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荆州:走产业化之路 全力打造“淡水渔都”

[复制链接]
kook    

904

主题

14

听众

5324

积分

五级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3-6-9 11:0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帖子
    2049
    精华
    220
    经验
    5324 点
    金币
    1698 元
    注册时间
    2010-6-13

    社区QQ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08:40: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闻说江陵府,云沙静眇然。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荆州市,江河沟汊纵横,湖库塘堰密布,渔业资源丰富,养殖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荆州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连续15年居我国地市之首,是全国有名的淡水水产大市。  

      近年来,水乡荆州转变水产发展方式,改变重“量”的传统思路,着力调整渔业结构,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之路,发展特色养殖、生态养殖和水产加工、休闲渔业,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促进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跨越。今年8月,荆州被国家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称号。

          调整水产结构 大规模发展特色养殖  

      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说,荆州的历史某种意义上是一部人水关系史。“过去我们强调人水抗争,围湖、排水、造田 而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实,逼着我们重新审视发展路子。现在我们发挥水资源优势,变避水农业为亲水农业,变排水农业为载水农业,走出了一条人水和谐的新路径。”
      从2007年开始,荆州掀起了“重抓水产”的新高潮。全市各县区大力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打破“四大家鱼”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小龙虾、黄鳝、河蟹、龟鳖、黄颡鱼五大名特优产品。市水产局局长陈斌说,过去“四大家鱼”占据全市水产业70%以上的份额,而今五大名特优产品占比60%。
      荆州市积极探索,形成了小龙虾野生寄养、网箱养鳝、鱼鳖混养、虾蟹混养、青鱼专养、鳜鱼套养等八大优化养殖模式。与之相关的还有人工繁殖、水质调控、纳米增氧等十大技术。“这些科学的养殖模式和技术,使名特优产品养殖的推广工作事半功倍。”市水产局办公室主任张弘说。
      规模化的特色养殖板块基地,是做大做强水产业的重要基础。荆州通过开发新鱼池、改造老基地、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了渔业基地的提档升级,全市共形成小龙虾板块基地10个、总面积110万亩;虾蟹混养板块基地4个、总面积20万亩;鱼鳖混养板块基地4个、总面积4万亩等。
      记者在水产大县公安县了解到,该县开展集中连片的鱼池整治开发,提升了当地渔业养殖水平,也使一方百姓实现致富。在北湖养殖总场,渔民们通过黄颡鱼与龟鳖混养,过去住的土坯屋全部换成了新楼房。在崇湖渔场,渔民易继海发展特色养殖的收入比过去养殖“四大家鱼”增长了5倍多。他家的14亩池塘采用“18221”模式,即1亩鱼塘年产黄颡鱼800斤、鳖200斤,创产值2万元、纯利1万元。易继海说:“镇里有专门的公司为我们联系产品出口,去年所有的黄颡鱼都卖到了韩国。”
      据统计,2009年,荆州市水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放养面积达21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0万吨,占湖北省的29.5%;渔业产值12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35%;水产业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60元,渔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水产业已成为荆州的特色产业、致富产业和支柱产业。
      水产发展并没有挤占粮食生产空间,影响粮食产量。去年,荆州市在水产大丰收的同时,粮食也实现大增产,年总产量达370.45万吨,位居湖北地市之首。
          
          制定行业标准 从源头确保餐桌安全  

      “近年来,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广受社会关注。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荆州市代市长李建明说,荆州水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和地位,荆州的鱼虾流向全国人民的餐桌,甚至流向海外。我们必须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建立统一标准,实现国际接轨,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从源头上确保百姓食用安全,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为此,荆州市狠抓渔业标准化建设,几年间组织专家制定了30多个水产地方标准。记者看到,这些标准文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涉及水产品的养殖、运输、防疫等各个环节,如鲇鱼养殖技术规范、活鱼运输技术规范、鱼病预防技术规范等,一些标准要求甚至严于国家规范。
      荆州各县区通过推行这一系列生产标准或技术规范,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在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引导下,健康养殖、绿色养殖在荆州已成常规、常态。此外,当地管理部门坚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严查在水产苗种繁育、养殖生产和流通环节使用违禁药物。这些年全市水产品药残检测合格率均在98%以上,对不合格样品生产单位执法查处率达100%。在水产养殖板块和水产大县,以及针对重点养殖品种,荆州市还建立起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得益于标准建设、生态养殖和规范管理,目前荆州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达到138个、面积187万亩,获得无公害水产品标志品种280个,绿色食品标志品种6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区、场19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1个。其中,洪湖“清水”牌大闸蟹等一批精品名牌脱颖而出。

          走产业化之路  全力打造“淡水渔都”  

      把荆州打造成享誉全国的“淡水渔都”,是水乡人民的共同心愿。
      据荆州市水产局介绍,按照规划,到2015年,荆州要力争实现水产养殖面积220万亩、水产品产量150万吨、渔业产值150至200亿元,水产业综合产值400至5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以上,成为淡水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位居全国地市级前列的水产经济强市和淡水资源丰富、产业布局合理、水产经济发达、渔业文化丰富的“淡水渔都”。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荆州按照“一鱼一产业”的思路,不断壮大基地规模,做大水产产业。应代明说,没有渔业的产业化就没有渔业的现代化。要发展高效的现代渔业,荆州必须大力发展包括加工业、流通业、休闲渔业等水产第二、第三产业,支持水产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
      通过几年的发展,荆州市现在已有50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集研究、养殖、加工于一体的荆州中科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方保说:“我们公司一开门、开秤,市场上每斤鱼就要涨三毛;我们一停,每斤鱼就会跌三毛。影响大,责任也大,我们必须好好发展。”荆州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将花白鲢等低质鱼作为原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效益很好。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刘能玉说:“这些龙头企业就是荆州水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是荆州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
      荆州正努力建设好中心城区水产品加工集群和洪湖市水产品加工工业园,力争建成年产值20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梯队。并依托这些企业重点做大洪湖清水大闸蟹、荆州小龙虾等原产地绿色水产地理标志品牌,做响荆沙才鱼等餐饮品牌,做强德炎小龙虾等加工品牌,让更多的荆州水产品进入大型超市。
      陈斌说,作为水产品产量大市,荆州还需要完善水产品的现代化冷链物流建设,以免落后的储运方式对渔民增收和水产生产形成制约,并影响食品安全。荆州应成为江汉平原最大的集水产品交易、水产品检验检疫、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特色旅游餐饮于一体的交易中心和流通集散地。
      荆州还积极谋划和开发休闲渔业,在有条件的县市和城郊建设观赏鱼养殖基地、水族市场,在风景旅游区水产养殖基地增设垂钓、观赏、餐饮、娱乐等项目,建设集生态、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场所,发展与鱼或渔文化有关的服务产业,努力把休闲渔业培育成新兴产业,使荆州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淡水渔都”。(新华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