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90
- UID
- 125
- 积分
- 5324
- 主题
- 904
- 帖子
- 2049
- 精华
- 220
- 经验
- 5324 点
- 金币
- 1698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13
   
TA的每日心情 | 死哪去了 2013-6-9 11:01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帖子
- 2049
- 精华
- 220
- 经验
- 5324 点
- 金币
- 1698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13
|

本帖最后由 kook 于 2010-8-11 11:29 编辑
山东淡水产品增势猛
一是海捕产量大幅下降,形势严峻。受年初海冰灾害、水温偏低和资源持续衰退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海洋捕捞生产属于历史上较差的年份之一,鲅鱼、? 鱼、梭鱼、梭子蟹等常规品种资源锐减。近海捕捞仍出现大面积亏损。东部沿海大马力渔船70%以上亏损,南部沿海中小马力渔船50%以上亏损,渤海沿岸小马力渔船50%以上保本或亏损。全省1月~6月,海洋捕捞产量81.6万吨,同比减少8.1%。
二是远洋渔业稳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省从事远洋渔业生产企业14家,外派远洋渔船113艘。实现产量3.6万吨,同比减少19%;产值 4.2亿元,与去年持平。主要捕捞产品中,金枪鱼资源稳定,西南大西洋鱿鱼主要渔场资源状况为近3年来最差,单船产量不到500吨,但因鱿鱼大幅减产,出现供不应求局面,价格创历史新高。大规格鱿鱼售价近每吨2万元,是去年同期每吨7000元~9000元的2倍多。鱿鱼项目减产不减效益,实现产量8100 吨,同比下降50%;产值1.3亿元,同比增加8%。
三是海水养殖生产喜忧参半,总体平稳。全省上半年海水养殖面积42.9万公顷,与去年基本持平。刺参、鲆鲽鱼、对虾等海水养殖主导品种稳定发展,优势逐年提升,对渔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上半年,十大优势品种产量85.9万吨,同比减少6.3%,占海水养殖产量的74.5%。其中:海参养殖规模继续加大,产量1.5万吨,同比增长10.3%;大菱鲆养殖产量2.4万吨,同比增长57.2%。
四是淡水渔业量增价稳,势头良好。1月~6月,全省淡水产品55.1万吨,同比增长10.3%。鲤、鲫、鲢等常规品种平稳发展,产量27.7万吨,同比增长5.6%。淡水名优品种养殖发展迅速,乌鳢产量4.5万吨,同比增长9.8%;银鱼养殖产量1005吨,同比增长23.6%。甲鱼养殖 1081吨,同比增长7.7%;河蟹苗产量11867公斤,同比增长72.4%;鱼种产量5.6万吨,同比增长4.3%;鱼种投放量8.3万吨,同比增长 5.3%。南美白对虾、乌鳢、河蟹等名优淡水品种的主养区规模逐步扩大。
五是对外贸易产销两旺,强劲复苏。1月~5月,全省水产品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量95.6万吨,总值为2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9% 和19.1%。其中:进口水产品58.8万吨,进口额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35.2%;出口水产品36.8万吨,创汇1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10.4%。
河南养殖规模持续扩大
一是水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518336吨,比上年同期(下同)增加52854吨,增长11.4%;其中养殖产量 491192吨,增加51599吨,增长11.7%;池塘和水库养殖产量分别为388910吨和81121吨,分别增加29238吨和13422吨。
二是水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省新建鱼池1343公顷;改造鱼池12738公顷。养殖面积达250956公顷,同比增加了3012公顷,其中池塘和水库面积分别为119806公顷和119629公顷,分别增加1418公顷和286公顷。
三是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主要名特优主养面积14391公顷。其中,青虾主养面积(下同)1834公顷,增加40公顷;其他虾4115公顷,增加 95公顷;乌鳢924公顷,增加52公顷;鳖1404公顷,增加221公顷;龟123公顷,增加8公顷。此外,网箱养鳝面积也进一步扩大。
四是行业效益进一步增加。渔业经济总产值856783万元,同比增加70214万元,增长8.9%;增加值376123万元,增加41563万元, 增长12.4%。其中,渔业总产值470909万元,增长9.6%;涉渔第二产业产值68310万元,增长4.1%;第三产业产值317564万元, 增长9.0%。渔业增加值311683万元,增长13.9%,涉渔第二产业增加值18135万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46305万元,增长 5.3%。
