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特淡水鱼类] 80后返乡创业搞鱼鳅养殖 亩产5000斤

[复制链接]

475

主题

34

听众

26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死哪去了
    2014-10-24 16:53
  • 签到天数: 41 天

    [LV.5]常住居民I

    帖子
    2176
    精华
    5
    经验
    2669 点
    金币
    19084 元
    注册时间
    2012-7-13

    社区QQ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4:31:5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水产前沿网

      铺塑料布、安监控……2月14日一大早,“80后”小伙子刘伟和家人已经在位于邻水县九龙镇黄泥村的鱼鳅养殖基地上忙开了。
      
      占地近100亩的养殖场内有十来个方整的池塘,一个挨着一个,颇具规模。在记者发出感叹时,刘伟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儿介绍起来。“养殖场建得好不好,对今后的养殖非常重要!”刘伟说,每个池塘都要单独安装进水渠和排水渠,目的是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其它池塘。池塘深度也是有严格要求的,1到1.2米最为适宜。“鱼鳅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它们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刘伟继续介绍,在建池塘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夯实池塘的底部……
      
      刘伟对养殖鱼鳅颇有心得,其实他进入这个行业也仅有两、三年时间。刘伟向记者讲起他的故事。
      
      刘伟1981年出生于九龙镇螺丝沟村。10年前,他和同村的岳父一家在重庆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红火。细心的刘伟发现,每次进货的时候,鱼鳅都比较紧缺,于是便萌生了搞鱼鳅养殖的想法。三年前,刘伟一边开火锅店,一边在重庆长寿葛兰镇投资500余万元,建起一个占地200余亩的鱼鳅养殖基地。经过两年时间的打拼,养殖基地逐渐走上正轨,刘伟还想把产业做大做强,但重庆周边都找不到适合的场地,他把目光投向了老家九龙镇。
      
      “鱼鳅对养殖环境要求比较高。”刘伟告诉记者,养殖场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而黄泥村环境好、水质好,交通也十分便捷。2013年9月,刘伟把养殖基地建在了黄泥村。
      
      这次跟之前不一样,刘伟把生意红火的火锅店转让了出去,带着岳父一家全部回到九龙镇,一心一意搞鱼鳅养殖。
      
      人们都不理解刘伟的做法,就连岳父张泽福也投了反对票。“最初都是想往大城市奔,在重庆都开了8年火锅店,现在又要回农村来!”张泽福对记者说,一方面有些舍不得大都市的繁华,另一方面还是有些担忧举家迁回来,万一失败怎么办?
      
      “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没错!”刘伟的话语中流露出满满的自信。他特意带着岳父一家回到九龙镇考察。红红火火的新农村建设让张泽福感叹,昔日的农村已经大变样。他隐隐觉得,这里的发展空间比城市更为广阔。最终,刘伟说服了家人,举家返乡创业。
      
      “只要掌握了养殖技术,有销路,没啥可担心的!”刘伟说,这三年来,他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可行的经验,重庆专家也经常过来实地指导。此外,他和重庆不少商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鱼鳅养好了,客户自己上门来收购,根本就不用担心销路。
      
      鱼鳅亩产可达5000斤,每斤市场价25元,收益可观。但刘伟不满足于自己致富。他还计划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示范带动,让村民也来养鱼鳅。他提供种苗,同时,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回收鱼鳅,只为把产业做得更大更强,为乡亲们开辟一条致富新路。
      
      阳光照进鱼塘,刘伟又继续忙碌起来,“这个月底就可以下鱼苗了,要加紧干活啦!”

    相关帖子

    家有一亩田,没事经常上www.fishfirst.cn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