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对苗种危害较大,是一种流行广、感染率高、危害大的纤毛虫病,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大批死亡。 症状:小瓜虫寄生在金鳟的体表、鳍条、口腔、眼球和鳃体中。寄生在体表和鳍条时,寄主受刺激分泌黏液,形成白色囊泡,呈现出许多小于1毫米小白点。寄生在眼球,可使眼球浑浊、发白。寄生在鳃上,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鳃丝粘连、糜烂,引起继发性烂鳃和鳃霉病。病鱼常侧身磨体,表现不安,贴池边游动,食欲减退,出现死亡。 预防:预防小瓜虫病,应该和小瓜虫的生活史相结合。小瓜虫是一种原虫,由感染鱼或携带虫体的其它生物、器械带入鱼池,或随养殖水源进入鱼池。成熟的虫体离开病鱼后立即形成胞囊,粘附在鱼池底、壁或其它固体表面,胞囊内逐渐分裂成许多个体,即幼虫母体,通常一个胞囊能形成2000多个幼虫母体,最后破囊而出,变成感染性幼虫,此时幼虫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借此游向鱼体,依靠头上的穿刺腺钻入鱼的皮肤和鳃,传染性最强。如果1天~2天内没有发现宿主,幼虫会自行死亡,保持鱼池清洁卫生对预防小瓜虫病十分重要。 治疗:采用以下方法治疗小瓜虫病:孵化室培育苗种期间(鱼池小、换水快、操作方便),主要使用2%~3%食盐溶液消毒20分钟~40分钟。在大池培育时,以3ppm亚甲基蓝浸洗60分钟;或用300ppm辣椒粉汁液和300ppm生姜汁液浸洗30分钟~60分钟,以杀灭小瓜虫。另外,每7天调换一次干净鱼池,降低再次感染小瓜虫的机会,并用1ppm~1.5ppm二溴海因(10%)浸洗60分钟,以预防继发感染细菌和水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