一方面,病原菌的数量多寡也反过来影响水质环境的好坏!
           图中2所示意义为鱼体免疫力强则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强;反之则容易被容易被病原菌侵袭。另一方面,病原菌的数量多寡也反过来影响同等免疫力鱼体的染病几率!
           图中3所示意义为环境好(溶氧高、水质好、藻相菌相平衡、经常改底)则可提高鱼体免疫力;反之则降低鱼体免疫力。另一方面,鱼体免疫力高低则决定了养殖水产动物对环境恶化刺激的抵抗能力!
           图中4所示意义为当环境、致病菌数量、鱼体免疫力都比较差时,水产养殖动物染病或已经呈现出发病症状(死鱼等)。当三者越差,4所占的范围会越大,养殖动物染病或发病的个体占整体养殖数量的比重会越大。反之亦然!
    疾病分析过程中有诱因、病因、死因三个概念。在疾病病因分析中很有帮助。带病个体(体内带有大量致病菌,只是和机体免疫力成动态平衡状态,没有出现发病症状、吃食、游动正常)在天气突变、下肥、加水、倒藻等因素刺激下,动态平衡被打破,出现发病症状。这些打破动态平衡的因素即为诱因;此后致病菌一直占上风直至发病鱼死亡。致病菌即为病因;而在发病鱼频临死亡时,缺氧、剧烈应激、剧毒药物均会导致大量频临死亡的病鱼大批量死亡。此时,刺激病鱼大批死亡的即为死因。

           3、鱼病病程
           鱼病病程分为潜伏期、发展期、爆发期(前期、高峰期、后期)、恢复期四个时期。前两个时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出现,非常不易观察;第3个时期出现大量死鱼,用药一般都在这个时段。而最佳的下药时段应是爆发期的后期和高峰期。如果在爆发期的前期用药极有可能因为发病规律导致用药后出现大量死鱼的现象;第四个阶段只需要加强营养恢复体质和维护良好水质即可。

           4、用药组合判断
           首先必须了解一个原则:急病急治、慢病慢治、重病轻多次、轻病综合治。这么理解?就是急性病如爆发性出血病等死亡大,病程短的病症用药时要开足药量甚至加大部分药物用量,迅速控制病情;而慢性病如死亡量小、肝肝胆综合症、大量腹水等病程长,带病体多,易反复。因此用药时按疗程用药,内服很关键。要用到一到两个疗程甚至更长;重病即发病个体很多,死亡时间很长且治疗多次仍不见效时,用药组合上就不能选择刺激性大的,应选择刺激性小、剂量轻,但多次用药来解决;轻微病症即几乎无死亡但鱼池不平稳,此时用药应综合判断症状,并虫、菌、水质调理综合性分析处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5、影响鱼体免疫力、环境、病原菌数量的因素罗列如下:
           A、 鱼体免疫力:食性转换、苗种种质、天气变化应激、养殖密度、营养状况、鱼体发育阶段、低溶氧、饵料营养品质等。
           B、 环境:投肥、残饵粪便、底质、用药、加水、天气剧烈变化、淹青等。
           C、 病原菌数量:寄生虫、烂鳃、食物破坏肠道粘膜、底质恶化、养殖密度、天气(长期阴雨或晴雨交替)、温度、有益菌数量等。





                                                                                                                                      转自中国水产渔药网

    http://milai168.taobao.com

    20

    主题

    5

    听众

    217

    积分

    二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欢迎
    2017-2-28 09:00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常住居民I

    帖子
    194
    精华
    0
    经验
    217 点
    金币
    719 元
    注册时间
    2014-10-28

    社区QQ达人

    沙发
    发表于 2015-8-24 15:39:08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学习了很好!
       测试盒电话:0543-3371249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