湖北构建完整产业链
一是水产品生产稳定增长。1月~6月,全省累计实现水产品产量157万吨(数据未经国家核定),同比增加10万吨,增长6.8%。
二是养殖面积稳中有增。全省已完成低湖田改精养鱼池50万亩,完成池塘清淤改造50万亩,上半年实现养殖面积1000万亩(不含稻田养殖),比2009年增加25万亩。
三是苗种生产和投放增加。今年以来,全省加大了苗种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抓水产苗种生产和质量管理,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亲本更新力度和水产原良种场的建设。全省目前已投放鱼种72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增长7.5%;生产鱼苗610亿尾,同比增加22亿尾,增长3.7%,由于今年上半年气温偏低,导致鱼苗生产受到影响,生产周期延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预计随着气温的回升,7月份的苗种生产将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
四是名特优养殖增加。名优养殖面积达到870万亩,同比增加50万亩。其中:河蟹放养面积270万亩,同比增加15万亩;黄颡鱼养殖面积110 万亩,同比增加20万亩;?类养殖面积100万亩,增加20万;罗非鱼养殖增加3万亩。另外,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336万亩,同比增加30万亩。
五是水产加工能力持续提高。全省水产加工企业达到214家,加工能力达到89万吨,同比增加9万吨。
六是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主要渔需物资价格平稳。上半年全省水产品市场活跃、需求旺盛;水产品价格坚挺,总体走势上扬;化肥、饲料、渔药等主要渔需物资价格涨幅不大,渔民生产积极性高涨。据武汉白沙洲市场数据显示,上半年大宗水产品综合价格达到了每公斤13.93元,与去年同比有5%左右的增幅;饲料价格相对稳定,据最新调查,通威、希望、月星、湘大、天佳、正天等渔用颗粒饲料仍然维持在去年同期水平,预计下半年随着生产旺季的到来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广西力推标准化养殖
一是渔业生产呈现平稳向好态势。上半年,全区水产品产量116.98万吨,同比增长4.56%,其中,淡水养殖45.17万吨,同比增长 4.54%;海水养殖35.59万吨,同比增长9.37%;淡水捕捞5.22万吨,同比下降1.75%;海水捕捞31万吨,同比增长0.6%。养殖总面积 210.75千公顷,同比增长1.09%。其中,海水养殖47.32千公顷、淡水养殖163.43千公顷。
二是改善化养殖养殖池塘生态环境,提升了池塘养殖能力。至6月底,全区新增养殖面积4.49万亩,其中新增养殖池塘1.33万亩(对虾6415 亩、罗非鱼2279亩)、水库2.66万亩、河沟等0.5万亩。改善和修整低产养殖池塘12.48万亩,其中对虾池塘4.09万亩、罗非鱼池塘0.98万亩。改造稻田养鱼面积5000多亩。
三是加强苗种生产管理,保证质优量足。全区投产淡水苗种场1200多家,孵化苗种176.05亿尾,其中繁育罗非鱼苗1.50亿尾、海南引进培育3 亿尾~4亿尾;罗氏沼虾2.50亿尾;培育淡水鱼种5.48万吨,其中去冬今春罗非鱼越冬鱼种养殖1.73万亩,产量8000多吨。海水育苗场140 多家,繁育海水苗种119.80亿尾,其中繁育南美白对虾苗113.04亿尾,同比增长5.45%。
四是稳定优势水产品规模养殖,确保水产品的有效供给。上半年全区放养鱼虾面积305.78万亩,同比增长1.30%。其中对虾28.23万亩, 同比增长3.56%,收获产量4.06万吨;青蟹1.39万亩,收获产量0.28万吨;近江牡蛎23.24万亩,收获产量17.26万吨;文蛤8.81万亩,收获产量9.17万吨;罗非鱼放养面积34.73万亩,收获产量7.12万吨。网箱养鱼面积504.82万平方米,其中生态养殖网箱364.23万平方米、集约化养殖网箱140.59万平方米,产量6.34万吨。
五是近海渔汛较差,外海捕捞效益显著。去冬今春雨水少,江河水流量入海大幅减少,致使北部湾渔场、粤西渔场以及海南东部渔场等主要作业渔场渔汛较差,尤其是春节以来,各主要渔场的拖网作业网产普遍偏低,同比下降30%以上。但西沙、南沙海域渔业资源正常。少数渔船前往南沙渔场生产,与正常年景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六是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上半年常规水产品价格同期普遍上涨5%左右,名优水产品价格同比上升15%左右。海洋捕捞鱼货价格坚挺,鱼货价格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带鱼、鱿鱼、墨鱼价格比去年上升30%左右,而其他经济鱼类价格普遍上升15%~20%。
