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烟花雨 于 2013-11-21 10:42 编辑
本科教学实习稿件
生产实习报告 根据水产学院对10级 水产养殖专业的授课要求,我们进行了为期28天(2013年4月28日—2013年5月24日)的生产实习。接触基层水产工作,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初步实践和工作能力,为日后水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人所在小组的实习地点位于湖北省公安县的五源农业有限发展公司。该公司组建于2011年1月,座落于美丽富饶的“百湖之县”—公安县,主导水产品养殖加工、生猪生产、 饲料研发生产、大棚有机蔬菜种植等多项农业生态循环产业。其中本人实习内容为该公司的特色产业——泥鳅,分为出口创汇的黄斑鳅和本地品种乌鳅。该公司建有350亩泥鳅精养示范基地,每个标准的精养池为3亩。精养池有配套的进水和出水的沟渠,同时还配套了抽水机和运输车等设备; 建有50亩泥鳅新品种育苗基地,从本校(华中农业大学)引进新的泥鳅品种和泥鳅繁殖技术,为养殖户提供最优质的 种苗。
4月28日,我们小组初来乍到,由张董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繁殖基地,包括以上提及的饲料生产车间、大棚有机蔬菜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带领我们初步了解了泥鳅繁殖基地和水质状况,开会介绍了我们一个月的实习任务和要求。接下来由公司的科研人员,同时也是华农水产学院的学长,给我们介绍了有关泥鳅的基本状况以及繁殖要求,在技术上简明扼要的作了说明。 通过师兄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泥鳅的概况。泥鳅隶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是分布广、数量多的淡水杂食性食用鱼,生活在湖池,且形体最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体型圆,身短,没有鳞鳞,颜色青黑,身体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美味又滋补,还易获得,价廉物美。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泥鳅还被当成一种理想的模式生物而应用于遗传学和毒理学上。泥鳅具有养殖成本低、饵料易得、对环境适应性强、疾病少、易养殖、存活率高等优点,而被列为水产名特优经济养殖品种。泥鳅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用鳃和皮肤作为主要呼吸器官外,当水体中缺氧时还可以用肠进行辅助呼吸。在我们实习过程中,曾多次见到泥鳅为了适应低溶氧的环境而直接跳出水面进行呼吸,场面很是壮观。
实习开始的几天,除了换水刷网等日常工作,其余时间都在认真的跟师兄学习泥鳅雌雄鉴别及催产技术,这也是我们为其一个月实习的主要任务。在实习第四天的时候,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动手为泥鳅打针了。 生产实习时我们主要辨别性状为胸鳍,雌鳅胸鳍钝圆较小,而雄鳅胸鳍细尖较大。学会鉴别雌雄泥鳅目的是为了挑选合适的亲本。通常情况下,雌鳅2龄达性成熟,3龄以上,个体大的怀卵量大,繁殖的鳅苗质量好,生长快。我们选作亲本的泥鳅,要在3龄以上,体长5-20厘米,平均体重12克以上。雌泥鳅18克以上,个体大的在40-50克更好,腹部膨大且柔软有弹性,体色呈橘黄色具有光泽,腹部白色,特征明显;雄鳅要选择2-3冬龄的,体长10厘米以上,最好体长为15-20厘米,体重在12克以上,最好30-40克,行动敏捷的个体;个体大的雄鳅精液多。雌、雄鳅都应体质健壮、体色正常、体形端正、无伤残、活力强、鳍条整齐完全。挑选后备泥鳅亲本,同时要注意雌、雄配比,一般雌、雄个体比例为1:1.2,雄鳅适当多准备些。实习时我们选择将雌鳅220条,雄鳅260条作为一组进行交配。
泥鳅雌雄鉴别方法汇总表: 在实际生产中,主要观察亲鳅胸鳍就可确定雌雄,其胸鳍形状见下图
