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美白对虾草鱼混养模式实例分享

[复制链接]

1628

主题

10

听众

36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财源享通
    2020-1-13 10:45
  • 签到天数: 9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2005
    精华
    1
    经验
    3639 点
    金币
    12892 元
    注册时间
    2014-1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6:41: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1-24 10:26 编辑

    南美白对虾草鱼混养模式实例分享


    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通过合理的投料策略和水质管理措施,虾塘生态系统更合理,虾病也得到控制,是一种较好的养殖模式。

    通过对广大养殖户的实地调查,把对虾与草鱼混养模式下养殖流程及管理要点描述如下:


    一、养殖情况简介
        1、池塘准备。早造虾养殖时,均会在春节前后进行晒塘处理,然后用60-80目的纱绢网过滤进水,进水后用茶麸杀灭野杂鱼、用含氯制剂消毒池水,然后肥水放苗。早造虾起捕时,一般不干塘,仅用电网捕虾,然后用拖网集中捕鱼。起捕后,用含氯制剂对水体进行消毒,随后使用有机酸或硫代硫酸钠解毒、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磷肥配合进行肥水,试水后即可放中造虾虾苗。
        2、放苗。早造虾在五月前后放虾苗,8月份捕虾,中造虾在8月至9月初放苗,约11月底捕虾,具体放养情况见下表1:
        3、放养操作。年底放养规格为1斤/尾左右的草鱼,第二年3-4月份放养虾苗,也可在虾苗下塘后再放养草鱼,对对虾的成活率影响不大。但是,先放养鱼类的池塘水质会更稳定,管理相对容易。
        4、投喂管理。早造虾养殖时,池塘中先放草鱼种的,水温上升即开始投喂鱼料,按草鱼体重计,投喂量为0.5%,投喂地点固定在池中间增氧机附近。放虾苗后,即改用鱼料喂鱼,投喂量为草鱼体重的1%左右。草鱼在虾苗之后放养的,一般放虾苗后的第二天,开始沿边用少量虾料喂虾;放养草鱼后,用鱼料喂鱼,然后依虾吃料情况,沿池边投喂虾料。
        一般地,早造虾历时30天、中造虾历时20天后,虾开始上料台摄食,便可提前一小时在池中固定地方用鸭料喂鱼,之后沿池边用虾料喂虾,根据料台的饲料情况适当增减虾料用量。当虾的规格达120尾/斤时,全部投喂虾料。养殖前期,控制虾吃完料的时间在2小时左右,后期控制在1小时左右。
        5、日常管理。约10天左右肥水一次,前期用鸭料与枯草芽孢杆菌浸泡后泼洒肥水,后期使用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制剂。一般混养塘较少发生重大病害,如果观察到虾有游塘现象,停料,直至看不到有虾游塘为止,混养的草鱼基本可以摄食病虾从而控制病害的蔓延。
        6、生长及起捕。早造虾一般120天左右达到40尾/斤,如果投喂不足或天气影响,最长需140天左右;中造虾一般80天即可达到此规格。在早造虾养殖周期内,混养2斤/尾左右的草鱼可达8斤/尾以上,2斤/尾的鳙鱼可达8斤/尾左右。起捕时,先用鸭料在池边一角或增氧机附近喂鱼,然后用电网捕虾,可以有效避免混养鱼类对捕虾的影响。


    二、对虾—草鱼混养模式的分析
        对虾—草鱼混养模式的养殖成功率较高,笔者认为其理论依据主要有如下几点:


        1、虾苗下塘前的水质更稳定。从早造虾养殖来看,一般在虾苗下塘前,池塘中已经放养草鱼和鳙鱼近三个月。由于池塘中鱼类代谢、活动的影响,可以维持水体的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水体中浮游生物、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的数量较为丰富。在这样一个稳定的系统中,各种生物分别占有特定的生态位,从而可以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各种资源,水体中的营养结构合理、物质转换分解和再生较为顺畅,这对于水体的稳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中造虾养殖时,池塘一般不干塘,仅在早造虾和混养的鱼类起捕后,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过程中,要避免水体藻类过多被杀灭引起倒藻和水变,因此在实际处理时,养殖户对于消毒剂的使用量控制极为严格,使用后不能造成藻类大量死亡,而且在消毒过后及时施用磷肥和生物肥重新培藻,并足量增氧,以便水质及时恢复。在进行消毒处理时,池塘中的部分鱼类可作为指示生物来判断水质的变化是否过于剧烈。
        综合早造虾和中造虾养殖时的实际情况,在虾苗下塘时,池塘水体中放养的鱼类及各生物之间在结构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尤其是物质、能量转化更为合理、顺畅,使得虾苗下塘前水质较为稳定,而且水体中生态系统构成复杂、缓冲能力较强,受不良气候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提高虾苗下塘后的成活率,简化了后期的养殖管理。

