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叶轻舟 于 2010-9-25 10:28 编辑
2010年8月20日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 这里是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在这片宁静的大海边有一个看似寻常的养殖场,可养殖场的主人却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他叫常建波,他曾在一年之内就帮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赚到了2000多万元的纯利润,因此被福建省省委副书记建议作为高端人才引进厦门,接着,他又在5年多的时间里帮福建省创造了20多亿的经济效益。一提到他的名字,很多人都佩服不已。 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何伟湃:打心里面是很感激,他一给我打电话,我就马上哎是常教授,他的手机我都有存,什么事情反正一声,我们不仅是业内的吧,是有感情的。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院长黎中宝:几家单位都在,极力地去争取他,进入到我们的相应的单位工作,那后来还是被我们争取来了,所以我们也感到很高兴。 2010年8月,记者见到了这位福建水产界的名人,但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常建波竟然记不准自己家住哪个门儿,为此经常受到妻子的抱怨。 常建波:有时候走错了,走到隔壁邻居家里去了,开门是人家老婆了一开门。 记者:那人要问您来干嘛,您怎么回答她?您走错门了? 常建波:你走错了人家知道,走错好几次了。 在家人眼里,常建波做事丢三落四,脑子里不知道成天在想些什么,甚至和丈母娘面对面都视而不见。更令人奇怪的是,别看常建波能够帮福建创造20多个亿的经济效益,可当他自己创业的时候,却屡次失败,以至于有人说他只适合帮别人赚钱。可5年后,常建波竟然实现了一年2000多万的销售额,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常建波是山东烟台人,原是山东海洋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早年曾经留学日本。1999年,常建波攻克了一项重大课题,他马上给一些水产企业发放宣传资料,想跟企业合作把他这项成果转化成财富,可宣传资料寄出去了50多份,回复的却寥寥无几。 记者:回复的多吗? 常建波:回复的不多,回复的只有两家。 两家之中,常建波最后挑了福建省厦铁水产基地。等他到了福建东山县才发现,厦铁水产基地已经快要倒闭了,整个东山县的水产业也一片萧条。 这里就是福建省东山县,福建省第二大海岛县。1999年,全县主导产业——工厂化鲍鱼养殖遭遇了一场毁灭性的病害,鲍鱼产业几近崩溃。厦铁水产基地正是走投无路,才决定与常建波合作,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竟然让他们起死回生。 这就是常建波引进到福建的那种鱼,叫牙鲆,俗称牙片。 记者:这鱼还挺猛的我觉得这鱼。 常建波:这鱼很猛,牙齿很锋利,为什么叫牙鲆,在海里它是趴在沙底下,露两个眼睛,看到有猎物过来了,噌一下子就抓出去了,抓住这个鱼虾了。 记者:这鱼要是在海里,应该算是挺厉害的那种动物吧? 常建波:对,很厉害。我们做生鱼片,有一次我就是把肉都片下来了,就还被它咬了一口。 这种牙鲆鱼肉质鲜美,也是做生鱼片的食材,在福建最贵能卖到60块钱一斤,但却一直没有人工养殖,因为牙鲆鱼被误认为是冷水鱼,以为要在水温27度以下才能存活。1999年,常建波通过降低养殖密度、高温时不给鱼喂食等办法,攻破了这个难题,在南方试养成功。厦铁水产基地就是让常建波指导养这种牙鲆鱼,而等牙鲆鱼卖到市场上时,结果却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厦门铁路实业公司总经理陈良友:当时我们首家从这个北方带到南方养成的,当时的这种(场面)应该说是非常壮观,非常的壮观。当时这个曾经有过有一次,一天销售是十几万的收入,所以我们当时的这个老的董事长就说,我们一天就进了一台桑塔纳轿车。 作为南方第一家养殖牙鲆鱼的企业,厦铁水产基地迅速占领了当地供应市场的空白,一年时间共养殖牙鲆鱼300万尾,纯利润达到了2000多万。 常建波让厦铁水产基地起死回生的事情,轰动了福建省的水产行业,常建波也成了行业里的名人。2000年,原福建省省委副书记梁漪萍来企业视察,建议常建波以高端人才的身份留在厦门。 厦门铁路实业公司业务总监:梁漪萍(原省委)副书记给郑立中(原漳州市市委)书记就讲了这个常建波讲师是科技人才,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必须尽快给他办理调动手续,这样说的,这是原话大概。