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61013
- 积分
- 3639
- 主题
- 1628
- 帖子
- 2005
- 精华
- 1
- 经验
- 3639 点
- 金币
- 12893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1-11
  
TA的每日心情 | 财源享通 2020-1-13 10:45 |
---|
签到天数: 96 天 [LV.6]常住居民II - 帖子
- 2005
- 精华
- 1
- 经验
- 3639 点
- 金币
- 12893 元
- 注册时间
- 2014-11-11
|
开春后,水温慢慢升高,各种品种的鱼,也陆续开始开口,此时好多鱼的体质是比较差的,正是由于较长时间未进食,鱼的免疫力低下,容易因为冻伤、外伤造成水霉感染,所以这段时间的鱼病大多水霉为主。如果能从水环境角度出发,改善底质,解毒诱食,促进鱼开口吃料,同时在饲料中适当增加乳酸菌、保肝护肝的药品,将能很好的既调节了鱼的肠道内环境,还能增强免疫,预防鱼病。
说到鱼病,无外乎寄生虫、水环境、细菌或是病毒,还有就是营养代谢应激等。其中水环境包括水质的各类指标,以及底质好坏。简言之,就是鱼体内外两部分。在内,预防应注重增强免疫,排除体内寄生虫,调节好肠道的内环境;对外,保持好水体溶氧,防止有毒有害指标升高。
开春后的鱼病预防之开口
由于一个冬天的停食或是少食,许多鱼的体重,在越冬后,不但较越冬前没有增加,反而还会体重减少,就是常说的掉膘。比如有的地方一年养两季鲤鱼,通常上一季鲤鱼的产量都会较下半年这一季的鲤鱼产量高,就是因为下半年的这一季鲤鱼要越冬。越冬与不越冬,鱼的饵料系数是切然不同的,鱼越冬后,饵料系会高一些。开春后,鱼逐渐开口吃食,但是因为鱼经过了冬眠,体能消耗比较多,往往鱼都比较瘦。身体的机能,比如代谢、解毒的能力,还有消化功能,免疫能力都还有待恢复。
正是由于以上一些特征,所以首先应做的就是低温肥水,从不环境入手,通过补充有机肥、无机肥、氨基肥,通过培育天然开口料,尤其对于小规格的苗种,滤良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有利于其体质的快速恢复。对于饵料鱼,刚开始投料时,许多养殖户会趋向于投喂蛋白高的饲料,期望苗种期的鱼快速生长。但是这些蛋白越高的饲料,其能量、脂肪也会越高,就越会加重肠道、肝脏的消化吸收负担。所以一般在年初,我都会建议养殖户用乳酸菌,一袋饲料用100-200毫升,每天一次连用三天。同时为了增强鱼的体质,同时也结合着连拌五天的细胞多糖和肝乐,一般开春喂两次,每间隔十天喂一次,前三天加上乳酸菌,后两天就只喂肝胆药和细胞多糖,各一袋拌两包饲料。
如果注重开口期的预防,那么在接下来的水温逐渐升高,病原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的3-4月份,许多地方处在冬春交替,气候多变,温度忽高忽低,常带动水体对流,将鱼塘底部病原菌带至表层水体。如果做了保健预防,就可以有效的减少从肠道感染病原菌的可能。实事上,过去的经验总结,这也是有效的开春鱼病预防的方法,如果能长期坚持做,通过对鱼的肠道进行切片,发现鱼的肠壁会变厚,肠绒膜的消化吸收会增强,所以不但能预防鱼病,还能加强营养吸收,降低饵料系数。
鱼病预防之环境
鱼生活在水中,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鱼的发病与否。当下,许多地方为了提高效益,大副提高产量,据说广东的生鱼亩产已超过了十万斤,亩产在几万斤的比比皆是。可以想想,当高密度的养殖,带来的必然是水质的下降,投料越多,残饵粪便也就增多,底质也会变差,淤泥增厚,病原菌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滋生。一旦发病,鱼与鱼之间的通过接触进行传播,密度越大,病原菌传播越快。如何调节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水质,成了所有精养鱼塘老板们必修的一门课。