        2、养殖过程中生态系统更合理。池塘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池塘养殖的对虾和鱼类品种如何搭配,是影响水体内各物质间转化、补偿的重要因素。只有保障池塘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更接近,才能使水体中物质的储存量更稳定,这样,在受天气等因素干扰时,才可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状态。一般,对虾精养池塘中,养殖前期基本通过施肥来提供对虾的基础饵料,在养殖中后期,如果池中生物链上各品种配比不合理,大量的残饵和有机碎屑会引起水质恶化。池塘中混养草鱼、鳙鱼后,可促进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动态平衡及生长更替,使各生态元在池塘内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协调的状态。
        混养的草鱼通过投喂鸭料,其大量的粪便和排泄物为藻类等提供了繁盛的物质基础,加上周期性施用肥料来平衡N、P比例,可以使优势浮游生物种群稳定不衰。在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发育依靠残饵和鱼虾粪便的分解提供无机盐,在光合作用下制成有机物,而浮游植物是浮游动物的饵料,浮游动物是鳙鱼的饵料,循环往复,使物质在循环过程中得到多层次分级合理利用。一方面可以保障水体物质循环,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池塘的鱼产量,提高效益。


        3、放养草鱼有利于虾病的控制。草鱼能摄食患病的虾,可以抑制虾病的蔓延,一般如果发现有对虾开始游塘,停止喂鱼料和虾料,便可控制病情,不至于造成严重的损失。


        4、鳙鱼对水质的调节能力较强。浮游生物作为池塘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对水质调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又是水质好坏的指标。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滤食性动物的摄食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混养池塘中放养的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腐屑,可以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促进浮游植物小型化。
        在鳙鱼的食性中,有机腐屑和细菌共占50%左右,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共占35%-48%;其食性顺序是有机腐屑,其次为浮游动物,再次为细菌和浮游植物。草鱼的粪便及死亡的植物上聚集了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分泌对鱼类食物消化起积极作用的纤维素酶,被鳙鱼摄食后,可以促进对浮游植物的消化吸收。鳙鱼本身对食物没有主动的选择性,主要受其鳃耙结构的影响。除少数蓝藻、裸藻不易消化外,其它藻类均可被鳙鱼直接或间接摄食。
        池塘中,引发疾病和水质恶化的异养细菌,一般集中于池塘底部淤泥和悬浮有机物的表面,鳙鱼通过滤食,可以大量摄食有机腐屑,减少水体悬浮有机物的量,可以减少此类细菌的生物量,减少对虾疾病的暴发。


        5、投喂管理对水质的影响。此混养模式下,投喂管理很独特。池塘中先放养鱼类,并及时喂料,可以维系水体中“鱼—藻—菌”的生态平衡,给虾苗下塘后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另外,在养殖过程中,每天投喂鸭料,给池塘中提供了一定的有机物输入,可以维持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生长所需的营养,使生物量及生物组成维持在一个适宜水平。通过物质的循环转化,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处于动态更替状况,更利于水质的稳定。
        常规的对虾精养过程中,前期通过施用肥料来肥水,一般7-15天左右使用一次,每次使用后对于水质的判断仅是通过水色、透明度等相关指标来确定,养殖户很难去判断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更替及生物量状况,无法获知准确的补肥时间,无法把握适宜的施肥用量。如果施肥过量,有可能造成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从而造成藻类更快、更同步地衰老死亡,引起水质恶化。
        在此混养模式下,养殖户投放鱼料的本意是去喂鱼、喂虾,但鱼料蛋白含量较低,耐水性较差,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物的形式输入池塘,加上混养的鱼类摄食鸭料后利用率较低,大部分通过残饵、粪便等融入水体之中,通过生物分解后被浮游植物利用。这样,相当于每天定期地向水体中输入有机肥料,给浮游生物提供了衡定的营养来源,可以更好地控制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及新老更替状况,从而更好地维持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6、使用无机肥及生物制剂保持水质稳定。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依据水质状况,间断性使用磷肥、有机肥、芽胞杆菌、光合细菌等,这对于补充水体的营养元素、增加水体中分解有机物的细菌的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微山湖区域对虾—草鱼混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虾苗质量下降、放养密度逐年增加。,鱼虾混养模式的养殖管理相对简单,前几年,普通苗的养殖成功率也很高,因此,养殖户对于优质苗的需求并不大,所用虾苗全部是当地苗场淡化的普通苗。近年来,养殖的高成功率使得当地的对虾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用户对苗的需求增长很快,造成了苗的供应紧张,间接地导致了淡化苗的质量下降。虾苗放养的成活率约在50%左右,造成了用户对虾苗成活率的信心不足,放养密度有增加的趋势。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养殖管理的难度会急剧加大,可能会影响其养殖成功率。

        从理论上来讲,混养池塘的草鱼、虾、鳙鱼三种养殖对象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应有一个相对应的合理配比,广海镇的广大养殖户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找到了这三者之间较为合理的放养密度,如果不断增加虾的放养密度,可能会打破鱼、虾和水体生物的平衡状况,从而造成如对虾精养塘同样的问题:水质管理难度大、水质难以稳定、易发生水变,从而引发虾病等。
        混养池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各生物及养殖对象的相互影响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广大养殖户在虾苗质量无法保障,没法保障其成活率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地增加放


