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网,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水产前沿网 | 网聚全球水产华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特淡水鱼类] 泥鳅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3

听众

94

积分

正式会员

Rank: 2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128
精华
4
经验
94 点
金币
397 元
注册时间
2011-7-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08:40:4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泥鳅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病原、鳅体、池塘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泥鳅是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泥鳅的摄食、呼吸、排泄、生长等生命活动都是在水中进行,因此水环境对泥鳅生存和生长的影响超过任何陆生动物。水中存在的病原体数量较陆地环境要多,水中的各种理化因子(如溶氧、温度;ph值、无机三氮等)直接或间接影响泥鳅的存活、生长和疾病的发生。体质健康的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对疾病也有较强的抵御能力。但在养殖池塘中,由于放养密度的提高(较自然水域增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人工投饵量的增大,泥鳅的排泄量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增大,使得环境极易恶化,同时疾病的传染机会增大。当环境的恶化,病原体的侵害超过了泥鳅体内内在免疫能力时,就导致了鳅病的发生。

     二、鳅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一)理化因素
     1.物理因素 主要为温度和透明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透明度降低,病原体的繁殖速度加快,鳅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喜低温种类的病原体除外,如水霉菌等。
     2.化学因素 水化学指标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标志,也是导致泥鳅病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在养殖池塘中主要为溶氧量、 ph值和氨态氮含量,在溶氧量充足(每升4毫克以上)、ph值适宜(7.5~8.5)、氨态氮含量较低(每升0.2毫克以下)时,泥鳅病害的发生率较低,反之鳅病的发生率高。如在缺氧时鱼体极易感染烂鳃病,这点对泥鳅来说要好于其它鱼类,但也不可不防,ph值低于7时极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氨态氮高时极易发生暴发性出血病。
     (二)生物因素
     与泥鳅病害发生率关系较大的为浮游生物和病原体生物。常将浮游植物含量过多或种类不好(如蓝藻、裸藻过多)作为水质老化的标志。这种水体泥鳅病害的发生率较高。病原体生物含量较高时,泥鳅病的感染机会增加。同时中间寄主生物的数量高低,也直接影响相应疾病(如桡足类会传播绦虫病)传播速度。
     (三)人为因素
     在精养池塘,人为因素的加入大大加速了泥鳅病害的发生,如放养密度太大、超量投喂人工饲料、机械性操作等,都使泥鳅病害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所以精养池塘的泥鳅病发生率高,防病、治病工作也更为重要。
     (四)池塘条件
     主要指池塘大小和底质。一般较小的池塘温度和水质变化都较大,泥鳅最好是池塘宽度不在太宽,面积控制在2~亩为宜,底质为草炭质的池塘ph值一般较低,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泥鳅病的发生率较高。底泥厚的池塘,病原体含量高,有毒有害的化学指标一般也较高,因而也容易发生泥鳅病害。

     三、发病泥鳅的体质因素
     泥鳅体质是鳅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鳅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为品种和体质。一般杂交的品种较纯种抗病力强,当地品种较引进品种抗病力强。体质好的泥鳅各种器官机能良好对疾病的免疫力、抵抗力都很强,鳅病的发生率较低。泥鳅体质也与饲料的营养密切相关,所以在选择泥鳅专用饲料时就显得相当重要,当泥鳅的饲料充足,营养平衡时,体质健壮,较少得病,反之泥鳅的体质较差,免疫力降低,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极易感染而发病。同时在营养不均衡时,又可直接导致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如瘦脊病、烂鳃病、脂肪肝等。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金币 收起 理由
fishfirst + 5 + 5

总评分: 经验 + 5  金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xinke    

2

主题

3

听众

221

积分

二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帖子
27
精华
0
经验
221 点
金币
226 元
注册时间
2011-8-10
沙发
发表于 2011-8-14 15:16:27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还是多用点微生物制剂
为实现梦想不惜代价
在线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吃透酸碱度,让你鱼虾养殖效益翻番
2018中国水产动保产业年会
10种常见淡水鱼细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还降不了氨氮亚硝盐?
虾苗选到迷茫?你最需要这些实用技巧
2017年冬将现极寒?别担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