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特淡水鱼类] 天然饵料对泥鳅养殖有哪些作用?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3

听众

94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128
精华
4
经验
94 点
金币
397 元
注册时间
2011-7-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3:47:3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在天然和养殖状态下,泥鳅的生长速度均取决于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天然饵料的丰欠是渔业生产率高低的重要条件。我国池塘养鱼的一大特色就是利用池塘施肥,培育池塘浮游生物,有益微生物和底栖生物,来为泥鳅苗种、成体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又价廉物美的天然饵料。利用池塘施肥生产鱼虾天然饵料,是我们祖先的独创,它巧妙地利用了生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使废弃有机物实现良性循环,达到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3 天然饵料的种类有哪些?
天然饵料的种类 泥鳅的天然饵料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生植物、底栖生物、腐屑和细菌。
1.浮游植物 淡水浮游植物包括金藻、隐藻、黄藻、甲藻、硅藻、裸藻、绿藻和蓝藻8个门类。它们都是一些极小型的种类,一般要用高倍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浮游植物不仅是虾类和白鲢的主要食物,泥鳅幼期也吃食浮游植物。此外,浮游植物及其死体又是浮游动物和大多数底栖动物的主要食物,因此又是所有鱼类的间接食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池水增加溶氧,所以它的丰度和池水环境及鱼类虾类生长关系重大。
浮游植物在适温范围,以细胞分裂方式繁殖速度很快,有时一天内其数量可增加几倍至几十倍。在条件不良时形成孢子,可以耐高温、冰冻、干燥,甚至随风传播,条件适合时又重新生长繁殖。上述8个门类中,绿藻直接为泥鳅消化利用较差,蓝藻中除鱼腥藻和拟鱼腥藻外,也基本上不易被鱼虾消化,其余品种都是泥鳅易消化的天然饵料。池塘小水体中有机质丰富,绿藻、裸藻、硅藻常大量繁殖。金藻及鞭毛藻喜弱光、低温,所以常在早春出现,它们在池冰下也能大量生长。近年研究表明,水流对藻类分布也起作用,停滞的水最有利于蓝藻的繁殖,微流水对藻类生长有利,而水流在每秒0.05米的池塘中,蓝藻则不易大量滋生,所以养殖泥鳅池塘可以有适当微流,这不仅可以改善水质,避免有害藻类繁衍,也有利于可食浮游植物的更新换代,使它们始终处于旺盛的状态,为鱼虾提供充足食物,供应足够溶氧。
2.浮游动物 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其他甲壳动物的幼体。浮游动物的繁殖力较强,它们不能制造有机营养物质,必须摄食其他生物,如细菌、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及其他种类的小型浮游动物,是水域中的消费者。浮游动物是泥鳅天然饵料的重要组成,尤其是幼体阶段的主要食物。
⑴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和浮游植物差不多大,是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的单细胞动物,一般体长为50~150微米。原生动物的食物是细菌,单细胞藻类,其他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在低溶氧、高二氧化碳和低pH的池塘中,原生动物往往很丰富。淡水池塘中 具有饵料意义的主要是肉足虫纲和纤毛虫纲动物。常见种类有弹跳虫、侠盗虫、表壳虫、急游虫、砂壳虫、变形虫、草履虫、钟形虫等。由于原生动物在池塘中通常数量不大,对泥鳅营养所起作用不大。
