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教导 “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要做泥鳅养殖项目,就从泥鳅的生物学特征这些基础知识开始了解吧。从今天起,蓝海春浅谈个人对泥鳅养殖产业的一些理解,期待与诸位看官交流,如有言之不当,还望专家指正。 闲话不多说,做点正事吧。 泥鳅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就国内而言,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而从泥鳅的分子生物地理学的分布而言,在不同地理种群间核苷酸两两序列间的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差异较大,简单而言,鱼类,特别是淡水鱼类,其分布受到水系的严格限制,地理隔离广泛存在。在分子系统树中,这些不同地理种群的泥鳅分为七个大支,并基本与不同的地理分布相呼应,分别为湖北、湖南、山东、陕西、广西、四川、重庆。 泥鳅在生物学分类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而泥鳅属下的鱼类分布于我国境内的共有三种:北方泥鳅、黑龙江泥鳅和泥鳅。北方泥鳅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黑龙江泥鳅仅分布于黑龙江水系,泥鳅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通过对泥鳅染色体的研究发现,我国泥鳅主要分为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四倍体泥鳅在生物学特性上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四倍体泥鳅的生长速度快于二倍体泥鳅。四倍体泥鳅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生活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和喜好性是影响其食物组成的重要因素,四倍体泥鳅还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四倍体泥鳅在湖北省内主要集中地域为武汉、孝感、赤壁、沙市。 其实,鳅科种类较多,全世界有十多种,如大鳞副泥鳅、内蒙古泥鳅(埃氏泥鳅)、青色泥鳅、拟泥鳅、两色中泥鳅等,外形基本相差无几,而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泥鳅和大鳞副泥鳅。 P.S.此文并非笔者转载而来,确是查阅诸多资料整合编写而成,只为诸位关注泥鳅养殖产业的看官能对泥鳅有更多了解。也希望能与各位相互交流学习,联系方式在我的资料里可以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