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鱼类肝胆综合征百科

[复制链接]

17

主题

4

听众

5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6-5-16 09:11
  •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帖子
    37
    精华
    0
    经验
    54 点
    金币
    244 元
    注册时间
    2016-4-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09:41: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水产养殖取得了巨大了的成就,至2006年已连续19年水产品总量居世界第一。同时,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导致养殖环境恶化,鱼病的暴发和流行,从而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新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给水产养殖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病因:
      一、是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二、是乱用药物。如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等,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如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造成了肝损伤。

      三、是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因此,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
      鱼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胆碱、VE、生物素、肌醇、V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症状:
    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诊断时,应在检查鱼体表及鳃、眼等病变外,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