    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调查
        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维持水体中生态平衡,极大避免虾病发生,虽不是高产,但稳产,且每年每亩纯利润保持在5000-7000元之间,年年如此,效益可观。
        微山湖王老板拥有400余亩虾塘,2011年采用精养南美白对虾的模式累遭失败,亏损严重。自2012年起,该养殖户选用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模式,连年取得成功,每年纯利润均在200余万元,并计划于2015年再扩大500亩养殖面积。这种养殖模式成功率高,经济效益好,对许多精养南美白对虾常遭失败的虾农有极大的借鉴作用。为此,特调查整理其经验如下,供业内参考。
    一、池塘基本条件
        池塘面积6-10亩不等,水深1.5米左右,池塘底质为泥底。
    二、养殖管理
        除做好养殖时南美白对虾的常规管理工作外,重点关注如下工作:
        1、改良底质
        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土,水质的变坏,往往由底质引起。该虾农十分重视底质的改良工作。放养虾苗前,首先做好池底清淤工作,通常用推土机将池塘表层3-5厘米淤泥清除,每亩成本200元左右;养殖期间,也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分解池底有机物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为对虾提供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
        2、培养基础饵料生物
        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又叫肥水。肥水是养殖对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肥水具有增加氧气、节约饵料、防病和维持水体生态平衡作用。放养虾苗前,通过施肥和投放微生物制剂,使水色呈黄褐色或绿色,透明度保持在20-40厘米。
        3、苗种放养
        (1)虾苗标粗:虾苗标粗,即将虾苗场买回的虾苗放在设定好的虾塘集中养殖,使虾苗达到每公斤8000-10000尾规格。标粗时间因季节而定,一般标粗15-20天。
        (2)虾苗密度:每亩放标粗苗3万尾左右。
        (3)鱼苗密度:草鱼苗为每亩放70尾,体重为250克/尾左右。放鱼苗时间一般是放养虾苗后第15天左右。
        4、饲料投喂
        (1)虾料投喂:虾料开始投喂时间,从虾苗开始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开始。方法:放苗后在每个池塘设1-2个饲料台,开始用少许饲料 ——以一汤匙量为宜,放在饲料台内。如果这些饲料被虾吃光,次日即开始投饲料。如果饲料未被吃光,应用相同方法,继续试验,直至虾开始摄食饲料台内饲料,才停止试验。虾开始摄食饲料后,而鱼苗又已放下塘,则在投完鱼饲料后1小时才投喂虾饲料,如此可避免鱼吃虾料,造成浪费。虾料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是早上6时和下午5时。
        (2)鱼料投喂:鱼料在放鱼苗后第二天即开始投饲料,以鱼吃饱为宜,一般投喂鱼料量是鱼体重的3%左右为宜,每天2次。
        5、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最特别的优点是可以一池水养几茬虾,即全年养殖都是第一茬池水,养殖全过程采用全封闭模式。调节水质主要是使用微生物制剂、沸石粉和增氧剂。每天都是用测氧仪、各种水质测定仪测定水质状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放心养虾。
    三、收虾
        当虾养殖到每公斤120尾左右时,随时都作好卖虾的工作。
        卖虾前先用大网目的鱼网,将鱼捕到塘角或塘边预先安装好的网箱内暂养。当虾卖完后,把鱼放入塘内,并用15ppm左右的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这时池水仍是原来养虾池水,水色和透明度都符合养虾标准,随时都可以把已标粗好的虾苗投入塘内养殖。当然在这段时间内,把卖虾、标粗和放苗各项工作统筹安排,以提高虾塘利用率,提高养殖效益。
    四、结语
        1、对虾养殖是高风险产业,其最大特点是容易发病,而一旦发病,又不容易治愈。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改变了纯养的养殖环境,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极大的避免虾病的发生,这对于一些纯养南美白对虾的虾农来说,有借鉴作用。
        2、此混养模式表明,虽不是高产,但稳产,而且每年每亩纯利润保持在5000-7000元之间,年年如此。从长远利益考虑,该模式是虾农养虾致富的正确道路。
        3、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模式除做好底质改良、水质处理、种苗放养和饲料投喂等各项工作外,该虾农树立科学养虾的思想,花2500元左右购买一部测氧仪及其它水质监测仪器,每天定时测定虾塘水质状况,这也是该虾农连年取得养虾成功的经验之一。广大虾农也可效仿,购买测氧仪等水质测量仪器,每天监测池塘水质状况,确保养虾成功。

    http://milai168.taobao.com

    8

    主题

    8

    听众

    150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141
    精华
    0
    经验
    150 点
    金币
    1811 元
    注册时间
    2015-10-21
    沙发
    发表于 2015-10-25 21:59:55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