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作”模式下如何提高小龙虾产量?
传统的小龙虾养殖就是采用较好的小龙虾,对其进行固定喂食,对水质要求就是杀菌消毒,除此之外还需要培养藻类。但是“稻虾共作”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目前已在小龙虾养殖中被大量应用。稻田养殖的小龙虾,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龙虾汁的原味,保持其野性,已经属于半野生小龙虾,所以它的脂肪不比野生小龙虾少。 1、养 殖 准 备
1-2月改造虾沟,采用“一”或者“L”型田边沟,沟深0.6-0.8米、宽4米、坡比1:1.5,对虾沟、大田冻、晒、消毒,消毒用药量按水深1米亩用生石灰160公斤。消毒后10天栽植有益藻类到沟、田之中,品种可选择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和菹草等,每隔2-3米栽植一族,以星状分布,水草占稻田面积的60%~70%,适时使用乾界“藻相活水源I”肥水培藻,定向培育优质藻类,使之迅速繁殖为优势种群,激活水体中各种环境生物的活性,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虾 苗 放 养
3月中下旬每亩稻田投放规格80尾/斤~100尾/斤的幼虾30kg~40kg,因为小龙虾苗种可能天然带有致病弧菌,所以苗种下塘前最好使用乾界“蛭弧菌”进行浸泡。 3、净 水 改 底
养殖小龙虾的水质要求肥活嫩爽,在保持水体肥度的同时要求水质清澈,适当的换水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还可使用微生物制剂,在养殖过程中每周使用“优水菌+光合菌”进行调水,保持水体透明度,促进藻类生长;使用“底净片”迅速改善底部环境,日常使用300g每亩每米,底质严重恶化时用量增加到500g每亩每米,次日再使用一次。 
4、控 制 水 位
在小龙虾进行越冬前需要控制稻田水的位置,大概15厘米左右,这样既可使部分的稻草实现再生,又避免了稻草被淹没而致死,否则会导致稻田水质就会过肥而缺氧,而影响到了小龙虾的生长和发展。另外,整个冬季不适合经常排灌水,否则容易破坏水的体恒温层。 5、病 害 防 治
小龙虾弧菌病已成为目前小龙虾养殖头号问题,在养殖过程周每周使用乾界“蛭弧菌”全池泼洒,同时每周使用该产品进行一到两次拌料,能够有效抑制小龙虾体内弧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