重庆渔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水产品总量呈稳步上升趋势。1月~6月,全市水产品总量为111467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257吨,增产8%。其中:淡水捕捞产量3700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8吨,增产3%;淡水养殖产量107767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149吨,增产8.1%。
二是淡水鱼苗完成了395836万尾,比去年同期减产24164万尾;淡水鱼种产量完成了36980吨,比上年同期增产2419吨,增产7%;淡水鱼种投放量为45714吨,比上年同期增产2176吨,增产5%。
三是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47689.13万元,实现增加值59829.36万元。
四是全市养殖面积53173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5269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达到29957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2968公顷。
四川投入增长带动发展
一是渔业生产总体形势良好。据统计,上半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9.77万吨,比上年增产1.97万吨,增长4.14%。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98.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亿元,增长2.14%。池塘养殖面积同比增长2.8%。
二是水产投入保持稳定增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贯彻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对渔业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广大养殖企业、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纷纷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鱼种鱼苗和渔需物资,安排好渔业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省水产总投入超过6 亿元。
三是鱼价保持平稳略升态势。根据省内主要水产品市场价格统计情况,今年上半年在部分农产品价格发生波动的情况下,水产品市场价格总体上保持了平稳略升态势,常规品种(草、鲢、鳙、鲤、鲫)市场零售价一直保持平稳略升态势,每公斤零售价:草鱼13.3元、鲢鱼9.32元、鳙鱼13.8元、鲤鱼13 元、鲫鱼14.2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平均上涨2%左右。名优水产品零售价呈现一季度上扬、二季度回调态势,与上年同期比较基本持平,但个别品种如泥鳅、黄鳝市场价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泥鳅每公斤达28元~30元,黄鳝每公斤达32元~40元。
四是渔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涉渔流通和服务业产值较快增长。渔业经济总产值中:渔业产值完成6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渔业工业和建筑业完成8.6亿元,比上年下降2.83%;渔业流通和服务业完成24.38亿元,比上年增长7.55%。渔业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 66:9:25;捕捞产量2.8万吨,比上年微降0.01%;养殖产量46.97万吨,比上年增长4.41%。捕捞与养殖的比例由上半年的7:93调整为 6:94。
宁夏河蟹养殖面积倍增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36285公顷,同比增长16.4%;养殖池塘面积13376公顷,同比增长15.4%;全区河蟹养殖面积6442公顷,同比增长114.2%(主要是全区着力推广稻田养蟹,面积达到3400公顷)。全区上半年水产品产量28813吨,同比增长 10.2%;内陆捕捞产量149吨,养殖产量28664吨。
二是水产苗种产销两旺。全区自繁、外调各类水产苗种11.6亿尾。其中自繁鲤鲫鱼等苗种6.5亿尾,比上年同期增长8.3%;外调花白鲢、草鱼、团头鲂、罗非鱼、虾、蟹等5.1亿尾。全区鱼种产量16160吨,同比增长4%;全区鱼种投放量21128吨,同比增长14.1%。
三是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草鱼增幅8.9%,鲤鱼增幅1.8%。由于宁夏水产品销售市场相对稳定,销售网络特别外销网络比较完善,多年来水产品价格比较稳定。预计下半年全区大宗水产品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中国水产养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