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拼命花钱往虾塘里面扔,这是要对虾长还是要虾命?!

[复制链接]

1628

主题

10

听众

36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财源享通
    2020-1-13 10:45
  • 签到天数: 9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2005
    精华
    1
    经验
    3639 点
    金币
    12893 元
    注册时间
    2014-1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7:51: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前几期的虾聊,谈到虾料粗蛋白高低及虾料中低效、无效蛋白的问题,虾料的低效、无效蛋白不仅不利用虾的吸收消化,还会加大对虾的消化压力甚至会对虾的消化系统造成损伤,而且利用不了的蛋白还会转化成为养殖水体里面的“氮”源,很有可能会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底质污染。

      按照虾料粗蛋白含量40%计算、南美白对虾蛋白含量为18.71%(《南美白对虾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张高静等2013),按照亩产1000斤虾、饵料系数1.2计算,养殖南美白对虾对虾料粗蛋白的大致利用率:(1000×18.71%)/(1000×1.2×40%)≈38.98%,如果减去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摄食藻类、浮游动物等天然饵料所增长的对虾粗蛋白总量,再减去虾苗自身的粗蛋白总量再计算,那么养殖南美白对虾对于虾料粗蛋白的利用率将远远<38.98%。也就是说,我们投喂虾料的粗蛋白只有不到4成左右被虾吸收利用转化为虾的粗蛋白,剩下6成多粗蛋白会以各种形式存在池塘水体和土样中,那么一造虾下来,除去虾的粗蛋白含“氮”量,每亩池塘水体土壤的“氮”(粗蛋白和“氮”的换算系数为6.25)因为投料增加的总量约为:(1000×1.2×40%÷6.25)×(1-38.98%)≈46.86斤。

      每亩水体、土壤中增加46.86斤的氮是什么概念?可能很多人对此并没有直观的概念,我们不妨用一个另类的计算方式来做个直观的对比:

      每亩46.86斤“氮”含量换算为毫克/升:(46.86×500×1000)/(667×1000)=35.13毫克/升。

      按照水质指标氨氮常见的测试盒最高峰值1.5毫克/升来看,(1.5×14÷17)/35.13≈3.52%,也就是说只要每亩池塘中因为投料增加的“氮”其中只要3.52%以“氨氮”的形式存在,池塘水体中的氨氮就超过测试盒的最高峰值1.5毫克/升;

      按照水质指标亚硝酸盐常见的测试盒最高峰值0.3毫克/升来看(亚硝酸盐以分子量69的亚硝酸钠为例计算),(0.3×14÷69)/35.13≈0.17%,也就是说只要每亩池塘中因为投料增加的“氮”其中0.17%以“亚硝酸盐”的形式存在,池塘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就超过测试盒的最高峰值0.3毫克/升。

      当然,以上的计算仅仅是为了给大家做一个直观的粗略参考,如果是产量高或料比偏高的池塘,得出的数据更夸张。当然了,在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影响氮收支平衡(氮的输入输出)的因素:列一组数据供大家参考:

      Paez(1999)对精养虾池的氮、磷进行了估算,氮输入主要包括饵料、换水输入、肥料、放养幼虾和其他,各部分占但总输出的比例分别为 55.9%、24.6%、19.5%、小于 0.1%和其他。氮输出包括底泥沉积、换水输出、成虾收获、氨挥发和浮游生物同化,其中底泥沉淀为未知值为 0,其余各组分分别占系统总氮输出的 11.2%、22.7%、65.7%和0.4%。

      此外,氨氮、亚硝酸盐是“氮”的不同存在形式,“氮循环”涉及到藻类、微生物、氧化还原、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溶解、沉淀、逸出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参阅之前涉及氨氮和亚硝酸盐等环节的《虾工虾聊》,在这里就不再敖述发散。

      为什么我们的池塘藻类会越来越旺盛、透明度越来越低?养殖水体为什么易起水华、蓝藻?池塘越来越容易老化?为什么氨氮、亚硝酸盐不知不觉就飙高甚至失控?

      了解这些最基础的原理,也许并不会给我们带来直接、明确的答案,但在大方向上会为我们带来一定的指引。或许我们就不会在肥水时一味追求肥得快、肥得浓而下大量的肥(特别是无机肥“氮”)。同样的道理,饲料也并非喂得越多越好!往往我们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一边拼命花钱往池塘里面投入产品,一边拼命花钱去处理我们投进池塘产品所带来的问题。借用一句台词:投进去虾塘的东西,始终都是要还的,或许是虾以肌肉还给你,或许是虾以性命来还给你……




                                                                                                                                      转自中国水产门户网
    http://milai168.taobao.com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