⑵ 轮虫。轮虫是多细胞动物,体长100~500微米,最大的也只有2毫米。轮虫虫体可分成头、躯干和足三部分。头部有头冠,其周围有多列纤毛,形似轮盘,故名轮虫。轮虫雌雄异体,雄性少见,通常是孤雌生殖。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们身体非常透明,头部的纤毛轮是其摄食和运动器官。大多数轮虫是世界性分布的,在各种类型的水域中都能生存。轮虫以浮游藻类、原生动物、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淡水中轮虫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大。数最多时,在盛有池塘水的玻璃瓶中可以观察到水变成白色而浑浊,仔细观察便可看到,许多小白点状东西在游动,这就是轮虫。往往可以以1毫升水中有几个小白点,来推算池塘中轮虫的数量。
轮虫寿命从几天到几周,池塘中常见品种有晶囊轮虫、臂尾轮虫、三肢轮虫、龟甲轮虫、异尾轮虫、聚花轮虫、巨腕轮虫等。轮虫是泥鳅幼体阶段最适口的饵料,且会大量摄食。
⑶ 枝角类。枝角类通称水蚤或红虫。肉眼看是红色或灰白、绿色,属小型甲壳动物,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长一般为0.2~3毫米,肉眼观察似小米粒大小。枝角类体短而侧扁,体外披有两瓣透明的甲壳,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一个,第二触角发达呈枝角状,是主要游泳器官,枝角类由此得名。枝角状触角的摆动,可以让它在水中缓慢跳动。
枝角类主要以孤雌生殖繁育后代,寿命一二周到几个月,在环境不适宜时行有性繁殖,产出的休眠卵可以在环境适宜时发育成雌体。其适宜水温为18~25℃,主要以滤食细菌、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为生。枝角类生长繁殖快,营养价值高,是泥鳅幼体及鲢、鳙鱼的主要饵料。凡是枝角类数量较多的池塘,泥鳅的生长速度较快。在观赏鳅养殖中,主要靠人工专门培养枝角类供其摄食。
常见品种有水蚤、盘肠蚤、裸腹蚤、秀体蚤、象鼻蚤、低额蚤、僧帽蚤等。
⑷ 桡足类。桡足类也是小型甲壳动物。体长一般不超过3毫米,肉眼有时可见到它们的游动。桡足类的形态很容易与别的浮游动物相区别:体纵长,分节明显,头胸部大多较腹部宽,第一触角发达,长而分节。头部有5对附肢,胸部6对,腹部无附肢,末端有尾叉1对。雄性腹部常有一个或一对卵囊。桡足类雌雄异体。雌雄交配后产出的幼体,需经变态后才成为成体。刚孵出的幼体称无节幼体,经蜕皮后变态进入桡足幼体,再经过数次蜕皮变态,最后成为成体,成体一般不再蜕皮。
桡足类多以小型硅藻、单细胞鞭毛藻等浮游藻类为食。桡足类是鱼虾类健康养殖的最好天然动物性饲料
常见品种有剑水蚤、猛水蚤、镶水蚤等。
有些桡足类营寄生生活,如锚头蚤、鱼鲍等,是敌害生物,对养殖不利。在泥鳅人工孵化时,如果孵化用水过滤不净,带进剑水蚤,会咬伤鱼卵,影响孵化率,同时对刚出膜的鳅苗剑水蚤也会伤害它们。
⑸ 底栖动物。底栖生物的种类和生活方式都远比浮游生物和自游生物复杂得多。底栖生物中的底栖动物是由主要栖息于水底、不能长期在水中游泳的各类动物组成。底栖动物包括很多门类,它们生活习性多种多样,有爬行、葡匐、攀缘、穴居和暂时游动等。在某种程度上,底栖动物与浮游生物、自由生物很难划分清楚,例如多数轮虫和枝角类是浮游动物,但它们也有不少种类是停留在泥面域水草上面。又如甲壳动物中的蟹是底栖动物,但蟹的幼体往往在水中漂流;蚌也一样,长成的蚌埋泥里,其幼体却在水中浮游。
水底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生物在形态、构造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分化。因此,底栖动物还可分成:固着生物、底埋生物、钻蚀生物、水底葡匐生物和水底游动生物。底栖动物中有许多可供人类食用,如虾、蟹、蚌、螺等。有许多是杂食性底层鱼类的优质饵料,如泥鳅喜食的底栖动物有水蚯蚓、仙女虫、蜻蜒幼虫、摇蚊幼虫、尾鳃蚓等。
但在池塘培育鳅苗时,底栖动物特别是水生昆虫和蚌类是有害的,很多昆虫会危害鱼苗及争夺食物,螺蚌也会大量争食水中浮游生物而使水质消瘦。
xinke    

2

主题

3

听众

221

积分

二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27
精华
0
经验
221 点
金币
226 元
注册时间
2011-8-10
沙发
发表于 2011-8-14 15:43:5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螺丝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我还真的舍不得杀死它
为实现梦想不惜代价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