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
- UID
- 74830
- 积分
- 13
- 主题
- 1
- 帖子
- 12
- 精华
- 0
- 经验
- 13 点
- 金币
- 161 元
- 注册时间
- 2016-4-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2
- 精华
- 0
- 经验
- 13 点
- 金币
- 161 元
- 注册时间
- 2016-4-12
|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不断变化,根据养殖时间和水体变化情况,我们可将养殖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1、对虾养殖前期
一般来说,从对虾放苗到长成4-5cm幼虾的这段时期,称为前期,一般早茬虾(生长水温为18-23℃)需要40-50天,中茬虾(生长水温为25-30℃)需要30-40天。在这一养殖时期,饲料投喂量少,对水质没有较大的污染,需要前期施放肥水宝来维持水色。水体藻类和细菌的关系是主要关系,藻类是决定因素。当虾苗生长到15-30,水质问题也随之出现,当残余饲料和粪便累积够多,有益菌分解能力已经趋于饱和,一旦天气突变,藻类和有益菌的种群和数量与有害菌和有害藻就会失衡,水质会慢慢恶化,引发疾病,特别是肠炎、白便,EMS等。
2、对虾养殖中期
对虾从4-5厘米生长到9-10cm的这段时期,称为中期,一般需要时间40-50天。这个时期投喂量逐渐增大,水体受到的污染程度逐步加剧,水质因子也在迅速变化。对虾生长迅速,藻相、细菌种类更替,藻、菌互相影响,处于波动期。过量的投喂或者生态系统失衡会导致对虾疾病发作,特别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空肠空胃等疾病。
3、对虾养殖后期
对虾从9-10cm生长到12-13cm的这段时期,称为后期,这一时期的投喂料量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氮污染严重,COD较大,底脏(死藻、菌团,残余饲料、粪便)、这些物质被微生物分解和氧化消耗掉水体大部分溶氧,最终导致氨氮和亚硝酸盐非常高,造成对虾生长缓慢,养殖周期变长,耗料高,偷死,如果出现天气转变等不可控的环境应激疾病就爆发了。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