挑选雌雄亲本后就要进行人工催产。人工催产是对已达到适当成熟的亲鱼(雌鱼卵巢处在Ⅳ期末),在适当温度下通过催产剂作用,使鱼体内部发生顺利的连锁反应,而达到产卵的目的。 泥鳅人工催产前,池塘应提前做好准备,在水体中放置鱼巢(根据池塘亲鳅数量确定)供泥鳅追逐产卵。也可将雄鳅的精液挤出,再将雌鳅卵子挤入器皿中用羽毛轻轻搅拌,用水冲洗后将受精卵轻洒在鱼巢上。如果是静水孵卵,需要增氧或给予微流水环境,以保证受精卵孵化时所需要的溶氧。仔鱼出膜后3天,将其移入水质环境较好的池中养殖,并投喂熟蛋黄。5-6月为泥鳅产卵盛期,目前常用的鱼用催产素有鲤鱼、鲫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地欧酮(DOM)、利血平(RES)等。实行泥鳅人工催产时,应选择发育较好,腹部卵巢轮廓明显的雌鳅和健康活泼的雄鳅作为亲鳅。催产素可选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尾雌鳅0.2毫升,雄鳅减半。注射催产素时,两人一组,一人用泥鳅控制网或布固定泥鳅,另一人用医用皮试注射器进行注射,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方法,针尖与背部肌肉呈45度角,向头部方向注入药物,注射深度0.2厘米左右。将注射好催产素的亲鳅放入水中待产,待产卵结束后将网箱和亲鳅取走,在有微流水的情况下孵化鳅卵,一般水温22℃,注射10小时后产卵。 将已经注射的泥鳅亲本转移到已经架网的孵化池中,进行交配,产卵受精。注射10小时后产卵,产卵36小时后孵化完成。期间孵化池中以微流动清水为环境,每约40min进行一次刷网,避免网目堵塞而导致溢出。孵化出的鱼苗2—3天后开始转入鱼苗池开始投喂。鳅苗前期培养:鳅苗孵出三天开始摄食,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浆或者豆浆(每100M2水面共需要干黄豆0.5KG左右)。泼浆时间为上午8—9时、下午4—5时各一次。几天后沿边投喂50目标准筛过滤的轮虫、水蚤等浮游动物。并每天都在显微镜下观察泥鳅的摄食情况及有无疾病,若有,则进行病例分析。
这一个月的实习时光如白驹过隙,在老板和员工的不舍中我们坐上了返回华农的校车。虽然只有短短的28天,却使我们参与到泥鳅及鱼苗生产一线,拓宽了知识面,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我们将来深入生产积累实践财富。我们不但在学校学习了水产理论知识,而且通过这次实习,真正明白了“水产”的真谛并将其落实于具体操作,很好地填补了以前的空白。我们曾经在学校里用了两年的时间,陆续学习了《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疾病学》、《鱼类学》、《池塘养鱼》等多门专业课程,但是书本上的东西却总是抽象又难以理解,觉得书与水产实际很脱离。但是经历了这次实习,让我很真切地感受到,“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道理。尤其是在鱼大量泛塘以及泥鳅遭遇疾病的时候,研究生学长的各种解决办法让我们眼前一亮,也使我从一个水产专业“门外汉”入了门。回顾实习期间,我巩固了所学的水产专业知识,特别是温习了在校所做的笔记和总结,使我水产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还提高了我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素质。最难得的是我们意识到水产养殖的“钱”景和自己肩负的水产使命。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经觉得水产并不是一个男孩子理想的工作,各种辛苦、乏味和寂寞都会随之而来。但通过这次短暂却意义深刻的实习,我不仅为水产师傅们聪明能干、吃苦耐劳的淳朴精神所感动,更被他们多年所积累的经验折服。我看到了在实际生产中,依据不同的环境和气候状况,科学的变更书本上所需鱼药及饲料的数据,是可以带来多么大的成本节约和额外效益,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对于水产工作者,经验和知识一样,都是一门需要用岁月来沉淀的宝贵财富。有了这次难得的实习经历,我对于水产的改观,将会激励我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一位水产人,我愿意也必将为水产行业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图片1.去往工作地点 图片2.刚刚捕到的泥鳅亲本 图片3.鉴别泥鳅雌雄的基本方法 图片4.一帮人分辨泥鳅雌雄 图片5.显微镜下的泥鳅苗 图片6.研究生学长在观察泥鳅苗病状 图片7.一帮人准备下苗 图片8.大半夜守夜刷泥鳅网
图片8.给泥鳅苗配置药品开始下苗 图片9.开始下苗 图片10.学院樊启学,顾泽茂,李大鹏等老师教授前来视察 图片11.一帮人观察泥鳅苗的生长状况 图片12.数清泥鳅雌雄数目,用于配制催产素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