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鱼类图片] 笋壳鱼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11

听众

1388

积分

四级会员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9-25 14:24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帖子
    737
    精华
    4
    经验
    1388 点
    金币
    852 元
    注册时间
    2010-7-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0:54: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水产前沿网
      形态特征:
      笋壳鱼的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头扁平、较大,体宽约为体长的1/3.5,嘴角下斜,与眼同宽。眼睛凸出,位于嘴唇上方,上颌两侧为齿带,下颚长于上颚。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鳞片呈梳齿状,有四圈黑色斑纹,腹部的颜色较浅,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生活习性:
      笋壳鱼属肉食性、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喜欢藏于石头缝、洞穴中,不喜游动,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生鱼、乌鱼、桂花鱼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平时只是静静地呆在水中,只有当食物(小鱼、小虾)游近它的时候才变得凶猛,捕鱼的时候,会变得很灵活,能迅速地追逐猎物。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度,适宜温度在25-30度,下限温度为 10度,上限温度为37度,适宜水酸咸度PH值为7-8.5。能在PH值为6.5的酸性水体和盐度为10%的咸淡水中生长。
      食性:
      笋壳鱼的食物种类是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而变化,全长1.5-2.5cm的鱼苗,以枝角类、桡足类等活饵料为食,逐步从枝角类、桡足类过度到食鱼花、虾苗为主,全长5cm以后,逐步从食虾苗、鱼苗过度到食较大规格的小鱼、虾,当鱼苗生长到全长 12-14cm,体重30-50克时,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开始饵料驯化,饲喂冰鲜鱼肉碎块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价饲料。全长6-7cm以上的鱼多表现为早晨、黄昏潜伏在浅水处静候捕食。
      生长特性:
      笋壳鱼的养殖条件适宜,在饵料适口、充足的条件下,由全长 2-2.5cm的鱼苗生长到4-5cm以上的鱼苗约1个月,由全长4-5cm的鱼苗生长到全长12cm以上,体重30-50克的鱼苗约4-5个月,由 30-50克的鱼苗生长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约6-8个月。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全程养殖周期约为12-16个月。笋壳鱼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均可采用塑料大棚越冬养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养殖甲鱼的温室内水泥池养殖。。
      投饵:
      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幼苗期摄食轮虫、枝角类;长至2厘米以后开始捕食鱼虾幼苗、小昆虫,东南亚地区的人工孵化场在鱼种培育时投喂鲮、鲤鱼花。故在人工养殖投放鱼种前塘水应培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并适当投放些鱼花,给鱼种以充足的饵料,防止因饵料不足而互相残食。鱼种经集中标粗后进入大塘,可继续投喂大小适合的鱼苗(或虾苗),直至养成;也可以在鱼种标粗阶段驯食冰鲜杂鱼,直到养成。笋壳鱼平时静止在水下,游动少,消耗体能不大,饱食一餐可多日不食,饲料系数约在5左右。每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3%,分早、晚两餐,笋壳鱼夜间活动频繁,故投喂量早上占1/3、晚上占2/3。
      以冰鲜小杂鱼作饲料时,鱼种阶段要打成鱼浆泼洒在水中。鱼种进入大塘养殖,鱼浆要适量的面粉和鳗料拌合成团;进入养殖中、后期则可切成粒、块状。投喂需要设固定食台,食台可用竹片和1米×1米的正方形网布做成,分置在四周的塘底,定期提出水面检查,观察鱼的食量和鱼体健康状况、生长速度和酌情增、减饲料,以及清理残饵。
      养殖周期与越冬:
      笋壳鱼在冬春季节长速缓慢,进入夏秋高温天气长速较快,我们在养殖中发现,从9月-翌年6月的养殖前期平均只有150克/尾,而到了10月则快速长至400克/尾,虽然商品规格一般要达200克,但经济养殖期要1年以上为好。