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通过他把牙鲆南养,南养这样一个产业,带动起来了,那么在南方来说,他应该是说牙鲆之父。 2001年,常建波进入福建省集美大学,成为水产学院的一名教授,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给养殖户做技术指导。 东山县的养殖户在空鲍鱼池里直接养上牙鲆鱼,他们争相聘请常建波来做技术指导。这些养殖户都有养鱼的经验,牙鲆鱼的养殖技术被他们快速掌握。到了2005年,东山县牙鲆鱼的养殖产量达到了2000多吨,占到福建省的80%,常建波引爆了福建省的一项新产业。 漳州市科技局科长:作为一个产业来说,它对整个渔业的带动,会超过这个单纯的养殖的产值的数量,所以说,如果从经济社会效益来算,那肯定是达到二三十亿以上的数量了。 可2005年,就在牙鲆鱼产业炙手可热的时候,常建波却又要去做一件奇怪的事情,这使得本来很受大家欢迎的他,竟然开始受到养殖户的冷落。他究竟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竟然让企业对他的态度前后有天壤之别?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这个轻易就能给别人带来财富的常建波,连续亏掉了家里的300万,还要承受家人指责和外界嘲笑,可也是这件事,最终给他带来了2000多万的年销售额。 常建波是福建省省委副书记建议引进的高端人才,5年时间,他引进的牙鲆鱼给福建省带来20多亿的经济效益,多家企业争相聘请他去做技术指导。可是从2005年开始,这位水产行业的名人却突然受到企业的冷落了,因为他要做一件所有人都认为不划算的事情。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2005年,东山县的牙鲆鱼养殖数量已经达到2000多吨,利润空间逐步减少。这让常建波有了一个想法,不能再这么下去,必须尽快与企业合作,引进新品种,就能在以后的市场上占得先机。 常建波:一开始可能会投入比较多,回报比较少,但是一旦这个事情成功,很快迅速地会取得回报,会把前面的损失都会补回来了。 但是令常建波想不到的是,很多企业都不认为这是个商机,他们觉得05年牙鲆鱼利润空间可观,没必要花那么多钱去开发新品种,况且具体开发什么品种,常建波也没有决定好,企业都不愿意合作。 厦门铁路实业公司总经理陈良友:不成功,这个成本就等于就扔到水里一样。(是要冒风险啊?)要冒很大的风险。 常建波主意已定,既然企业不想跟他合作,那就自己建厂开发新品种,并推向市场。但这个想法刚一提出来,常建波的妻子张美华急了,她马上从山东跑到厦门劝阻,因为之前就有事实证明,常建波并不是一块做生意的料。 常建波妻子张美华:我就是一边跟他吵一边哭,最后急得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事实上我从来没有鼻子出血这个毛病,鼻子出血给人家那个白色的被单染了,给人家染了一大块。 老伴张美华之所以这么反对,原因就在于之前常建波做生意就亏了不少钱。2003年,常建波建了一个饲料厂,专卖牙鲆鱼的饲料,但却经营不善,两年时间搭进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最后厂子砸在自己手里想卖都卖不掉。现在他又要建什么养殖场,家人担心常建波再次走饲料厂的老路。 常建波弟弟常建生:他那个性格就是说不像做生意的,就是说搞学术研究还可以,有点书呆子气之类的,这样东西,反正不是那个在生意场上这种脑袋特别灵光的那种,不是那种。 可常建波却信心十足,他相信自己能够找到一种鱼,代替牙鲆鱼。2005年底,常建波靠着给牙鲆鱼养殖户做技术指导,手里有了200多万的积蓄,他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建了一座养殖场,再一次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首先,他引进了300条当地少见的燕鲳鱼。 除这种燕鲳鱼以外,常建波还从山东引进了默斑牙鲆、大西洋牙鲆和星鲽。他觉得这些鱼都是和牙鲆鱼一样的鲆鲽类,在养殖上会更有经验。可2007年常建波把这些鱼养殖成功准备推上市场时,结果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想象。 常建波:原来差不多300多元一斤吧,500元一条,那后来就是可能40元一斤吧,处理掉了,那就亏了很多。 原来,常建波挑选的这些鱼在外形上与牙鲆鱼很像,但要价又比牙鲆鱼贵出很多,在市场上很不好卖。最后常建波只能贱价卖了,这让他足足亏了100多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