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扬保健模式 水好 鱼好 产量高 武汉华扬动保集团技术中心 在畜禽养殖和疾病防控过程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保健”一词,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却少有提及。水产动物由于生活在水体里,人们对其感官认知不能直接接触,只能通过其活动间接判断。生活的环境复杂,涉及到底质,水质,人为因素,又不易人为控制。再加上养殖品种繁多,养殖模式多样,故而水产动物的生长具有不可控性,因此保健的作用深远。水产动物保健的涵义是指在合理放养密度条件下,通过改善养殖环境,调理机体器官功能,激活机体免疫细胞,强化机体防御体系,达到促进水产动物的健康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主要通过合理放养密度、改善养殖环境、调节器官功能来实现。 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从2006年开始提出,水产养殖的健康养殖管理的“保健模式”,涵盖“内保健”+“外保健”。内保健是在“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升华,即中医所说的“治于未病”,主要通过调理机体器官功能,激活机体免疫细胞,强化机体防御体系,达到排毒素、保肝胆、促代谢、抗应激的功效,从而为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外保健彻底颠覆之前水产养殖重视杀虫、消毒的观念,而是采用“养水+护底”的新模式来实现养殖水体的“肥、活、嫩、爽”。主要是通过通过养水、护底、补藻、增菌来维护水产养殖动物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内外保健的双向调节,可从源头上解决水产养殖中存在的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超标、有害藻类泛滥、水产动物机体抗病力低下等问题,从而降低水产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实现水产养殖的高产,高效。 一、水产动物保健的必要性 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环境已日趋恶化,具体表现在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失调。机体外环境恶化:底质淤泥积累,水质自身污染,过度施放药物,密度制约(拥挤胁迫),水生态系统破坏富营养化等;机体内环境恶化:饲料营养缺陷,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饲料酸败霉变,饲料中不良添加剂等。这些因素都都在不断的威胁着我们的水产养殖业。如2011年8月27日福建闽江大规模死鱼事件、2012年1月9日广东西江江门段绵延3公里死鱼、蓝藻的暴发、链球菌引起罗非鱼暴发性死亡等等无不在给水产养殖行业敲响警钟。这些事件的发生正是水产动物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失调所引发。这就需要外保健来维持水产养殖动物好的生活、生长环境,内保健来排除毒素,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强化机体的防御体系。 二、保健的重要性 近几年,水产动物疾病呈现出综合性,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病原性疾病依然是主要疾病,但非病原性疾病呈发展趋势,如鱼类体表变浅、花斑、炎症、断鳍、肌溃疡、肉腥臭;鳃变淡或花斑、局部鳃丝断裂、鳃丝粘连;肝色变异、肿大、腐脆;胆胀大或萎缩、胆色深或浅;肠道充气、肠壁充血或炎症、肠外壁布满脂肪;肾色深、肿而脆;其他还有共济失调、厌食、停食、易出血、白内障、骨脆易断等等。这些疾病并非短期形成,有的与饲料有关、有的与养殖水体有关、有的与养殖苗种有关。病原性疾病大多也在非病原性病的基础上继发感染的,故常因病因链交叉、复杂、症状重叠而易误判,造成用药错误,导致大量损失。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长期的内保健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保健的可行性 通过多年的摸索,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确实可行、成熟有效的保健方案。 内保健,针对养殖鱼类而言,具体分为开食期保健、大麦黄保健、白露保健、越冬前保健、病后护理保健(详见《淡水鱼类内保健时机和程序》)。通过不同时期采用特定的内服保健方案,不仅鱼类的发病率大大降低,而且生长速度得到了提升,饵料系数也大大降低。外保健,主要是通过养水、护底、补藻、增菌四大途径来实施。养水、护底,主要是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大的外用消毒剂、杀虫剂,及刺激性较大的化学底改类产品,而是采用环保、无残留的天然植物提取物、臭氧、微生物等制成的消毒剂、杀虫剂及底改产品。补藻增菌主要是根据水体中藻相、菌相的分布,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式向水体补充有益藻类和菌类。对于以草鱼养殖而言,华扬提倡有虫病就杀虫,合理消毒杀菌,重在培藻养水,解毒改底。特别提醒不是见虫就杀虫,而且常规的寄生虫不可能预防。其具体的保健程序如下:外保健:每月交叉使用生物制剂底垢净2型或活嫩爽养水、护底、补藻、增菌。内保健:在的饵料中添加一定抗菌,凉血,促代谢,平肝解毒的中药制剂或饲料添加剂(应激宁+三黄克菌素),从草鱼开始摄食的第一天起,每间隔12天左右,用应激宁Ⅲ型1包+三黄克菌素500克拌80斤饲料,连喂3—5天,一天一次。5月份再加板蓝息毒敏500克一包, 7月10日后,单用应激宁,一年下来草鱼的生长周期可延长15天以上,可有效防治二龄草鱼大规模疾病的发生。经大量的实际数据证明,全程使用华扬的保健模式,疾病的发生率降低60%,药物治疗成本降低65%,但总体的用药成本持平,可减少35%的用肥成本,减少25%的增氧机的电费投入,饵料系数可提高15%,鱼的增重率可提高22%,鱼的风味更接近自然水平。 四、小结 我们相信通过“内保健”+“外保健”能给整个水产养殖业的用药模式带来一次全新的变革。同时也可提高养殖品种的体质,降低养殖风险,大大减少外用药品对水环境的污染,并最终有利于水产食品向更加绿色、安全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