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11点,重庆江北黄花园大桥下,一根鱼竿顶上的铃铛突然叮铛作响。“有鱼上钩了!”顿时,原本安静的河边热闹起来,大家全都聚过来,欢喜的看着一条4斤多的白鲢,翻转着浮出水面。
从10月上旬开始,因为三峡大坝蓄水,嘉陵江水位上涨,成为天然的钓场。数百位钓鱼爱好者逐渐汇聚,几十顶帐篷陆续在堤坝上扎稳,上千根鱼竿沿着河边延伸,从黄花园大桥北桥头,一直到江北嘴。场面蔚为壮观。
来这里钓鱼的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有的搭起帐篷,吃住在江边;有的得到消息,从外地赶回来,连家都没回;也有的来晚了,只能见缝插针的下杆……他们用看似“疯狂”的举动,诠释着另类的生活方式。 每根“放牛绳”都拴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
10月29日,网友“无风”听说嘉陵江边有很多人钓鱼,于是带着相机赶到洪崖洞。“场面真是是蔚为壮观。”
站在洪崖洞朝江北方向望去,嘉陵江边的堤坝上插满了鱼竿,“看起来真的有草木皆兵的效果。”无风说,从黄花园大 桥上游500米,一直到下游的大剧院,绵延近2000米的江边,鱼竿林立。“还有几十顶帐篷。”
来到现场后,无风发现不少钓鱼的人,吃住都在帐篷里,连天连夜的守着鱼竿。“后来的人根本没地方落脚。最佳的位 置基本上都被占完了。”无风说自己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群钓场面。“鱼竿至少都有1000多根。”
“河头钓起来的鱼,卖价要高多少。”无风说,他看到有附近渔船的人来买鱼,“最便宜的白鲢30块钱斤。”
31日上午11点,一根鱼竿顶上的铃铛响了。原本安静的河边一下子热闹起来,不少人围拢过来,分享鱼儿上钩的喜悦。
手持鱼竿的中年人有些激动,“来了3天了,终于搞到着了。”围观者一边看着热闹一边议论着鱼的大小,“看他手感有 点沉,鱼肯定不小。”在鱼线的牵引下,一条白色的鱼跃出水面,众人一阵欢呼,“这条鱼板得凶哟。线慢点收。” 一个拴着绳子的网兜被扔到水里,被勾住了嘴巴的白鲢几番挣扎后,落了进去。“5斤,起码有5斤。”这条鱼的主人, 很享受围观者的争论,他麻利的取下鱼钩,将一条绳子伸进鱼嘴里,再从鱼腮处打结。
随后,这条鱼被放回江中,悠闲的游来游去。“这叫放牛绳,这种方法栓鱼,绝对稳当,比放鱼网里可靠多了。”每当 有人来买鱼时,只需要拉一拉绳子,鱼就浮出水面。“就像栓的牛一样。”
在江边,这样的放牛绳有30多根,每根绳子,都拴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
江边扎帐篷20天轮流值守
钓100斤鱼大都自己吃了
在江边的几十顶帐篷中,老王他们的就略微显眼些。除了一顶蓝色的主帐篷外,还有另外2顶单人帐篷。“平时做事都在 主帐篷,单人帐篷只是晚上值班的人用。”
31日一早,老王跟老李、老彭来这里接班,他们中的2人,晚上将睡在单人帐篷中。“晚上10点到凌晨2点,鱼儿爱咬钩 。”
老王钓鱼有10多年了,退休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我们有8个人,都是退了休的。”20天前,老王跟朋友们来到江边, 扎起了这顶主帐篷。“我们分了工的,一般是2个人一组,轮流值班。”老王说,在主帐篷两侧的近百根竿,都是他们的。
每天前来值班的人,都会仔细检查这近百根竿。“看看鱼咬饵的报警器有没有问题,再看看鱼饵有没有被吃光,要及时 补充。”老王说,仅仅是更换鱼饵这一项工作,也要耗去他们半天的时间。 在老王的主帐篷内,除了各种钓具外,还有一张沙发床,几张折叠椅,一个小液化气罐,一个炉子,一桶纯净水……帐 篷虽小,却一应俱全。
临近中午,老王点起了炉子,煮起了面条。“中午将就吃点,晚上有人送饭来。”老王说,老伴虽然 对自己来江边钓鱼 多少有些抱怨,“但总比打牌好撒。她现在晚上还要送饭来,当饭后散步了。”
在江边安营扎寨20天了,老王他们一共钓起了有100多斤鱼。“10多斤的有3、4条,大部分都是6、7斤的。”曾经有一条 40多斤的鱼咬钩,但因为鱼力气太大,不得不忍痛割断鱼线,“不割鱼线的话,鱼竿都要拉断。”
老王拉起栓在栏杆上的放牛绳,一条8斤多的鲤鱼浮了上来。马上有人凑上来问怎么卖,老王摇摇头,“我们不卖,都是自己做来吃。江头的鱼比池塘里的,不晓得好吃得哪里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