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935
- 积分
- 20185
- 主题
- 1143
- 帖子
- 5112
- 精华
- 21
- 经验
- 20185 点
- 金币
- 14839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2-27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4-10-22 08:04 |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帖子
- 5112
- 精华
- 21
- 经验
- 20185 点
- 金币
- 14839 元
- 注册时间
- 2010-12-27
|
2008年,笔者利用塑料大棚及地下海水进行刺参养殖试验,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一)试验条件 一个养殖大菱鲆的车间,共40个池子,池子规格为6米x 7米,水深0.5米。棚顶内用加厚塑料薄膜封顶,外层用毡子封顶,保温遮光,使室内完全黑暗。试验用的供水设备是原来养殖大菱鲆的设备,水源为地下海水,经曝晒后入池。共用深水水井5眼,井深平均26米,总出水量100立方米/小时,抽取的地下海水水质清澈,无污染,理化因子常年稳定。水温14.5—18.5℃,盐度27~31,pH值7.4-8.0。
(二)试验方法
1.刺参苗放养前的准备。(1)养殖池消毒。对使用养殖刺参的养鱼池进行反复冲刷后,用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全池泼洒,池底留水20厘米浸泡30分钟,用干净水冲净余药,摆好消毒过的气泡石。(2)附着基摆放。用的附着基为直径50厘米的塑料大盆,每个池子放30个,平均1.4个/平方米,塑料大盆均匀地倒扣在池底。塑料大盆的盆底和周围都钻出直径6厘米的圆洞多个,以便于刺参出入。塑料大盆事先经浸泡、消毒处理。放苗时用了5个池子,后期用了34个池子。
2.刺参苗的选购、运输与暂养。(1)刺参苗的选购。应选择肉眼观察体表无损伤、干净、肉刺完整且坚挺细而高、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管足附着力强。(2)刺参苗的运输。购买的刺参苗为离本场20多千米的一当地育苗场,运输采用干法运输。刺参苗出池沥水后,放于泡沫箱中,每箱装参苗20千克,220千克苗共装11箱,装入车内,从装苗到放苗的间隔时间为5小时,成活率几乎100%。(3)刺参苗的投放。刺参苗运回后,池内提前加水,水温15.5℃,海水盐度为29,将刺参苗均匀地撒放到附着基上。共放养于5个池子中进行养成,与购苗地的水温差为1℃,盐度差为2。
3.养成管理。(1)保持合理的密度。随着刺参个体的不断生长、体重的不断增加,要不断稀疏,保持每池刺参重前期不超过70千克,后期不超过130千克。前期密度控制在150头/平方米以下,后期密度控制在20头/平方米以下。(2)投喂的饵料要质高、量足。投喂的饵料是自己加工的饵料,其饵料配方为:煮熟发酵好的海带25千克、蛤肉5千克、海泥69千克、牡蛎壳粉1千克、食母生40—50克、多维素80~100克、酵母粉50—100克(每100千克饵料所需原料量)。海带、蛤肉须经过粉碎打浆。海带需脱胶、发酵才可以,投喂的海泥是在刚退潮的泥质海滩上刮出的。在水温14—17℃时,日投饵按刺参体重的3%~5%,分2次投喂。每天早上7点投喂1次,投饵量为日投饵量的20%,17点投喂1次,投饵量为日投饵量的80%。每日定时投喂,投喂饵料时注意要泼洒均匀,要勤检查、勤观察,要视刺参苗的吃食情况及粪便排泄情况适当增减投喂量。(3)水质管理。第一是换水及流水:每日16点换水,视水温的高低及水质的好坏而决定换水量,一般为l/2—2/3。饵料投喂后停止流水3~4小时,然后再保持小流水使水质清新,一般日换水量为饲育水体的的l—2倍。第二是倒池:每3天清池1次,用虹吸法清除残饵和粪便,减轻池底污染。每7天倒池1次,将池底和附着基用高压水流彻底冲洗清洁,污染较重、池底发黑变臭的养殖池可用二氧化氯20~25毫克/升泼洒处理。倒池的同时对刺参进行筛选和稀疏,将规格相近的刺参集中在同一池中养殖。倒池时要细心操作严防刺参体表受伤,以避免伤后感染而腐烂。池子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再次使用。
4.病害防治。对病害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1)附着基在使用前,须用盐酸或火碱等严格消毒,然后洗刷干净再用。在保证饵料充足的前提下,养殖后期特别是在高温期,要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新及水温稳定,按时倒池,彻底清除残饵、粪便,为海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每3—5天,全池泼洒光合细菌10~15毫升/立方米。实践证明使用光合细菌可以降低水中的氨氮、COD(化学需氧量),从而净化水质,改善刺参的生活环境,起到利用生物防病的目的。(3)投喂的海泥要干净,新鲜干净的海泥一般可直接投喂,如不太干净的可采用加温的方法消毒。
(三)试验结果 2008年4月10日从本地(山东文登市)购进刺参苗220千克,260元/千克,规格平均为142头/千克,放入塑料大棚内的水泥池里进行养殖,从9月中旬开始陆续挑拣个体大销售,到11月初出池完毕,历时6个月,出售刺参总重4099千克,平均个体重162克,成活率81%,平均销售价156元/千克,平均出池2,87千克/平方米,产值447.72元/平方米,效益272.11元/平方米。总重量增加18.6倍,个体增重23倍,平均月增重585千克。总收入为63.944万元,除去各项费用24.8万元,效益39.144万元,投入与产出比为l:2.58。
(四)小结 实践证明,利用塑料大棚及地下海水进行海参养殖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有如下优点:一是可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地下海水水温常年稳定在14.5—18.5℃,适宜刺参生长,可以解除刺参的休眠期,缩短了养殖周期(自然界同规格苗种养成需要20多个月才能完全出池,养殖周期缩短2/3),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二是病害少、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好。由于是利用25米以下的地下海水,水中的微生物较少,因此其发生疾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成括率(一般在80%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养殖池子的利用率。
转自:网友青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