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木鱼 于 2019-6-20 10:51 编辑
水质问题、寄生虫问题、病原性问题是水产养殖必须经过的3个关口。随着寄生虫耐药性的产生,使得水产杀虫药面临合法产品没有效果,有效果基本都是违规产品的尴尬境地。追求杀虫之后短期立竿见影的效果更是助长了违规用杀虫药的风气,给整个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带了极大的风险。 杀虫药市场现状 厂家为了满足养殖者想要达到快速杀灭寄生虫的目的的心理需求,不得已采用高毒性的药物;中间的经销商为了生存需要和市场,不得已销售高毒性的违规产品;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明显的杀虫效果不得已使用高毒性的药物。 使用高毒性的杀虫产品意味着承担着高风险:轻者,鱼不吃料,生长慢;重者,引起翻塘,大面积的死亡给养殖者带来巨大损失。出现这样的事故,经销商也必须为销售违法产品付出代价,作为生产源头的厂家更是难辞其咎。 
整个水产养殖链条每年都会因为追求所谓的高效杀虫而蒙受巨大的损失,问题的源头在哪里?源头在于养殖者的心理需求——要杀虫、要快速见效,更在于我们对寄生虫理解的误区——单纯地以为寄生虫可以完全被杀灭。其实寄生虫是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杀不完的。今天杀了,几天后又会出现,费钱费力,还带来巨大风险可能引起翻塘。 其实,寄生虫是可防可控的。鱼身上的寄生虫达到一定数量时才会引起发病,健康的鱼身上也会有少量的寄生虫,既不会影响鱼的生长,也不会引起疾病。 
龙昌动保针对水产养殖杀虫的误区,首次提出驱虫的理念。所谓驱虫就是从养殖开始,使用安全无毒的产品周期性的对寄生虫进行防控,将寄生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不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不影响鱼的健康。驱虫的核心是以“鱼的健康生长”为核心,而杀虫的核心是“以损伤预鱼体健康和生长为代价消灭寄生虫”,二者完全不同。 

图1为使用杀虫药4天后的鳃部的显微镜观察,视野中可见较多蠕动的寄生虫体;图2为周期性驱虫后的鱼的鳃部显微镜观察,没有看到虫体。由此可见,杀虫和驱虫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杀虫后,鳃部的寄生虫虽然脱落了,但是4天后寄生虫依然很多;而周期性驱虫的鱼,鳃部很干净。 
那么,如何驱虫呢?从放苗喂料开始,周期性使用乐畅——一款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班迪哥地区生长的多苞桉提取的桉树精油(医药级别)为原料打造的新型驱虫剂,可以有效防控水产养殖中的寄生虫,基本上不需要用毒性强的杀虫产品。乐畅集驱虫和抗菌双重功效为一体,天然、安全、无毒、无刺激、无污染,高效防控寄生虫和抑菌的同时,不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可使鱼类正常生长,使水产养殖获取更高收益。
文章来源山东龙昌动保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