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特淡水鱼类] 泥鳅人工苗比野生苗好在哪?

[复制链接]

7

主题

3

听众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7
精华
0
经验
24 点
金币
42 元
注册时间
2013-4-16

社区QQ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2:31: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泥鳅养殖者使用的泥鳅苗都属于野生苗。与使用人工苗相比,使用人工苗具有如下优势:
  
  一、投放成活率高。同样是3-5厘米长的泥鳅小苗,使用人工苗一般投放成活率在95%以上,而野生苗一般在80%左右。如果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野生苗,其成活率一般都只有60%甚至更低。江苏连云港、山东微山县等大规模养殖泥鳅的地区,养殖户使用的野生泥鳅苗开展养殖,从个体上看,一般一个养殖季节下来,增重起码在5倍以上(条重3-5克的苗长到条重15-20克),但称量投放的苗重和出产的泥鳅,其增重一般却只有1.5倍甚至更低。虽然养殖者没有看到很多死泥鳅,但其成活率很低却是养殖者都非常清楚的一个事实。而投放人工苗,其个体的增重和池塘的总体增重的差异就不是非常明显,一般个体增重30倍,其总体增重也可达20多倍。比如1亩投放0.5克的寸苗50公斤,养到年底平均重量达到了15克/尾,而1亩池塘的产量一般也在1000公斤以上。
  
  二、生长速度快。野生泥鳅苗一般是上年夏、秋季节野生泥鳅产出的小苗,通过几个月的自然环境的生长到了3-8厘米(所谓寸片)时,就进入了冬季的冬眠期。只要是经过了冬眠期的泥鳅,就已经在性发育过程中和性已完全发育成熟了,等它们进入人工养殖池时,它们都开始了要完成自然规律的繁育后代的这一生理过程。泥鳅的性发育和产卵行为,严重制约了生长速度。因而使用野生苗开展养殖,一般在当年其个体增重只有几倍,而人工苗却可以在当年获得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
  
  三、养殖成本低。稍有养殖经验的人都知道,动物的饲料转化效果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降低,比如大口鲶,其小苗吃0.7斤干料就可以长1斤重,而喂养大半年的大口鲶吃1.4斤料也很难长1斤。其他如养鸡、养肉鸭、养猪都是同样的效果。当年春夏季培育的人工苗,由于日龄短,正处在生长旺盛期,一般投喂1.5-2.5斤饲料就可以增重1斤,而野生泥鳅苗由于是上年的,其日龄较长,已经错过了最旺盛的生长期,即使投喂营养丰富的配合饲料,其生长速度也不是很快,且常常需要3-4斤甚至5斤饲料才可以增重1斤。仅饲料成本一项,同样增重1斤泥鳅,人工苗几乎可以比野生苗节约一半的饲料成本。
  
  四、更容易养殖成功。购买野生泥鳅苗,由于要从自然界不同的水域中收集,经长时间、长距离,多次买卖才转运到养殖户池塘进行养殖。机械分级和长时间的转运暂存,很容易使鳅苗受伤,从而影响放养存活率,有的甚至下塘不久就遭遇全军覆没。同时,收购的野生苗很容易带入敌害生物,尤其是带入乌鱼苗,最后泥鳅苗被乌鱼大量残食,喂养到年底才发现投放的是泥鳅苗,却仅仅出产几十上百条乌鱼,搞得养殖者哭笑不得。由于人工苗是专池培育,培育池一般都经过处理,不容易混入敌害生物,其规格相对整齐,一般不需要进行分级,捕捞后直接运往养殖者池塘,转运时间短,成活率比较有保障,更加容易养殖成功。
  
  由于目前掌握过硬人工苗培育技术的人很少,多数培育者培育泥鳅苗的成活率不足30%,导致国内绝大多数的泥鳅苗种场都在以野生苗冒充人工苗出售。但使用人工苗开展养殖具有更好的养殖效果和更高的养殖效益,因此,使用人工苗是泥鳅养殖发展的必然方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