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前的海参罐,究竟真实的用途如何,我们无法考证。但有海参罐,我们基本可断定,这些生活在海边的先人们,已经接触到海参。
我国从何时发现并生产和食用海参,至今尚难断限。
1976年,考古队员在大连旅顺老铁山下的郭家村遗址挖掘出一批铜石并用的新石器时期的陶罐。这些陶罐内壁圆滑,罐身有刺,或五行排列或六行排列,状如海参。考古学家研究认为,郭家村出土的陶罐系史民崇拜信物,可称为海参罐。这说明早在4000年前,人们就已经跟海参打上交道了。
4000年前是什么概念呢?我国现今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距今约3600年。
郭家村遗址的海参罐,比甲骨文的诞生还要早数百年。而在4000多年前,能看出有中国文字雏形的是陶文。
陶文不成体系,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
因此,4000多年前的海参罐,究竟真实的用途如何,我们无法考证。但有海参罐,我们基本可断定,这些生活在海边的先人们,已经接触到海参。
实际上,在新石器时代,对于滨海生活的先人来说,渔业经济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在诸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们曾多次发现石镞、骨镞两种石器,并拌随着大量的鱼骨骸出现,同时,在众多的遗址中也大量出现鱼骨、介壳等。由此可见,采集沿海的软体介壳类动物也属于渔业生产,而当时渔业经济往往是滨海先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
与郭家村遗址呼应,在古海州(今天连云港)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出土过一个罐形器,上面布满了不规则的乳丁,纹酷似肉刺,它的造形也酷似海参。 但是我们只能说当时的人们跟海参有交道,这“海参罐”也就是当地先人对海洋产品的推崇表现,至于他们是否食用海参则难以确定。正如专家所说,郭家村出土的陶罐系史民崇拜信物,很多时候,先民们对于崇拜之物是不一定食用的。
远在欧洲的荷兰人,也同样将海参当作一种图腾,他们认为海参是海神,因此也不食用海参。
其实,海参与人类很早就有接触,这很容易理解。海参在地球上已经有五亿多年的历史,而在4000多年前,可以想象的是,海滩上常能捡到被浪冲上来的海参,因此,先人们与海参的交道自然不会少。但是,由于缺乏文字的记载,我们无法判断人们对海参的使用方法。 来源:海参论坛 青田 |