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鱼病的区别与症状

[复制链接]

1628

主题

10

听众

36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财源享通
    2020-1-13 10:45
  • 签到天数: 9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2005
    精华
    1
    经验
    3639 点
    金币
    12888 元
    注册时间
    2014-1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1:08: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鱼类疾病就是防治的再好也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高密度养殖的今天。在常见鱼病中,往往有一些症状极为相似,但病情截然不同的鱼病,在缺乏诊断仪器和设备的条件下难以确诊。
      各类症状及其区别:

      1、体表、鳍条充血、肌肉腐烂的症状,分别有:赤皮病、打印病、暴发性出血病和锚头鳋病
      ·赤皮病表现为:鳞片脱落、蛀鳍,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
      ·暴发性出血病表现为:鳍基充血,口腔、颌部、鳃盖充血或腐烂,眼眶突出或充血,伴有体表肌肉腐烂;
      ·打印病表现为:在尾柄或腹部两侧有指印状红斑,肌肉由外向内腐烂;
      ·锚头鳋病表现为:部分鳞片发炎红肿,严重的肉眼可见鳞片之间,体表外有大量的,像石榴籽一样的血泡,一粒一粒的非常鲜艳,红肿部位有针状虫体。

      2、体表出现白点症状,分别为:白皮病、打粉病、小瓜虫病、微孢子虫和粘孢子虫病。
      ·白皮病与打粉病的不同之处是:白皮病的白点只出现在背鳍与臀鳍为界的整个尾柄皮肤上,病情发展只是白点自身的面积扩大,病灶面积逐渐扩大呈白雾状,手摸有粗糙感;打粉病的白点从背鳍、尾鳍到背部先后出现,白点数量不断增多,最终遍及体表像米粉般裹满全身,仔细观察,白点之间有红色充血斑点。
      ·小瓜虫病与微孢子虫病的区别是:病鱼死后2—3小时,体表白色小点状囊泡消失的为小瓜虫病,不消失的为微孢子虫病。
      ·粘孢子虫病与小瓜虫、微孢子虫病的区别是:前者病鱼体表为大小、形状不一的灰白色孢囊而不是小点状囊泡。

      3、鳃丝呈苍白色、体色发黑症状,分别为:指环虫病、鳃霉病、烂鳃病和侧殖吸虫病。具体区别为:
      ·指环虫病:病鱼鳃盖张开,鳃部显著浮肿;
      ·鳃霉病:鳃丝有点状充血或出血,常暴发性急剧死亡;
      ·烂鳃病:头部特别乌黑,鳃丝腐烂,严重者鳃盖骨内表皮腐烂或有半透明的小洞;
      ·侧殖吸虫病:病鱼闭口不食,肠壁膨大。 
     
      4、病鱼肠道呈红色症状,分别为: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和鲩内变形虫病。主要区别是:
      ·病毒性肠炎:肠壁组织完整,肠粘膜一般不腐烂脱落,并兼有口腔、肌肉、鳃盖、鳍条等充血;
      ·细菌性肠炎:口腔、肌肉不充血,但肠道粘膜往往溃烂发炎,乳黄色腹水较多;
      ·草鱼变形虫病:症状与细菌性肠炎相似,但一般寄生于后肠部。

      5、鱼在池边聚集、延池边狂游,以头撞岸症状,分别为:跑马病、泛池和小三毛金藻中毒症。分别表现为:
      ·跑马病:典型的表现为绕池周狂游,驱之不散;
      ·泛池:大多发生在清晨,往往是大部分鱼狂游乱窜或散乱横卧水面,嘴下唇突出并露出水面,日出以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小三毛金藻中毒症:池鱼向池边四隅集中,头朝岸边、呆在水面下大约5—15cm深处,静止不动。(发病高峰期一般为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3—4月份。)