过去,在密度不太高的情况下,传统的方法,当发生鱼病时,只要杀下虫,消下毒,鱼病就好了。显然三十年前的历书,现在翻来看,指导意义不大,已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反而我们做为水产执业渔医,还要花大力气,费很多口舌去纠正养殖户,经常杀虫,频繁消毒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杀虫、消毒对水体的破坏性,养好一塘水的重要性。树立调水、培藻、改底、解毒的新思路。
调水,慢慢的有许多人开始认识到这一点,让鱼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不要让鱼一直生活在厕所里,就要像人一样,让鱼住到它应该住的家里,家里至少要干静吧,鱼吃喝拉撒的生活垃圾哪里去,那就是通过微生物分解。
鱼病预防之改底
我们常说养鱼先养水,其道理是养鱼效益要好,首先要鱼好,鱼儿离不开水,所以水好鱼才好,那水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底质,简单点说,就是底质决定了水质。外源性的污水汇入,鱼的粪便残饵,各种有毒物质,这些都会最终沉淀到鱼塘底部。当耗去了塘底溶氧之后,开始形成氧债,在厌氧的情况下,又会产生更多的有毒物质,这些潜在危害的消除,都需要去改底。
改底的作用一,为池塘中的水生动物营造一个好的环境。环境好了,鱼的免疫力会增强,发病率会降低,各种抗应激能力也会提高。有切身的体会就是,如钓回来的鱼放入鱼池,如池中的水质清澈,鱼会恢复得很快,而且很少有死的。当同样是去三岔湖钓回来的鱼,当一段时间没有换水,清理鱼池,放进去的鱼就容易发生水霉,或是出现死鱼的现象。
改底的作用二,抑制病原菌的滋生。现在的改底药品,种类众多。但归根结底无外乎氧化型、还原型、分解型。无论哪种,其作用机理就是减少有机质富集的危害。为什么有机质富集就有危害了呢?因为有机质越多,就越容易滋生病菌。塘里的这些有机质,其实就相当于病菌的培养基,富集的越多,营养越充分,那鱼感染病原菌的机率就越大。所以,定期的使用改底产品,既可以改底,预防鱼病,还可以把有机质转变成滤食性鱼类的饵料,一举多得。
鱼病预防之解毒
前年的这个时候,我曾去遂宁看了一水库的鱼病,当时老板说的很怪异,他就不明白为什么突然就发生大量的鱼在水面上跳,当一个两三百亩的水库,上万条鱼在水面上跳来跳去,那场面还是很是壮观。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就开始臆测了,可能是要地震了,害得有的人都不敢在家里住了。当我在水库边上,还没有到水库,就在水库的下风口,就有一股类似于臭鸡蛋腐烂的腥味,凭经验,我想问题已经多半找出来了。其实就是一典型的中毒。
说到中毒,可以分成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急性中毒,表现为乱窜、颤抖、乱跳,仰肚,一阵一阵的狂游。鳍条呈散射状,时间一稍长,就会出现充血,有的眼睛也会充血。比如饲料霉变后投喂,鱼在吃食几天后炸群,跳跃,就是急性中毒的症状。这里我就拍有一钓鱼塘被人投毒后,鱼中毒的视频。上传后供大家对比。
慢性中毒呢,鱼首先表现出行动迟缓,体色发黑,鳃丝颜色异常。慢性中毒初期,表现出的症状,是鱼的吃食减少,然后紧接着就是暗浮头,时间稍长后,鱼的背部颜色就会加深。随着慢性中毒的时间越来越长,中毒越来越严重,此时鱼会把口浮在水面呼吸,呈现出缺氧的症状,但如果开启增氧机,却发现增氧机周围却没有多少鱼聚集。像三毛金藻中毒、氨中毒,就是常见的慢性中毒。
在解毒上,用的比较多的如有机酸,总体来说,要了解解毒药的特点,比如酸碱性,吸附性、中和性去用相对应的解毒药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