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料介绍与使用效果简介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很多是条件致病菌引起,养殖水体的不稳定可成为病害暴发的因素。一般养殖发病,会将“病原-宿主-环境”三者联系起来,并认为是三者失衡所致。复杂的池塘养殖系统中宿主关联了“养殖对象-饲料-环境”、环境关联了“微生物-藻类-原生动物”等,连带关系中的多元素相互作用。 池塘微型生物养护剂(生态护料)使用一种富集养殖池塘底泥和水芽孢和好氧反硝化菌群的培养及制备技术(专利)。通过对特定殖区域的池塘水体、底泥的芽孢、去氮微生物菌群进行富集培养,并添加至固体培养料中,通过固体发酵,获取富含芽孢、好氧反硝化菌群的培养料。
【主要成分】生物酵素、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生物酶、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产品性状】黄褐色颗粒 【适用对象】草鱼、罗非鱼、鲤鱼、鲫鱼、花白鲢、叉尾、桂花、鲈鱼、生鱼、鳊鱼、罗虾、白虾等淡、咸水养殖品种。 【作用功效】 1、可优化养殖池塘的微型生物多样性,维护养殖过程水质稳定。 2、发病率显著下降,饲料系数降低,鱼虾产量提高,尤其是滤食性鱼类快速生长。 3、鱼虾的活力、体色、肉质明显改善。 4、本模式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适合于养殖区域规模化、高效、精准应用。 5、总碱度、钙镁离子含量指标越优化的池塘越利于护料功效发挥。 【用法用量】 1、按每次每亩水面1-2公斤的使用量,用池水化开后直接全池泼洒,3~5天使用一次。 2、也可以与饲料干拌后混合撒喂,用量为当天投饵量的十分之一,可连用,调水的同时还可以保肝护肝。 3、一般在晴天上午使用最佳,与饲料投喂策略同步,低温、阴天减量。 4、根据水体肥/瘦、气温等调节用量与间隔;养殖前期,增加使用剂量与频次;养殖中后期,减少使用剂量与频次,整个养殖周期坚持全程使用。 5、通过全程定期使用,配合池塘增氧及搅水设施的适当使用,全程不宜使用抗菌、杀虫药等药物影响微型生物系统。 6、如果池塘总碱度、总硬度都偏低,从培水开始至养殖全程定期泼洒生石灰或过氧化钙、总碱1号、总碱2号、钙硬1号调节。(常规总碱度合适范围100-200mg/L;常规钙离子浓度合适范围70-120mg/L;常规镁离子浓度≧40mg/L) 【贮藏条件】密闭干燥处保存,。 【包装规格】10公斤/件 【有效期】一年
一、生态护料的原理 基于水产养殖发病与区域水土、气候、养殖习惯等关系密切,形成区域特征的发病规律,通过池塘微型生物养护剂(生态护料)使土著有益菌群在同一养殖区域内共享,优化区域养殖水体微生物、原生动物、藻类等微型生物多样性,以维护养殖水体环境动态稳定和养殖动物肠道稳定,促进养殖系统各层次关系的持续平衡,使得病原在养殖系统多样性机制中共存而不致病,减少病害暴发的不利因素,使池塘养殖过程不易发生水产病害。护料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养殖区域规模化、高效、精准应用。 二、使用效果生态护料区域生产塘应用共涉及山东济宁、河南、江苏盐城等,观察分析显示,养殖过程中使用护料,生态护料具有维持养殖过程水质稳定的作用。山东济宁主养草鱼塘使用生态护料后,水质稳定时间由日常使用常规水质改良剂调节维持2~3天,逐渐延长到维持5天以上,以至长期稳定。河南洛阳主养鲤鱼塘随着生态护料的连续使用,水体氨氮指标从2.5 mg/L逐步下降至0.02 mg/L,并保持低水平值。生态护料具有降低鱼死亡率减少用药的效应。山东济宁主养草鱼塘使用生态护料后,养殖鱼成活率为95.2%,对照塘成活率70%,与往年比较,平均减少用药135元/亩;江苏盐城主养草鱼和鲫鱼塘在生态护料使用整个过程中,生态护料使用塘草鱼死亡总重量为2.75 kg/亩,而对照塘达19.17 kg/亩,生态护料使用塘混养的鲫鱼、白鲢、花鲢均无死亡,对照塘鲫鱼、白鲢、花鲢平均死亡量分别为6 kg/亩、0.83 kg/亩、0.16 kg/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