      6、鳞片隆起症状,一般是:竖鳞病、鲤嗜子宫线虫病。主要区别为:前者鳞片隆起程度大,病鱼体表部分或全身鳞片竖起像松球状,鳞的基部水肿呈半透明的小囊状,轻压鳞片下的水肿液即喷出;后者是部分鳞片突起,鳞片下寄生细长的红色线虫,挤压无积水。

      7、急躁不安、狂游、跳跃症状,一般有:疯狂病、中华鳋、锚头鳋、鱼鲺和复口吸虫病。其区别为:
      ·疯狂病和鲢中华鳋病:危害鲢、鳙(花头、花鲢),前者病鱼脊柱弯曲,整个尾部极度上翘而露出水面,脑颅发黄,在水中狂游打转,时而沉入水底,时而浮出水面;
      ·鲢中华鳋病:鱼脊柱不弯曲,尾鳍仅上叶常露出水面故又称“翘尾巴病”,病鱼只在水面打转或狂游,鳃丝末端挂有许多白色虫体又称“鳃蛆病”。(大中华鳋只寄生于草鱼、青鱼的鳃部,病鱼都有跳跃不安现象,而·鲢·中华鳋,病鱼一般不跳跃)。(中华鳋·鱼鲺病,两者均有急剧狂游和跳跃的现象,但后者主要以体表有圆形或椭圆形、身体扁平的虫体爬行来确诊。)
      ·锚头鳋病与复口吸虫病:两者均表现为病鱼急躁不安,前者体表寄生针状虫体,严重感染时鱼体似披蓑衣,后者则在水面不安地挣扎,有时头向下、尾朝上失去平衡,病鱼眼球浑浊,严重时水晶体脱落,也有人称之为有“白内障”或“掉眼病”。

      8、肠壁膨大症状,一般有:侧殖吸虫病、球虫病、头槽绦虫病、舌状绦虫病和鲤长棘吻虫病,它们均有程度不同的肠壁膨大或肠道堵塞等症状。
      ·侧殖吸虫病和头槽绦虫病:分别有闭口不吃食物和口张开不吃食的明显症状区别,后者肠管前端膨大,肠内可见细面状虫体;
      ·球虫:主要寄生于青鱼;
      ·舌状绦虫病:病鱼腹部膨大,用手轻压有坚硬感;
      ·鲤长棘吻虫:只危害鲤鱼,一般寄生于病鱼前肠,严重时肠管发炎、肿脓、溃疡,甚至肠壁穿孔。

      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

      夏季(阳历6—8月)气温一般在26-28摄氏度之间,鱼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因此纤毛虫、鞭毛虫鱼病逐渐减少。另外据调查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鱼病,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印病等。此时,寄生虫有锚头鳋病较为普遍。盛夏时,高产塘往往容易发生泛塘。

      秋季(阳历9—10月)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一般在23-15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白露关”。夏花鱼种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品吸虫、鱼虱等鱼病,秋季大规格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病。

      冬季(阳历12—2月)气温较低,一般在3—6摄氏度之间,一般很少发生鱼病。冬季是鱼种放养时期,往往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亦可发生水霉病;当水温较高时,有可能产生斜管虫病和小瓜虫病等;越冬鱼类在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由于越冬房气温和水温的温差过大,鱼缺氧浮头时引起头顶部冻疮。

      春、夏、秋、冬随着气温的变化常见鱼病目前初步归纳起来有12种,其中寄生虫病主要有7种:车轮虫病、小瓜虫、指环虫、锚头鳋病,鱼虱病、鲢碘孢子虫病,中华鳋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种: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烂鳃病,打印病、水霉病。


                                                                                                                                                 本文来自中国水产养殖网

    相关帖子

    http://milai168.taobao.com

    20

    主题

    5

    听众

    217

    积分

    二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欢迎
    2017-2-28 09:00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常住居民I

    帖子
    194
    精华
    0
    经验
    217 点
    金币
    719 元
    注册时间
    2014-10-28

    社区QQ达人

    沙发
    发表于 2015-4-7 19:53:38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学习{:soso_e179:}
       测试盒电话:0543-3371249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