      养殖笋壳鱼要有越冬设备,可采用三种越冬方式:①在4-5月份投放新苗,年底可上市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其余的继续越冬养殖至翌年8月;②9月份投苗,成活稳定后进入越冬季节,翌年12月前收获上市;③10月购进种苗集中越冬标粗,翌年4-5月份塘放养,年底可全部上市。笋壳鱼的越冬水温要求在15℃以上,在广东地区采用罗氏沼虾越冬的塑料布大棚较为安全、经济。越冬期要减少投饵和加强水质管理,可使用有益菌降低水中的氨氮。
      笋壳鱼的收获与运输:
      笋壳鱼的收获分为平时捕大留小、选择上市和干塘一次性捕完。养殖过程中在塘边放置一些直径 10-20厘米、长1米左右的直筒,直筒要开有多个小孔,利用笋壳鱼喜欢穴居的特点,收捕时双手堵直筒两头提起,水从小孔流出,挑选筒中符合规格的产品。笋壳鱼有钻泥不动的习性,干塘收捕时应注意捕捉干净。
      笋壳鱼离水后只要保持湿润、阴凉,可存活数十小时,非常有利于鲜活产品的运输。从东南亚箱运回来的产品采用每尾用塑料袋湿润充氧独立包装,每箱数十千克,经20小时仍存活完好。
      笋壳鱼的病害防治:
      1、养殖水质管理
      在池塘、水泥池等条件下养殖笋壳鱼,养成率较难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质恶化造成,实验证明笋壳鱼对水质的要求比中水层鱼类要求的指标高,在商品鱼养殖全程中管理好水质,是提高中、后期养成率的重要环节。在准备商品鱼养殖池塘时,要清除塘中的淤泥,有效降低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的产生体,水体ph值7~~8时,可用10ppm强氯精对塘底消毒,初次进水后,用1ppm 硫酸铜加0.3ppm硫酸亚铁或克藻灵全池泼洒灭杀藻类,有效控制蓝藻水华(蓝藻门微囊藻,俗称臭绿沙)的发生,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微囊藻在水体中繁殖泛滥时,形成蓝藻水华,在水体中大量释放损坏鱼类的肝毒素及神精毒素,会造成鱼类死亡。
      持有益藻类种群开始繁殖。增施化肥硝酸钾20ppm;磷酸二氢钾5ppm,保持水色茶褐色或嫩绿色,透明度在50cm左右,全池1/3~~1/4 面积放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根据池塘面积设置增氧机以保持水清、水活。
      2、寄生虫的防治
      笋壳鱼在养殖中最常见的是寄生虫病,锚头蚤寄生在鱼的胸鳍、腹鳍下,将鱼捕起十分容易看到,鱼得病初期并无不适,鱼体被锚头蚤寄生叮咬处,因表皮被破坏容易感染多种体表性疾病和并发症,表现为伤口局部红肿、化脓,最终引发鱼血液系统感染而死亡,防治不及时或不能坚持彻底杀虫,在一定时间内虽不会造成大规模死亡,但零星死亡不断。彻底杀灭寄生虫是笋壳鱼养殖中首要的防病措施。
      笋壳鱼耐药物毒性能力强,使用高出常规标准值1~~2倍的药物未能见其有损害,各类水产杀虫剂均可使用,由于笋壳鱼底栖在池低,使用剂量与池塘水肥度相关,可用水泵保持池塘水体循环增强药效,杀虫剂与要间隔7天使用第二次。可使用阿维菌素、敌百虫杀虫剂,敌百虫可使用浓度为1~~1.5ppm并视治疗效果,周期性彻底灭杀各类寄生虫。
      3、体表性疾病
      由于笋壳鱼其磷片呈梳齿状;倒刺性极强,在捕抓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损坏不易察觉而至病,是运输、分养、转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大规格鱼种放养初期,常见症状是鱼鳞、鱼鳍损伤处红肿或霉菌感染后的棉絮状增生物,尾部磷片脱落表皮溃烂。
      分规格养殖,必要的养殖转移或采购大规格鱼种放养,凡是擦伤的鱼都要先用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然后用比重6%盐水加20ppm聚维铜碘(含碘量10%)配制的消毒水,在水泥池、方形塑料桶或在水池中建立塑料布水箱暂养2天以上,消毒水现配现用,每天换消毒水一次,在暂养过程中要保持充氧,经过表皮治疗康复后,才可转入正常养殖。高温季节可周期性使用石灰20~~40ppm 及各类水产用消毒剂2倍的剂量全池泼洒消毒。
    本文来自看水产网(www.ccfishery.com)  原文参考:http://www.ccfishery.com/article/p1/2/20090627/38546.html

    6

    主题

    4

    听众

    74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4-3-9 20:00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常住居民I

    帖子
    66
    精华
    0
    经验
    74 点
    金币
    562 元
    注册时间
    2013-12-3

    社区QQ达人

    沙发
    发表于 2013-12-31 09:54:37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soso_e179:}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