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0
- UID
- 154
- 积分
- 1245
- 主题
- 21
- 帖子
- 320
- 精华
- 6
- 经验
- 1245 点
- 金币
- 1896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18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320
- 精华
- 6
- 经验
- 1245 点
- 金币
- 1896 元
- 注册时间
- 2010-6-18
|

动物应激的研究进展
引言
随着集约化和工业化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往往背离了畜禽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了的环境条件和畜禽的生理要求,从而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减弱,产品质量下降,严重时引起死亡,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应激机理、诊断及防制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应激的概念
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Selye(1936)提出了应激学说。应激一词译自英文Stress,意为紧张,压力,应力,也有学者译作紧迫或逆境反应。Selye发现许多完全不同的致病因子,如温度变化,电离辐射,精神刺激,过度疲劳,以及感染,中毒等,在机体的特异反应中均可见到相同或相似的非特异反应。因此,他认为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或者说应激是机体对向它提出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应答。
Selye(1936) 将这些与刺激源关系不大的非特异性变化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凡能引起机体出现GAS的刺激源称为“应激”或“激源”(stressor)。在信纸化畜牧业中,影响动物政党生理活动的应激源日趋增多。在饲养管理上,如畜舍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的蓄积,日粮成分及饲养制度的改变,动物分群,断奶,驱直,捕捉,运输,剪毛,采血,去势,修蹄,断尾,检疫及预防接种等所造成的应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为了保证高产,高效,优质的畜牧业生产,减少或避免应激造成的损失,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
应激源引起的GAS在典型情况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惊恐反应或动员阶段(panic-stricken reaction or stage of mobilization)在此阶段机体受到应激源的刺激后,沿未获得适应,是机体以应激源作用的早期反应。根据生理生变化的不同,该阶段又可分为休克相(shock phase)和反休克相(countershock phase)。休克相表现为体钾血,胃肠急性溃疡,机体抵抗力低于正常水平。休克相可持续几分钟至24小时,应激反应进入反休克相,机体防卫反应加强,血压上升,血钠和血氯增加,血钾减少,血糖升高,分解代谢加强,胸腺,脾脏和淋巴系统萎缩,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肾上腺皮质肥大,机体总抵抗力提高,甚至高于正常水平。
2、适应或抵抗阶段(stage of adaptation or resistance)在此阶段机体克服了应激源作用而获得了适应,新陈代谢趋于正常,同化作用占优势,血液变稀,血液中白细胞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也趋于正常,机体的全身性非特异性抵抗力提高到正常水平以上。
3、衰竭阶段(stage of exhaustion)表现与惊恐反应相似,但反应程度急剧增强,出现各种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虽然肥大,但却不能产生必要的激素,异化作用又重新占主导地位,体重急剧下降,继而机体贮备耗竭,新陈代谢出现不可逆变化,适应机能破坏,导致动物死亡。
应激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影响机体的各种机能。动物受到应激源的作用后,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对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易感性增加,降低预防接种的效果,往往造成传染病和流行病的流行。当动物受到应激源刺激时,机体必须动员大量能量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而使机体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畜禽生长停滞,泌乳量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运输过程中及候宰期间家畜严重掉膘,雏禽死亡率增加。应激还与性机能紊乱有关,应激可使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催乳激素(LTH)等分泌减少,幼畜性腺发育不全,成年畜性腺萎缩,性欲减退,精子和卵子发育不良,并可影响受精孵着床及胎儿发育,造成早期吸收,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严重时可引起一系列应激综合症,肾上腺皮质增大及机能亢进,胸腺淋巴组织萎缩,血液嗜酸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减少,中性多核性白细胞增多,胃肠道貌岸然形成溃疡或发生局部炎症。大量资料表明应激第三动物在激源作用时生产性能较低,猪肉变性,如苍白松软渗出性猪肉(pale soft exudative,PSE),干燥坚硬色暗猪肉(dry firm dark,DFD),成年猪背肌坏死(back muscle necrobiosis,BMN),猪急性心衰竭或心错厥等,在多是应激综合症的病理表现。在兽医临床及畜牧管理中常遇到的猪胃溃疡,猪咬尾症,禽啄癖症等也都常有严重的应激史。
PSE猪肉多因猪宰前运输途中拥护,捆绑,咬架或受到冷,热电刺激所致。宰后多见背最长肌,腰肌,股肌,肱二和肱三头肌等色泽苍白,肌肉松软,液体渗出,表面湿润,折光性强,透明度高,似用热水煮过后的淡白色肉。严惩者如烂肉样,手指可轻易插入,失去弹性,水肿严重,肌膜有小点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煮熟后品尝粗硬无味。
DFD猪肉为猪肉轻度变性,宰后可见肌肉干燥、质地极硬、色泽深暗。是猪只长时间受低强度应激源刺激所致。
心死病或急性心衰竭死亡(PSS),多发于4~6月龄,体重为50~90千克猪,其特点是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剖检可见心肌苍白、灰白或黄白,有条纹或斑点状变性。成年猪背肌坏死多见于75~100千克的成年猪,有遗传性,宰前可见单侧或双测背肌肿胀,无痛感,宰后见背肌坏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